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79年,湖南娄底涟源市茅塘镇道童村,一个已经回家务农多年的23岁小伙子,第二次参加高考,一鸣惊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几十年后,他更让人震惊——成为中国首富,创出湖南最大的民营企业。
他就是前中国首富、三一集团创始人梁稳根,他的故事已经被外界熟知。
也是这一年,茅塘镇另一个村石门村,也有一个29岁的农民开始不安分了。他是家里5个孩子中的老二,正在做泥瓦匠,最小的弟弟16岁,高中刚毕业,看到村里及邻近村子不少人跑出去做塑料制品生意,和小弟商量后,对父亲说,也想出去做生意。
父亲给了他们400元,兄弟俩外出闯荡了。
在学习上,他没有梁稳根那么有出息,但几十年后,也相当惊人。
在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他和小弟弟同时登上富豪榜,两人的财富合计达250亿元,成为娄底本地首富,创办出了娄底第二大的民营企业。
甚至可以说,兄弟俩比梁稳根更加传奇。
1、走出小山村,摆摊卖塑料品二哥叫肖自江,出生于1950年,小弟叫肖安江,1963年生人,他们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茅塘有很多篾匠、木匠,梁稳根的爷爷就是一个篾匠,很多茅塘人就挑着竹器或木器走街串巷卖,1978年后,他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很塑料盆、塑料桶、铝桶、铝锅等塑料、铝做的日用品,很受欢迎,有的人就改卖这些产品。
肖自江正是看到同村和临村的人发了财后,而自己家里还吃不上肉,才决定也出来闯荡的。
兄弟俩来到长沙,在南门口附近,看到人很多,摆着很多小摊,卖些塑料、铝制品,一个一毛钱批发来的塑料小茶缸能卖到五毛钱,于是也开始干了起来。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附近工厂的人,用平时节省着用而剩余的劳保手套,来和他们换日用品,然后小贩再把手套卖给其他人。
肖安江脑子很活——为什么不直接到厂门口去卖?
这一招确实管用,平时摆摊,一担货要卖大半个月,到厂门口一天就能卖完,能挣300多元,差不多是工人一年的工资。
现在看来, 当大家还在做“坐商”的时候,肖家兄弟已经做起了“行商”,可见,观念的改变多么重要。
摆了一段时间摊,兄弟俩逐渐摸透了这个行业。他们发现,这些塑料、铝日用品都是从广东进货的,于是,他们干脆直接从广东进货,然后批发给小商贩。
还不止此,几年之后,他们有了更大的想法——与其光卖别人的货,还不如干脆自己也建个厂,于是,1988年,他们来到广东顺德,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塑料制品厂。
2、敏感抓住一条信息,转战东北、西北更让人吃惊的是,兄弟俩对市场机会的捕捉。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 他们立即意识到边境贸易将解禁,对方对日用品很缺乏,这显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机会。
于是,兄弟俩迅速北上,跑到了黑龙江的哈尔滨,搞起了一个搪铝、塑料制品批发部。此时,从摆小摊到搞批发、建厂,他们已经干了10年,对货源等早已经很熟,而对于远在东北的哈尔滨来说,则还是新事物。
很快,他们几乎垄断了当地的搪铝、塑料制品,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
商人的锐敏性是天生的,一条看似不起眼的信息,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肖家兄弟从一条新闻发现商机,其商业的嗅觉可见一斑。
很快,他们又从做边境贸易的生意中,发现了另一条信息。
短短一两年后,哈尔滨的塑料、铝日用品生意竞争已经相当激烈。
1991年,他们获知已经倒闭两年的乌鲁木齐铝制品厂,正发出公告对外承包。这家国企投资 2800 多万元,有着1000多职工,几年前,由于产品滞销而陷入困境。
在做生意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俄的铝锭比较便宜,而乌鲁木齐的电费价格相对低,在这里生产铝制品,成本相对低,而且相比从广东等地运到俄,要少一大笔运输费。
于是,两人又从东北,来到大西北,承包下了铝制品厂。他交了20万元风险抵押金,每年的租赁费是40万元,逐年递增8%。留下了厂里的一名副厂长和技术骨干,然后回到老家涟源北部最边远的漆树山区招了部分工人。
仅仅用了半年,工厂就扭亏为盈,第二年赚了400 多万元。
据说,他们开了全国个体老板租赁国有企业的先河。在乌市,他们很快将生意做到了周边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此时的肖家兄弟,已经的生意已经干得相当大了。
3、回乡创业,兄弟五人联手1995年,肖家兄弟回老家过年,父亲肖雪初对他们说——
屋场里的人都讲你们发了财,但大家依然贫穷。希望你们回村办企业。
一句话,刺痛了肖家兄弟。
第二年,他们筹集1200万元,在老家创办了一家名为涟源市宏宇搪铝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主要生产搪铝。
这是后来的五江集团的新起点。
他们是兄弟五人一起联手创办的,后来企业的名称改为五江集团,因为5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江”字。
工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当上了“工人”,还催生了一批为搪铝厂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的小工厂、小作坊。
几年之后,他们又投资1亿多元,扩大生产规模,建成了铝制品厂、保温瓶厂等。
2001年后,他们又在乌市、江西南昌、山西襄汾等地,新建起了保温瓶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保温瓶行业的老大,年产瓶胆1.5亿余只。
肖家兄弟的“联系”能力非同一般,后来进军“钛”就是很好的体现。在生产搪瓷产品时,曾用到过钛白粉,逐渐地,他们意识到,可以做更健康、更环保的“钛产品”。
钛拥有强度高、密度低、耐高低温、抗强酸、抗强碱的特点,而且被誉为亲生物金属、智慧金属,是民用品中最健康、最安全的材料,同时可以普遍应用于火箭、飞机、航天器、航船等方面。
于是,他们决定进军钛产业,投资76亿元,建立了起全球首家全产业链钛生产企业。
4、打造出中国民企500强,成为娄底首富目前,五江集团的产业已经涉及搪瓷、玻璃、铝制品、钛制品、光刻胶一感光干膜、高端钛合金新材料等各领域,还涉足商贸、农业等领域,总资产超过600亿元。
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五江集团排第288位,营业收入达418亿元,是娄底第二大的民营企业。
企业主要由肖自江和肖安江经营管理,很长时间里,肖自江任董事长,肖安江任总经理,2011年,年逾60的肖自江,将企业交给弟弟,改任荣誉董事长。而肖安江很快也将总裁一职交给了侄子肖志军。
在今年的富豪榜上,肖自江和肖安江首次登上富豪榜,财富都是125亿元,合计达250亿元,成为娄底本地首富。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当地的回馈。
早在1995年时,看到村里的学校都成危房了,兄弟几个就捐款400多万元,另选址建起了可容纳400多名学生的新学校,从2006年开始,他们又为石门村全体村民全资购买医疗保险。到2017年,他们就向镇、村公益事业捐赠了5000多万元。2017年,肖自安还当选石门村主任。
谁能想到,当年从小山村走出来,挑着塑料桶等日用品走街串巷叫卖的肖家兄弟,如今能成为首富,还给老家老百姓带来如此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