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妻离开延安后加入军统,丈夫苦等44年后接到通知:她不是叛徒

洞鉴历史人物 2023-04-03 16:13:0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清明,原交通部部长李清不顾自己已是85岁的高龄,执意前往贵州的息烽快活岭。

此处是他妻子的纪念地。

他的妻子本名余家英,四川崇庆县人。他对她是一见钟情的。他觉得在她身上有一股特别的气质。

他还记得多年前初见,那个娇小的身影,身穿紫红色毛衣,背景是黄土高坡,眼前是灰色军装的阵营,她振臂指挥大家合唱延安歌曲,那身影即使在今天都分外清晰!

他和她新婚才两个月,她就离开了家,并且一去不复返。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两封书信。第一封信中说想念,第二封信中说:负担放下了,只是有愧于你。

再后来便就是有人看到她浓妆艳抹地挽着国民党军官的手走进了国民党的军统局,告诉他他的妻子叛变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妻子的任何消息。

李清不信。好心人都劝他不要傻等余家英了,另做打算。他却一直在等一个确切的答案,他不知道这个答案会在什么时候到来,这一等竟是44年。

李清

从国统区赴延安

两人的初次见面是在延安。

1937年11月,余家英化名黎琳千里迢迢赶赴延安。路上险阻重重,国民党军队设置了数不清的关卡,为的是妄图阻挠进步学生迈向延安的步伐。

在地下党和抗日后援会的帮助下,他们一行人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胜利到达。到延安之后,很多比他们先期到达延安的青年学生来接车。他们热情地帮助她们搬行李。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叫李清的青年,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却一手就拎起了重重的箱子。这便是两人第一次相见。

延安大合唱

初到延安,有人问她:“延安的生活条件很苦,你怕不怕?”她回答:“我是为了改变旧世界来的,不是来享福的。我连死都不怕,还怕苦吗?”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生活还是令在家锦衣玉食的她感到了差距。每天嚼着千篇一律的小米饭,让她不由自主地想念在成都时经常吃的米花糖和花生米,她忍不住写信给同学车崇英,让她寄点过来。

生活上的不适应,在拥有坚定信仰的她面前,终究只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终于她战胜了自己,投入了新的生活。

最开始的时候,黎琳在陕北公学学习。三个月后又参加了抗日军政大学的学习。在学习期间被选为了小组长。

左一黎琳

她的组织能力和能歌善舞的文艺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每当大型活动拉歌的时候,她就会站在前面,指挥大合唱。

她最经常指挥的歌曲是《拿起刀枪干一场》,以至于大家送她一个昵称“干一场”。黎琳在延安迅速成长起来并在1938年冬天入党了,年仅17岁。

她写信和寄照片给亲人,报道着她进步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热爱。她写道:您们的孩子能背三十多斤的背包,跑八十多里山路了。

从抗大毕业之后,党组织继续安排她去学习:中央军委通讯学校无线电技术班、中央组织部干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担任了文联秘书。

就在她爱上延安的时候,有一个人也悄悄地爱上了她。她的自信和美丽,还有她甜蜜的笑容,早已经让李清对她倾心。李清比她大一岁。两人相爱并于1939年秋结婚了。

婚后两个月,黎琳告诉李清,组织上派她去秘密任务。她说:“要是你也能一起去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李清将新婚的妻子送到车站,两人依依惜别。他目送她远去。没想到这竟然是诀别。

此次,组织是派黎琳回家乡,利用她的姐夫川军军长的关系,在川军中进行统战工作。

消失的妻子

黎琳的家乡四川崇庆县,是中国地方志的源头,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

崇庆美丽、古雅、淳朴。低回的瓦檐,木质的门板,青色的石板路,有清清的河流在流淌。街头巷尾,有集市、有说书唱戏的、舞龙灯的;还有唐代诗人唐球故居、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明代皇家光严禅院......

1921年7月3日,余家英出生在极具民族文化底蕴和景致的地方,很难不自带气质的。何况她的家庭是书香门第。

余家英姐妹小的时候,她们的父亲就给她们讲民族英雄的故事,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做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人,这样一颗爱国的种子,从她父亲的故事里走到了余家华的心里。

由于深受家庭和周边氛围的影响,余家英从县中学转到成都建国中学的时候,与思想进步的同学车崇英、周玉斌、杨梦萍结为姐妹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在这里她为自己改名余硕卿。

左一:余硕卿

四姐妹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她们聊理想、聊未来,聊悄悄话,也聊家事。

余硕卿家中四姐妹,二姐生病了离世了。大姐气质出众、外表漂亮,在读高中的时候,被川军军长余安民看中,强行纳为三姨太。

大姐含着眼泪上的花轿。大姐的难过,8岁的余硕卿看在眼里,心中满是愤懑不平和无可奈何。她痛恨这个以权欺人的世界。

听了余硕卿的家事,姐妹之间更加了解,更是相互珍惜。

车崇英和余家英是同桌,车崇英妈妈老家也是崇庆县的,这让余家英心里多了一份亲切感。

车耀先

车崇英经常邀余硕卿去家里玩。给她看进步书刊,以及她的父亲车耀先主办的周刊《大声》。渐渐地,余家英与车耀先先生也熟识起来了。

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车耀先先生是中共地下党川西特委的委员。

余硕卿爱说爱笑、思想进步、善于思考。她遇到书中不懂的问题,会主动请教车耀先先生。车耀先通过观察也发现了余硕卿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他密切结合社会现象和最新时局,为余硕卿分析书中的内容,向她宣讲进步思想,并和她一起讨论。

这样一来,余硕卿的思想觉悟提升得特别快。

车耀先

余硕卿中学快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经车耀先的介绍,余硕卿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宣传队四川总队,这是我党的外围组织。

她负责活动组织、宣传和交通工作,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抗日宣传。他们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办墙报、刷标语、发传单,唱抗日歌曲、演抗日小话剧。

经过锻炼,她的爱国热情更高涨,改造旧世界的愿望更强烈,对延安也更加向往。

不久,党组织要向延安输送一批进步学生。余硕卿向车耀先先生提出想要去延安。她的申请得到了批准。呆在延安的两年,她组建了家庭。

没有想到,两年后,这个一心要去延安的青年学生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已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她回家看望了爸爸妈妈和亲人,看望了同学,久别重逢话思念、话成长。再次离开家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舍不得她,问她可不可以留下来不走了。

她强忍住内心的难以割舍,忍住快要掉下来的泪水,破涕为笑,挥一挥衣袖,再次告别家人,踏上新的征程。

直到1970年,她的妈妈去世之前还在念叨:“都回来了,为什么她还没回来?她还在不在?她真的是叛徒吗?”

余家英到底做了什么?她为何会背上叛徒的污名?

真相大白

获得余家英的下落,完全是机缘巧合。

韩子栋

1958年,韩子栋从首都调到贵州,他就是《红岩》中的疯老头的原型。他来到息烽集中营,想去找七位集体遇难的狱友。

一片乱石荒草,一小一大两个土堆。韩子栋请人修缮一新。如果不是他,这里就湮没在时间里了。

韩子栋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也不清楚他们从何而来。他曾被军统关押了14年,只知道他们虽然是军统分子,却被关在狱中扛过了五年严刑拷打和折磨,离开监狱的时候还高唱国际歌。

他希望组织能查明他们的身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心愿一直搁置着。

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让韩子栋写七人的狱中表现。1982年工作组终于查清这七人为军统特大电台案的涉案人员:张露萍、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

雷英夫

但这七人是不是中共党员?跟谁联系?是否传过情报?由于没有证明人,调查搁浅了。这时曾是南方局机要人员的童小鹏提到一个人:雷英夫。他曾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工作,应当知道内情。

1983年7月5日,调查组拜访了雷英夫同志,雷英夫证明张露萍是与他单线联系的地下党人。

他紧接着与叶剑英元帅通了电话,叶帅激动地说:“张露萍不就是延安的那个‘干一场’吗!”

1983年7月26日,叶剑英元帅接见调查组成员。 叶帅的书面材料证明:

军统电台案的七人都是共产党员。 张露萍就是黎琳。由于组织机密,只有南方局的高层领导周恩来、叶剑英、雷英夫知道张露萍的真实身份。

当年,黎琳探家后来到重庆,周恩来和叶剑英见到她之后,将她原定的统战工作改为深入虎穴,并让她化名张露萍,以军统电台电讯处长张蔚林妹妹的身份出现。

张蔚林和冯传庆是秘密党员。初始传递情报,都是张蔚林直接来到南方局。这样不安全,容易暴露。组织上急于建立一个秘密联络点,也急需一个新联络点负责人。

张露萍的到来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她被认命为特支书记,由她负责领导军统局的秘密党员、给南方局传情报、发展新生力量。

张蔚林以张露萍为借口,从军统宿舍搬出,他们住在牛角沱的两间房子里。

张蔚林带着张露萍出席社交场合,张露萍凭借自己的活动能力和时髦活泼的外形,很快与军统局的家属们打成一片。

张蔚林

之后,他们在军统局中又发展了四名秘密党员: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他们组成特别支部,战斗在敌人心脏。

他们掌握了敌人的密码和重要情报,不断地送往南方局,为我党的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频繁的情报工作最终还是引起了军统头目戴笠的警觉。他找来专人负责调查和监控。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军统电台案”。

事情最终还是败露了。蒋介石暴怒:“军统电台快要成共产党电台了!”戴笠颜面全无,决心亲自一对一审讯张露萍。

收买的伎俩用上了,酷刑也用上了,戴笠黔驴技穷。于是他气急败坏地将电台七人关押到息烽集中营,继续折磨他们,妄图慢慢摧毁他们的意志。

张露萍和战友们,在息烽集中营与敌人进行了长达5年艰苦卓绝的狱中斗争。直到1945年7月14日24岁那年,她和战友们被敌人杀害了。他们至死都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党的机密。

红色七特工就义于息烽快活岭

真相大白后,1984年,李清接到组织来信:你的妻子打入军统内部,不是叛徒,是我党的英烈。

他赶往息烽新迁的烈士墓前,44年了,这是他们自延安车站一别的第一次相见。

他流着眼泪告慰妻子,冤屈已昭雪于天下了!他说:“我最遗憾的是没能当面再说一声我爱你!”

在战争年代,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张露萍?有多少这样的秘密小组?即使被自己人误解沉冤也默然承受。

他们不为一时英名,只为一腔热血化作天边黎明的光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潜伏在戴笠身边的红色女谍 张露萍》-于继增

《45年的等待:我与张露萍》-李清

《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张露萍》-余里、叶含勇

《暗算》女主角原型:红色女特工张露萍》-央视网

《张露萍:石榴如烈火 丹心映山川》-人民网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