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信仰还是装饰,透过男主的三次觉醒另类解读武士道

梦之看历史 2023-01-14 17:12:03

《切腹》是日本导演小林正树于1963年拍摄的一部关于武士道精神的电影。小林正树在国内虽然名气不如黑泽明响亮,但他的《切腹》在日本影史中的经典地位却是无庸置疑。被木下惠介认为是日本五部最好的电影之一,而且获得了1963年的戛纳评委会特别大奖。

影片讲述了浪人津云半四郎为冤死的女婿千千岩求女复仇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大阪之战结束后,德川幕府为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动用各种手段削弱地方诸侯,原本服务于各路诸侯的武士开始流落街头变成浪人,武士阶层日渐衰落。为了筹钱替孩子治病,武士浪人千千岩求女以切腹为借口,想向井伊家筹集一些钱财,但是井伊家认为他们对千千岩求女的心软行为会对其家族荣誉造成负面影响,于是将计就计,不断羞辱他,逼迫其走上真切腹的绝路,对于求女做此举动背后的原因却不闻不问。

影片用了插叙的手法讲述了平行对应的两段故事,其一是千千岩求女的“切腹”,另一则是津云半四郎的“切腹”。使用两条交叉的线索同时递进,通过两个人分别讲述的被分割成数节的两段故事,将求女的故事中结局和起因两个部分有序地分割在电影中,营造出一种严谨的形式感和冲击力。用简单集中的场景,沉稳有力的镜头, 清晰明快的结构,构建出一幅具有明显的戏剧特征的幕府时代黑白映画。

《切腹》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男主津云半四郎的觉醒之上,那么今天我就从男主角津云半四郎的三次的觉醒,来谈一谈这部电影。

1.第一次觉醒:求女的遭遇,一生追求的信仰,只是冰冷的精神追求

半四郎的女婿,求女是一个年轻的武士,对武士道有着一言一行的遵从, 所以在求女的内心中,他是看不起那些以切腹要挟骗取钱财的浪人的,他声称不论如何都不该做这样的事情,甚至还说不用急着出去找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自己身为武士骄傲的人,为了救治心爱的妻子,决定放下武士的尊严,去应聘劳工,但是碍于武士的身份,求女没有被选上,没有收入就意味着没有钱去救治妻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求女选择典当武士刀筹集钱财,对于一个武士而言,武士刀就是武士的灵魂,是其应该用生命守护的信仰。

可是,当他的孙子金吾病重时,作为父亲,求女为了救治病重的儿子,决定放下武士的尊严,用一种曾经不齿的方式去井伊家骗取钱财,但是半四郎只会说:“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能典当的都当了,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金吾只能靠自己了。”可是他却不知道,金吾的武士父亲,求女早就将佩刀卖出,只有两把竹刀的他,被井伊家的人认为是违背武士道精神的无耻之徒,在泽泻彦九郎的逼迫下不得不已竹刀切腹,最终在极度痛苦中屈辱的中死去。

但是当半四郎看到被井伊家抬回来的求女的尸体时,面对女婿的尸体,他最大的震撼竟然是从三人口中得知的求女卖刀事件。当他再三确认,终于承认这一事实的时候,支撑他最后一口气的武士之魂终于溃不成军。是的,就算是面对奄奄一息的孙子,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卖掉自己的佩刀换取钱财来救治自己孙子的性命。他开始明白,在生存都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时代下,武士刀只会是武士的累赘,既救不了亲人,也养不活自己,所谓武士的信仰,也只是一个冰冷的精神追求。

2.第二次觉醒:三次决斗,武士的颜面亦不过是贪生怕死之徒

卖刀事件让半四郎开始有一种觉悟:求女的死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能够早一些明白,自己的信仰,曾经的荣耀,早就开始与时代脱节。但是逝者不可追,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枉死的求女复仇,于是他决定找害死求女的三个始作俑者:泽泻彦九郎、矢崎隼人、河边右马介进行复仇。

关于复仇,电影只用了三个小片段来展现,结果半四郎分别搁下了三人的发髻,那为什么是个头发而不是取其性命呢?个人感觉,站在半四郎的角度,他的女婿并不是德行有失之人,只是因为走投无路,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希冀用切腹的名义能够骗取一些救命的钱。可是因为这三个人,求女不得不在屈辱中痛苦的死去,所以他需要为自己的女婿正名。

对于半四郎复仇组最基本的就是要以牙还牙,因为这三个人羞辱了求女,所以他也要狠狠的羞辱这三个人,他搁下了这三个人的发髻。对于武士而言,被割掉头发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就连死也不能弥补,可是这三个人,却假装自己有病,借此逃过自己的指责。

所以在半四郎的眼中,这些曾经为了武士的颜面而害死求女的武士们,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之徒。

3.第三次觉醒:诉冤无果,所谓武士道,不过是虚伪的门面

比起求女,在半四郎眼中泽泻彦九郎、矢崎隼人、河边右马介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称为武士,可是他们竟然出现在以武士道为豪的井伊家,所以在割了三个人的发髻后,半四郎带着必死的心来到了井伊家,想要为求女讨一个公道,求得一个道歉。

尽管数次表明自己要求切腹的决心,可是御家老仍然怀疑他,如果御家老知道半四郎是为了他口中心术不正的求女而要求进行切腹的话,他就会明白他的怀疑根本就是毫无道理。对于半四郎而言,儿子、女儿、孙子的先后离世,早就让他对世间的一切倍感冷漠,只有死者才是他的牵挂。所以他是一定要死的,只不过他希望能带井伊家的一句:我错了!去向那个往生的世界。

只是当他在御家老面前一层一层剥开求女的故事时,御家老是震惊的,他选择的回应确是逃避。是的,尽管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明白了求女的苦衷,但是他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井伊家的武士颜面而以。

御家老说到:“疯子!”

所以他独自退下,让手下的一干人等通通去对付半四郎。也就在此时,半四郎才真正明白,想要得到井伊家的道歉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井伊家的武士道只是他们用来伪装的门面。武士道是什么?是“义,勇,仁, 诚,名誉,中义”。可是当御家老听完整个故事后,他首先想到的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下令杀人灭口。丝毫不见武士道中“仁义”二字的体现。

三个瞬间的觉悟终于彻底的让半四郎由愤怒感到绝望,半四郎从来都没有想过杀人,所以即使是决斗,也只是割下仇人的发髻,带着发髻来到井伊家,是复仇,也只是想要为自己的女婿讨一个说法,但是井伊家众的反应让他明白,这些所谓的武士,根本不在乎求女的死亡,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颜面。

当真相被揭露,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武士一样直面错误,他们只会撕下自己虚伪的面具,展现自己贪生怕死的真实一面,武士刀也好,武士道也罢,与井伊家众而言不过是一个装饰品。而这些需要依附诸侯,以战争维生的武士们,所谓的武士也不过是“沙上的城堡”,虚伪的门面罢了。

结语

津云曾经无比笃信武士道,并且他为自己的武士身份感到无比自豪。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佩戴着象征武士身份的武士刀;每一次抱着孙子金吾,一定会说“你可是一名小武士哦”;当金吾高烧不退,他也是以“你是一名小武士,这次一定要打赢。”这样的话语鼓励昏迷的婴儿战胜病魔。当女儿女婿因为没有钱为金吾请医生的时候,他拿着自己的那把武士刀,手足无措,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这把刀可能救金吾一命。

直到女婿被一帮高谈“武士道”的人逼死,孙子高烧不治,女儿紧跟着去世,他,才开始觉悟,意识到武士道可能只是一个门面,一个装饰品。而这一点最终也在井伊家得到了证明。当他怀抱着象征井伊家武士精神的铠甲时,井伊家的人选择了用当时武士最不齿的方式:火枪,结束了半四郎的性命。而那一地碎了的铠甲也意味着井伊家也彻底卸下了武士虚伪的装饰。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