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一个大约有着三亿多人口,自诩有着悠久文化的,自称为天朝上国的的大国,仅仅因为一种植物,使得整个国家的基础都被撼动,这种植物就是鸦片,19世纪,鸦片成为了英国对华出口的最大宗商品,鸦片贸易的盛行,使得大量白银外流,吸食鸦片者又多为地主,官员之类的统治阶级,使得官场更加腐败,且吸食鸦片严重危害国人的身心健康,国家兵源受损,军队废弛,引起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1839年,“虎门销烟”事件爆发,清廷严禁派代表林则徐与以义律为代表的英美烟贩子展开了一场斗争,他们的博弈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茶叶
中国自古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就是一个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听起来非常不错,说白了其实就是说中国的市场其实比较封闭,它对于外国的商品有着一种天生的抗拒性,所以英国东西在中国没有什么市场,也因此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都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但是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它不会也不可能永远满足于对华贸易处于大量逆差的情况,所以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状况,英国资产阶级在多次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

早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鸦片就已经被传入中国,但是因为是作为一种药物使用,因而输入的数量极少,18世纪初,英国人发现,作为一种商品,鸦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生意,无论是哪一种经济体制,人只要吸上瘾,需求量就会很大,于是鸦片开始被作为一种毒品大量输入中国。乾隆初年,鸦片每年输入大概是200箱左右,但是到了1773年,由于东印度公司的奖励种植及统一运货销售,从印度输入的的鸦片开始逐年增加。到了嘉庆初年,每年平均输入的鸦片数量达4 000箱。清朝政府曾经多次颁布指令,禁禁止内地商人销售鸦片,但是收效甚微,就像英国侵略者自己的说法:

墨西哥银元
“这笔出口生意,对于我们印度殖民地利益太优厚了,不能轻易放弃”,
他们在各自政府的支持下,贿赂各级官吏,偷偷的把鸦片运入中国,总而言之,他们用各种手段破坏清朝的禁烟行为,而且为了方便走私,英国鸦片把鸦片趸船从黄埔移到了伶仃洋面,致使鸦片走私贸日益兴盛,除此之外,英国的鸦片贩子的走私网也深入中国内地,
《清实录》中记载:
“洋船私带烟土来粤,竟敢于附近虎门之大鱼山洋面,另设洋船囤积,称为鸦片趸,并有洋人兵船,名曰护货,同泊一处。勾通土棍以开设钱店为名,暗中包售烟土,呼为大窑口。如省城之十三行、联兴街,多有此店。奸商到店,与洋人议价立券,以凭到趸交货,谓之写书。又有包揽走漏之船,名曰快蟹,来往如飞,呼为插翼。其船星夜遄行,所过关津,遇有巡丁追逻,竟敢施放枪炮,关吏莫敢谁何,又不报官惩办,是以肆无忌惮。此种快蟹,现有一二百只之多。凡由趸送货至窑口者,皆系此等船包揽,各巡船通同作弊,按股分赃,包庇行私,其弊尤甚。其销售各路,如福建之厦门,直隶之天津,广东之雷琼二府,皆由窑口立券,到趸交货。其余各省私贩,入口出境,均系快蟹船包送……其由大窑口分销内地,悉因奸民串同各衙门蠹役,开设私局,名为小窑口,各处城乡市镇,所在多有。”
由此可知,鸦片贩子在中国的猖獗程度,以及鸦片走私波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鸦片走私贸易的盛行给清政府造成了严重的统治危机:首先,鸦片加剧了社会的进一步腐败,据1835年的估计,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达到200万,大多数吸食鸦片的人都是官僚,地主等剥削阶级,俞蛟曾经说:“近日四民中,唯农民不尝其味”,统治阶级的腐败,使得劳动人民不得不面对更加残酷的剥削,加深了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反过来又导致了统治危机。

被攻陷的塘沽炮台
第二,鸦片贸易打破了一直以来中国对英国贸易的优势地位,使得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枯竭。从14世纪开始,白银就成为最主要的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白银的需求量都是非常大的,但是,中国并不是一个盛产白银的国家,鸦片贸易发生后,大量白银流出,据统计:1814-1815两年间,中国对印度的白银出超已达130万两,并逐年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对印度的白银出超超过600万两,大量的白银流出使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银贵钱贱的危机,清政府规定,每两银子可以换钱一千文,但是到19世纪20年代,直隶一带每两银子换钱一千二三百文,到1839年换钱一千六百七十几文。但是人民在缴纳税款时要按照银价计算,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使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虎门销烟”事件的爆发
当时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是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他建议:
“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二是“如官员、士子、兵丁私食者,应请立予斥革,免其罪名,宽之正所以严之也”,“其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三是“宽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滅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另一个是鸿胪寺代表黄爵滋,他提出皇帝下旨:
限一年内戒烟,如一年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乱民”,可以处以死刑;文武大小各官如逾限吸食者,应照常人加等,子孙不准考试;“其地方官署内官亲幕友家丁,仍有吸食被获者,除本犯治罪外,该本管官严加议处”。

虎门销烟
为了挽救已经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道光帝在经过考虑之后开始采纳严禁派的观点,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厉行禁烟,林则徐在到达广州之前就已经开始仔细调查以了解鸦片贸易的情况。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就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将强整顿海防,严惩鸦片贩子,限令他们在三天之类交出所有的鸦片,在经过缜密的调查之后,林则徐了解到有22只满装鸦片的趸船停在伶仃洋,林则徐深知这些趸船是鸦片的策源地,如果想要禁绝鸦片,就必须要彻底消灭祸害的根源。于是林则徐一边分别给中国公行商人和外国商人发出谕帖,揭穿中国公行商人包庇鸦片贸易的行为,另一方面,责令外国鸦片商“将趸船鸦片尽数交官……收明毁化,永绝其害,不得丝毫藏匿”,并要他们出具甘结,写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字样。

林则徐坚定的态度,明确的目的,严明的作风以及坚定不移的意志,与之前的官吏做法完全不一样,让中外的鸦片贩子们惧从心中来。但是除了少数人,绝大多数的鸦片贩子并没有立刻就去响应林则徐的做法,绝大多数的鸦片贩子仍然处在一种不从或者是观望的态度。
鸦片贸易是英国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英国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中国的禁烟行动严重的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面对清政府的禁烟行动,他们断然不会坐视不理,同样的,他们也会用尽方法去破坏阻挠中国的禁烟行动。其中,英国的商务监督查理·义律在听到消息后,立刻从澳门赶到广州,一边教唆英商拒交鸦片,一方面企图帮助被通缉大鸦片商颠地逃出广州。林则徐在得知
“义律进省,即愿引带颠地脱逃,以阻呈缴烟土之议”后,
派兵严密封锁,断绝了商馆和趸船的交通。林则徐周密的布置和迅速的行动彻底粉碎了义律和鸦片贩子的诡计,迫使他们交出了1.9万多箱,约118万公斤的鸦片。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与当地官员在虎门当众集中销毁收缴的鸦片“督率文武员弁,公同查核,目击烧毁。俾沿海居民,及在粤夷人,共见共闻,咸知震詟”。

林则徐视察禁烟
“虎门硝烟”事件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一个伟大行动,它维护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抵御外敌侮辱的决心,因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从今天的角度回看虎门硝烟,“虎门硝烟”事件之后不久,中英就爆发了鸦片战争,而清廷的的战败则导致严禁派被打压。
《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成为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起点,屈辱,震惊弥漫于整个社会,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社会独立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在被迫的情况下成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一部分,但是鸦片战争同样使得当时的中国人不再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想,促使一部分想要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开明官僚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因而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参考资料:
1.《奏为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急请变通办理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2.《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3.《林则徐全集·公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