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他的词法主要师承周邦彦,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他在艺术思维和章法结构上,具有打破传统的层次结构方式、转换自由、跳跃性强、现实与想象杂糅的特点。
01《点绛唇·有怀苏州》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
心期误。
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描绘了词人在异乡看到明月时,想象着故乡苏州的南桥路也被月光照亮的情景。词人用“茫茫”一词,表达了月光的辽阔和深远,也暗示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句是词的开端,引出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写词人在梦中游历苏州熟悉的地方,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他乡,泪水湿透了枕头的情形。词人用“梦游”一词,表达了自己对苏州的眷恋,也暗示了自己的无奈和无望。词人用“秋雨”一词,比喻了自己的泪水,也暗示了自己的凄凉和悲哀。这句是词的转折,展现了词人的悲伤之情。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表达了词人对苏州的怀念和遗憾,感叹自己不能一直住在苏州,很多事情不能如愿。词人用“可惜”一词,既表达了自己的怀恋,又表达了他的后悔。词人用“心期”一词,指的是自己曾经和苏州的爱人相约,但因为人事变迁,不能实现。词人用“误”一词,表达了自己的隐痛和遗恨。这句是词的高潮,抒发了词人的深情和苦闷。
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描绘了词人远望秋天的景色,看到大雁飞走,青山渐暗的情景。词人用“雁”一词,象征了自己的游子身份。词人用“秋”一词,表达了自己的萧瑟和凋零。词人用“天远青山暮”一词,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怅惘和无奈。这句是词的结尾,以景结情,无言胜有言。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02《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
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里。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这句写的是雨后的月夜,用“卷尽愁云”形容雨过天晴,云散风清的景象,也暗含了词人的心情,仿佛把一天的忧愁都随云卷去了。用“素娥”代指月亮,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把月亮比作月宫的仙女,增添了月色的清丽和神秘。用“新梳洗”来形容月亮的明净,是一种比拟的手法,把月亮比作刚刚沐浴整理过的美女,增添了月色的妩媚和动感。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这句写的是雨后的街道,用“暗尘不起”形容雨后的路面湿润光滑,没有尘土飞扬,也暗示了词人的心境,仿佛把一切的纷扰都洗去了。用“酥润”来形容路面的质感,是一种拟物的手法,把路面比作酥软润泽的美食,增添了路面的细腻和诱人。用“凌波地”来形容街道的名称,是一种借代的手法,把街道比作舞女行走的地方,增添了街道的繁华和欢乐。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这句写的是词人的回忆,用“辇路重来”形容词人重游故地,看到熟悉的景象,也暗示了词人的身份,可能是曾经在朝廷任职的官员,或者是曾经随车驾观灯的贵族。用“仿佛”来形容词人的心情,是一种反问的手法,把词人比作一个迷惘的旅人,不知道自己是在现实还是在梦中,增添了词人的迷茫和怀旧。
用“灯前事”来形容词人的往事,是一种概括的手法,把词人的过去的欢乐和悲哀都归于灯节的夜晚,增添了词人的感慨和无奈。
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写词人的思念,用“情如水”形容词人的爱情,是一种比喻的手法,把爱情比作流水,表达了爱情的纯洁和持久,也表达了爱情的无法把握和难以忘怀。
用“小楼熏被”形容词人的住处,是一种描写的手法,把词人的孤独和寂寞都寄托在小楼的被褥上,表达了词人的无聊和凄凉。用“春梦笙歌里”形容词人的梦境,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把词人的梦中的欢乐和痛苦都放大到春天的笙歌中,表达了词人的渴望和无奈。
这首词是一首写灯节的怀旧之作,词人以雨后的月夜和街道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的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长相思 年轮》 肩背包, 手拎饭。 来回就是一整天, 星月皆可伴。 冬穿棉, 夏着单。 四季交替总这般, 风雨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