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 诗词翻译
你问何时回家,我的归期尚未确定。今夜巴山的秋雨一直下,已涨满秋池。
你我何时才能相聚在窗户之下,听我诉说今夜这秋雨缠绵的相思。
三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这首诗到底是寄给谁的,历来都有争议。一方面说寄友人,一方面说寄友人,是给北方的朋友回信。一方面说寄友人,是给妻子王氏回信。
这首诗大概作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恰好这一年的初夏之际,妻子王氏病殁。所以这首诗可能不是给妻子的。但是也有人说:那时候交通不便,可能几个月以后,诗人才收到妻子去世消息。这首诗,仍然是写给妻子的。
从全诗的内容看:应该是写给妻子的,因为内容包含浓浓的相思,情意缠绵,缱绻悱恻。
四 作品鉴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人用一问一答,首先是回应妻子的书信。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呢,这边会没有定回去的时间。类似我们现在的人。家里问你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们在外面漂泊拼搏,只能苦笑着说,回去还早呢,还没确定日期。紧接着,诗人说,今晚的雨好大,外面本来干枯的荷塘,又从新涨满了雨水。诗人没有直接说我现在回不去,但是我想你啦。
而是转折一笔写了一句景色。不让气氛显得沉闷,让自己处境显得尴尬。什么离愁别绪,相思之苦,去哪里了呢?都随着夜雨,淅淅沥沥的倾注满了整个池塘!
秋雨缠绵,绵绵如织,我的思念何尝不是呢?诗人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也情真意切,不能及时归去的思绪真情流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才能与你在一起,呢喃之语,诉说今晚的大雨,饱含我的相思之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化用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这里写对妻子的思念,更加深情意切。
前面说“归期未有期”,此时说“何当”,什么时候能够归去,虚虚实实,前后照应。表达诗人殷切想回去的期盼,又有难以短期无法归去的失落惆怅。
“共剪”,诗人想象中,憧憬与你相聚时候的美好样子,与此时的独自一人苦闷,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了未来曙光的美好前景,此时的苦,都可以忍耐。诗人描写的隽永深情,回味无穷。
最后一句,承接上一句共剪西窗烛,前一句写巴山夜雨,是借景抒情,愁景抒发思念之情。而此时的“巴山夜雨时”,是以情写景,想象欢聚时候的愉快心情,诉说着当时的愁苦郁闷之情。是多么让人值得高兴的事儿。
五 诗词总结
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典型的抒情诗,措辞很委婉,但是寄托很深情。开头两句抒发对妻子的权权思念之情,身处巴山的孤独之苦。后两句想象来日重逢,握手畅谈之乐。
从而也反衬今夜的孤寂。也含蓄的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无奈之举。但仍然是未来充满乐观的。相信会有美好相聚。“巴山夜雨”,也已经成了思念的一个代名词。全诗脍炙人口,余味无穷,实属上乘佳作。
清·朱曾武《唐诗绎》评价这首诗说:首是寄诗缘起,一句内含问答。二写寄诗时景、时、地,俱显。三四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价说:李义山“君问归期”一首,贾长江“客舍并州”一首,曲折清转,风格相似;取其用意沉至,神韵尚欠一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