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初期的外交活动

萨彦布特哈 2025-01-14 18:10:20

吴蔼宸/文

中俄间不平等条约之产生

中国发生国际交涉以与俄国为最早。1689(康熙二十八年)中国和俄国订立的《尼布楚条约》,不但是中俄间第一次订立条约,也是我国第一次与外人订约。当时中国带了大队人马作为后盾,所以《尼布楚条约》,不特是一个平等互惠的条约,实际上中国尚获得相当胜利。其次就是1727年(雍正五年)的《恰克图条约》,同样是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而缔结的。130年间,中俄两国相安无事。

直至1858 年不平等条约始行铸成,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所订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1842年)为一切不平等条约之母。当时沙俄势力雄厚,未得援例享受,岂肯甘心。待到英法联军之后,沙皇公使布恬廷获到最惠国条件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将《南京条约》内允许英国之权益也都允许与俄国,便成了中俄不平等条约的起点。同时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木喇穆岳福用恫吓手段与黑龙江将军奕山订了最耻辱的《瑷珲条约》(咸丰八年)。当时清廷虽不承认,但至1860年沙俄公使伊格那替业福因出任调停英法联军,应允接济军火压服太平军,遂续订了《北京条约》,承认《瑷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河东滨海省,海参崴海港遂归沙俄所有。

从此江河日下,1862年订立《陆路通商条约》,俄货在新疆蒙古概不纳税。1871年沙

俄因新疆变乱乘机占领伊犁,驻俄全权公使崇厚擅与沙俄缔结《里华特条约》,把伊犁特

克斯河上流两岸之土地割与沙俄,并赔偿军费500万卢布。清廷不允,又派曾纪泽赴俄交涉,结果订立了《圣彼得堡条约》,算是要回伊犁全部,仅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之地, 赔偿费则增至900万卢布。其他如1896年(光绪廿二年),李鸿章密约允许沙俄建筑中东铁路经过我国直达海参崴,同年许景澄签订建筑中东路合同,以及《呼伦贝尔条约》,《中俄蒙条约》,伊犁塔城喀什各界条约,中国均处于被动地位,丧权失地,难以馨述。因为沙皇自大彼得以后,便以侵略主义为其国家的一贯政策。中国与外国订约,要以与沙俄为最多:因为两国界线互数千里,交涉频繁,中国所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亦日益加深。

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1918年对德单独签订和约,英美法日各国对俄国革命不谅解,共同出兵干涉。因为俄国革命目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与帝国主义发生敌我矛盾。1918年至1920年内,同时干涉者有18国之多。同时白俄在远东及北满哈尔滨一带甚为活跃,专与苏联敌对。因此,苏联转向远东愿意与我们中国为友。

1918年7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长齐切林宣布已通知中国放弃帝俄时代在满洲所取得之特权,包括中东路在内,由中国立即购间,无须等待期满。当英美法日联军在西伯利亚共同出兵之际,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加拉罕于1919年7月25日宣布第一次对华宣言,要取得中国人民同情及政府承认,其内容如下:

1.劳农政府宣布取消帝俄时代与中国所订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与1901年《北京条约》)及与日本所订密约(1907年至1916年),换言之即付还帝俄用欺诈手段直接攫取或与日本和协约国订约内所得之权益。兹特唤起中国人民注意,凡帝俄中国领土内所得之权益,劳农政府一概付还,不要任何赔偿代价,包括中东路及附近森林矿产及其他权利。经帝俄政府克伦斯基政府以及霍尔瓦特、谢米诺夫、柯尔察克等强盗和俄国以前军官商人资本家所攫得者。

2.退还庚子赔款全部(编者按:庚子赔款共为4亿5千万两,俄国方面实分得13200余万两,占总数1/3)。

3.放弃在华一切特权及在华各工厂,不准任何俄国官吏牧师教士干涉中国内政。

他们如犯罪应按中国法律办理,所有在华之裁判机关均不许存在,应与中国人民同一看待。

4.劳农政府将即派全权代表与中国开议,取消帝俄与日本及协约国共同对华不合理之强暴行为,另订一劳永逸之平等条约。

当时苏联政府态度公正诚挚,意在取得中国人民同情及合作,并铲除白俄在远东之势力。因为那时候中东路总经理白俄领袖霍尔瓦特将军极有势力,曾动用路款供给白俄,以哈尔滨为根据地,抵抗红军。加以劳农政府正有事于欧洲,无力过问远东,尤其在中东路地带。

我们察看第一次宣言,完全为中国打算,写得何等痛快淋漓,令人感动。若是由我们中国方面任何外交家或律师来起草,亦未必有那么周到详尽。算是把中俄数十年来新仇旧恨一笔勾消,是何等快人快事!

这消息传到中国,全国人士受宠若惊,欢腾鼓舞。尤其教育界和学生方面正在拒绝巴黎和会之后,国际上感觉苦闷时候,对此苏联宣言,格外表示好感。但是该宣言正式电报系用法文拍发,北京政府并未直接收到,直至1920 年3 月始由远东共和国代表从伊尔库斯克带来。所以当时政府对此文件,是否真确,颇为疑惑,甚至因其内容过分慷慨有疑为伪造者。彼时安福系当国,与协约国系一鼻孔出气,加以日本势力雄厚,行动要受其暗地支配,致无单独接受苏联赤心赠予礼物之勇气。

同时前北京政府估计苏联过低,认为不合法组织,系暂时性质不能长久,对此宣言,竟不注意,且又曾承认过克伦斯基政府,对帝俄驻华代表依然优礼待遇,照常拨付庚子赔款。

至今思之可笑孰甚。更可笑者,中东路完全为中俄两国之事,乃竟落入国际之手,而且愈趋愈下,至与第三者华俄道胜银行订立管理中东路合约。帝俄既不存在, 何有于华俄道胜银行,至恐帝俄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尤属不明大势所趋,以致畏尾畏首,唯仰他人鼻息为

能事。当时北京政府不能接受苏联对华宣言,真是懦弱无用,坐误时机。

第二次对华宣言

1920年9月,段祺瑞内阁始派陆军中将张一麐到沃姆斯克劳农政府所在地探听苏联国内情形,俾便相机处理。张带卫队一连到满洲里后不得前进,外交部遂又加派朱绍阳给予驻伊尔库斯克领事头衔,使其驰往满洲里偕同张一麐前往苏联接洽。时劳农政府已移至莫斯科,他们几经交涉,始通过谢米诺夫防区,到了沃姆斯克转抵莫斯科,极受加拉罕优待。不过苏对中国政府未答复第一宣言,使中苏两国不能早日恢复旧好,引为遗憾,遂又宣布第二次对华宣言,内容分作八条,也是声明愿意自动放弃在华一切特权,不过没有第一次宣言那样痛快了。兹将内容摘要如下:

1.所有俄国如前政府与中国所缔结之条约皆属无效,放弃侵占所得之中国领土及中国境内之俄国租界。

2. 中国政府表示实践:①不予俄国反革命的个人或团体以赞助,不容其在中国境内有所活动;②当签订条约时,须将留在中国境内之反抗苏联军队及团体,解除武装,特别拘留,并引渡于苏联政府,且将其武装供给品、财产交付于苏联政府;③苏联政府对于背叛及反抗中国之个人及团体,并负同等之责任。

3. 凡居住中国之俄国居民皆服从中国境内现行之各种法律及条例,不得享有任何治外法权;居住俄国之中国居民,皆服从苏联境内之各种法律及条约。

4.中国政府表示实践本约签订后,立即与彼未经苏联政府委任而自命为俄国外交领事代表者断绝关系,并驱逐出境,将中国境内属俄国之公使领事房产及案卷等,移交于苏联政府。

5.中国因“拳匪”乱事交付之任何赔偿,若中国政府不因前俄领事或任何他人以及俄国各种团体提出之非法要求,由此款项下拨交彼辈,则苏联政府愿放弃之。

6.中苏两国政府,对于经营中东铁路办法中,关于苏联对于该路之需用,允订专约。

这个宣言的内容,和第一次宣言虽然大体上全是着重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另订新约,但是关于中东路问题的处理以及对于庚子赔款的放弃,如拿来与第一次宣言两相比较,则似不无出入之处。前者对于中东路“一概无条件交还中国。毫不索偿”。后者则仅“允订专约”;前者对于庚子赔款“宣言放弃”,后者则附有条件;又后者添载中国政府不容苏联反动分子在国内活动,应将其武器交付与苏联政府一条,亦为前者所无。

张等到莫斯科未久,安福系失败,张、朱二人均被撤回无法商议。但是列宁当时主张对华不可失信,应实践前言,遂备一声明公文交由他们带回北京。彼时北京政府对此第二次宣言,仍不甚注意。盖其所处地位相当困难,因为帝俄公使库达摄夫亲王尚在北京为合法之代表,且为北京公使团所承认。而新成立之苏联政府则要求事实上之承认,给予许多优越条件,问题是能否承认新俄而否认帝俄,使列强为之不悦,盖当时备受英法日之威胁,不敢与苏联有此接洽也。加以当时内阁意见新俄未必即能长久,帝俄未必不再兴起。阁议结果遂采中间路线,即停止对帝俄代表之待遇,所有俄国在华利益,由中国暂为管理,等到新俄可以承认时为止(时1924年作者任湖北交涉员,曾兼理汉口俄国总领事职务。后又根据中俄协定,收回俄国租界)。

当停止帝俄政府驻京库达摄夫公使发电权时,他却公然提出抗议。时外交总长颜惠庆讽他自动辞职,他藉口未奉到本国政府训令不能接受,并鼓动北京外交团为之撑腰。

后来外交部卒至呈请大总统下令取消帝俄代表待遇,此事方告一段落。

优林、裴克斯应派来华

苏联自宣布第二次宣言后,仍急欲与中国修好,遂派优林为全权代表,经蒙古至北京,希望与中国政府订立新约。时北京政府仍受日方压迫,不敢与苏联开议,遂提出条件要求苏联政府书面证明,以致未能成议。优林遂转向中国宣传,极力结交教育界和图会议员,并由教授得与学生联系,公开表明苏联政府退还庚子赔款,可作为教育经费,博得教育界同情。除此以外,他并无何成就,1921年夏间返国。裴克斯继优林而来,亦不得与中国政府开议,只与文化界往来而已。后来苏联驻伦敦代表与前中国公使顾维钧接洽,苏联愿按照与英法等各国订约情形与中国修约。顾据情电转外部,部方予以同意,并即电致莫斯科表示中国愿以1919年和1920年两次宣言为蓝本与苏联开议。

越飞应派来华

1922年夏间越飞应派来华。他为国际权威,曾任大学国际法教授,又曾与德国订约。他于未到北京之前,曾作数次演讲,攻击帝国主义者,阐述采用苏维埃政策能解决人类自由,深得我国文化界之同情。越飞为一伶俐外交家,说话甚有力量,他除联络文化界外,并在外交团开始活动。他向外交部提议于日苏两国在长春开议之先,即开中苏会议。彼时顾维钧任外长,主张苏方先由外蒙撤兵而后开议。越飞声称凡此问题均应在会议中讨论,不应单独提出;又称苏联在外蒙驻兵关系双方利益,个人不敢赞同速行撤兵,非但为苏方计亦为中国计;且外蒙方面亦力恳苏联军队勿遽撤退,同时并指责中国政府有袒护白俄嫌疑。北京政府遂通令地方宫令白俄缴械,但仍力主外蒙撤兵后始能开议。

关于中东路问题,越飞行文外交部1919对华宣言苏方放弃中东路权利,不能作为无条件归还之解释,且1920年宣言中国须将第三条各项办到,但中国并未做到等语,于是中苏会议无形停顿。越飞亦因病离京赴沪并应日本后藤伯爵之约转赴日本温泉休养。在沪越飞与孙总理会谈数次,于1923年1月26日订立孙中山越飞联合宣言,内容分作四条,关系中国政治前途至巨。越飞赴日引起中国人士之不安,恐与日方妥协对华不利。越飞声称不久仍回北京进行会议,他在温泉身体愈坏遂迳行返国。

加拉罕应派来华

此后加拉罕奉命来华,极受中国政府与人民之欢迎。加氏曾经代理劳农政府外交总长和代理苏联外交国民委员会委员长,为1919年和1920年对华两次宣言原苏方签字人,对于中苏关系,情形自甚熟识。加氏未到之先,王正廷已被任为中俄会议督办,暗示中国不赞成会议移至莫斯科。加氏在奉天停留与张作霖接洽中东路事宜,但无结果。

1923年9月抵达北京正式拜会外交部,表示中国须先承认后开议。北京政府恐承认后苏联成为合法继承人,坚持须先开议。同时加拉罕指责中国政府对白俄在边地活动之放任,及用庚款付予帝俄驻华代表。

加拉罕致函王正廷须先与苏联恢复正常关系,以表示中国政府之诚意。中国则提出外蒙撤兵问题,会议推延无期。那时候英国等均已正式承认苏联,国人均主张速与苏联订约,恢复邦交。

王、加二人开始非正式讨论,以1919年1920年两宣言为根据,经过数月之努力,始订立《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计15款,《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计11款及其他声明书等件,于1924年3月14日晨2时由王、加二人签订,双方同意外交关系即行恢复。正式会议须于签订后一个月内举行,应议事项如下:(1)取消帝俄旧约,订立平等互惠之条约;(2)苏联由外蒙撤兵;(3)双方重行划界;(4)订立商约及关税协定;(5)苏联声明放弃庚款及领事裁判权。

国内发生风波

大家以为中苏恢复邦交另订新约,可以不成问题了,但国内又发生轩然大波。彼时外交部以王督办只有开议权,而最后决定须呈候政府批示遵办,提出国务院所议定之条约,内有三点应加修正:(1)苏联与外蒙之约并未声明取消;(2)苏联军队未说明由外蒙撤退;(3)苏方在华教堂及财产如予发还,恐他国援例,要求在内地置产。以上三点,拟请王督办再予加拉罕商议。

加拉罕自悉中国政府不照已定之约签订,大为愤怒、态度异常激昂,声明稿已签押,绝不更改,当日致王函给予三日期限,照原约正式签字,过期彼则不受约束,并代表政府声明,如因此发生意外,应由中国政府负其全负。王据函报告国务院,仍令再与加商议,并以加提出三日期限为失态。加又照会外交部坚决声明苏联政府不再更改已经签订之约,并警告中国政府将来发生纠纷之可能性;现期限已满,苏方不受任何束缚;他日如何订约,苏方尽可自由裁夺;中国如欲与苏开议,须先无条件恢复邦交等语。至此中苏会议几濒决裂。彼时国务院下令收束中俄会议督办公署,将未办完事件移交外交部办理。3月22日外长顾维钧复函加拉罕,指摘其提出期限之不合国际惯例,王督办

无签约全权,政府不能承认其有效,现已移交外交部办理,准备与阁下继续开议云云。

当时各省有力方面如洛阳、南京均主张速与苏联签约,几引起国内大纷争,文化团体则通电主张无条件承认苏联。

中俄协定签字

中、苏会议在僵持中,而日、苏会议却在暗中进行。北京政府听到奉天与广东方面各拟与苏联开议,深感不安。民众尤盼政府早日签订已议妥之条款。当时法国公使藉口中东路有法国债款,尚思从中阻挠;美国政府亦照会中国须保护外国在中东路之权利。夜长梦多,问题愈加复杂。

在这个僵局当口,顾维钧私宅忽然发生了炸弹案。有人送给一木盒,外面声明郑州新出土金印一颗,中国地理学会持赠。顾维钧觉其有异,不肯开启,并命仆从立即拿去。他们私行启视,轰然一声,三个仆人受伤,其中一仆两臂均被炸去。于是外交团纷来慰问,加拉罕亦派代表慰问,顾遂派员一一答谢。当与加拉罕谈起中苏会议中断之可惜,加遂应允在原定草约中略事修改,其他概就原定草约。双方主张绝对秘密,以免中外有人力谋破坏,卒于1924年5月31日,顾、加二人签定《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暂行管理中东路协定》及另声明书七种,交换文件一通,突然发表。外间咸为诧异,即政府中入亦多不知,新闻记者事前皆毫无所闻。至是僵局始得打开。

所以中俄会议,可谓颜惠庆首开其端,王正廷担负中间繁重工作,顾维钧完成最后签订。至苏联方面为自动放弃在华特权,历时数载,前后亦经过四人,即优林、裴克斯、越飞、加拉罕是也。于是中苏邦交开一新纪元,为鸦片战争后中国首次与列强订立平等互惠之条约。苏联这样豪爽慷慨地首先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和其他权益,开各国放弃特权之先例(编者按:英美迟至1942年始行放弃)。

加拉罕为驻华第一任大使

中苏协定签字后,两国邦交立即恢复。苏联政府向中国建议将两国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于是加拉罕被命为苏联驻华第一任大使。彼时英法美日德意各国驻华代表只是公使职位。按照国际惯例,加拉罕既系第一任驻华大使,遂同时取得各国驻华外交团团长地位,虽为当时各国驻华代表所不喜,而于接收旧俄使馆时,引起一度纠纷,但实无可奈何。苏联处理外交之适当敏捷,步步先人一着,于此可见一斑矣。

奉俄协定签字

两国协定公布后,又发生小小风波,即因内容关于奉方利益未能尽行顾及,为军阀张作霖所不满。加拉罕遂又派其一等秘书库尔聂作夫赴奉天进行奉俄协定,计条文七款,声明书二种,由库氏代表加拉罕与奉方代表郑谦等三人于1924年9月20日在奉天签字。时北京政府对奉、苏协定首先抗议,屡向加拉罕提出质问,随后也就追认该协定并入协定大纲有同等效力。因为当时东三省实在张作霖掌握之中,北京政府势亦不得不委曲求全也。

作者于20年代任湖北交涉员,兼理汉口俄国总领事职务。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