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2b8fe3e2b84760653d8088404dafad.png)
鱼粉、鱼油作为水产饲料中最重要的原料,面临供应量越来越紧缺的局面。过去30年间,全球水产饲料产量取得了成倍的增长,但全球的鱼粉、鱼油资源在2005-2010年已经达到顶峰。所以,今天乃至未来的方向都是要解决——如何在没有足量鱼粉、鱼油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增加水产养殖的产量。
麦康森院士曾指出:除了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外,开发非传统蛋白源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和未来发展方向。日前,中国海洋大学张文兵教授针对源自加拿大技术的加倍尔(安徽)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款多肽蛋白产品在凡纳滨对虾以及大黄鱼上进行系列实验,数据显示,其分别能等量替代饲料配方中60%、40%的鱼粉,在23%-40%比例阶段不仅饵料系数、生长速度上优于使用鱼粉,还对促进动物消化吸收和营养平衡,增强抗病免疫,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效果。为此,近日,水产前沿特与张文兵教授进行交流,探究多肽蛋白替代鱼粉的发展趋势与注意事项。
3.0版鱼粉替代是什么样的?
水产前沿:张教授,能否请您首先谈谈对鱼粉替代这个大趋势的看法?
张文兵:鱼粉替代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源,一方面是市场。在全球,鱼粉资源都比较有限,再加上秘鲁等施行配额制,造成市场上资源的短缺。此外,我国养殖量在不断增长,对高蛋白原料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替代成为必然。
在我看来,鱼粉替代的过程也分阶段,从初级替代原料发展为深加工的替代品。比如最基本的豆粕、菜粕、棉籽粕等,榨完油直接拿去替代,但替代效率很低,后来就用浓缩的方式,把大豆蛋白浓缩出来,提高蛋白含量,减少抗营养因子,达到2.0版本。而现在3.0版本则是通过发酵、酶解、膨化等技术手段去切割多肽链,得到不同的片段,并获得不同的功能。未来,生物合成技术或许也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水产前沿:非鱼粉蛋白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替代问题,比如含有营养拮抗因子、适口性差、氨基酸不平衡等等,如何解决?
张文兵:多肽蛋白在对虾和大黄鱼上替代鱼粉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对虾中,可以替代较高比例,达到60%。实验的第二个梯度,其生长从绝对数值上甚至比单纯用鱼粉的效果还要好,且从统计学上看并无差异。而在大黄鱼上,鱼粉可以降至25-30%,23%的时候统计学上没有差异,但是生长数值上还是稍微低一点。由于2024年整体大环境不是很好,水产行业也不太好过,因此,从成本上考虑,我们这次对照组使用的是国产半脱鱼粉,如果使用更高级别的鱼粉,结果也有可能有所区别。
基于对这款多肽蛋白本身性能的探究,因此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只更改了其与鱼粉的应用比例,在过程中并未加入任何添加剂进行平衡。对于企业而言,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氨基酸的补充。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例如针对植物性蛋白补充赖氨酸、蛋氨酸等;第二、提高诱食性,改善加工特性。例如海水鱼料添加了替代蛋白后在膨化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第三、功能性修复。使用一些有利于肝脏、肠道健康的功能性添加剂。但对于这款产品而言,初步试验的目的是希望将其特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其缺陷也进行暴露,以便后续的科学使用,所以尚未有最佳的应用方案,有待后续推进。
水产前沿:为什么以凡纳滨对虾和大黄鱼作为实验对象?后续会针对不同品种采取进一步实验吗?
张文兵:这两个养殖品种非常具有代表性。凡纳滨对虾和大黄鱼分别是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和海水网箱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且除了产量以外,还有体色和体型的需求,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不仅属于肉食性鱼类,经济附加值也较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对这两个品种也很了解。后续也会进一步针对一些对蛋白需求较高的品种进行实验研究,结合企业需求与饲料进一步融合。
在20—40%1:1替代鱼粉中,多项指标优于全鱼粉!
面对鱼粉资源短缺和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在加拿大贝尔(CANADA)生物科技公司监制下,香港加倍尔公司着手研发出这款复合多肽蛋白产品。据悉,该产品运用北美最新科研的酶切、发酵和提取技术,以深海小分子鱼肽等动物蛋白、菌体蛋白、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原料,择优组合的最佳小肽蛋白,多菌种协调发酵,多梯度定向酶切,是一款经过特殊工艺生产的以大豆肽为主的多肽产品。其中,游离氨基酸和多肽占蛋白质总量20%-30%左右。
据加倍尔(安徽)商贸有限公司副总张翼翔介绍,在本次以凡纳滨对虾和大黄鱼为养殖对象的实验中,酶解复合蛋白多肽在多方面均能取代鱼粉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方面,在对虾40%替代鱼粉组中,多肽组增重率提高12%以上,在大黄鱼23%替代鱼粉组中,多肽组增重率提高了2.2%,饲料系数在40%对虾试验替代组,下降了12%以上,在23%大黄鱼试验替代组中无变化。氨氮耐受性方面,随替代水平的增加,应激后4h、12h、24h存活率均大幅度优于鱼粉组,且20%-40%替代组24小时存活率:鱼粉组13%、多肽组分别为70%-76%,存活率比鱼粉组提高了5倍以上;肌肉品质方面,酶解复合蛋白多肽对凡纳滨肌肉硬度、内聚性、弹性、胶粘性及咀嚼性无显著影响,从数值上看,硬度、弹性、胶粘性及咀嚼性有升高的趋势;体色方面,酶解复合蛋白多肽对对虾养殖15天、37天、60天活虾和煮熟后虾体色无显著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酶解复合蛋白多肽替代40%鱼粉组中,其增重率、生长率以及饵料系数均优于全鱼粉组。
同时,张翼翔表示,该产品目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每年产能2万吨,确保市场的稳定供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7c76294cd94c4278e0dfbaf9b36fc7b.png)
一吨多赚4万元!
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寻找高效的替代蛋白源已成为水产饲料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具有多重优势的“超鱼牌”多肽蛋白应运而生:
第一、提高诱食性。具有独特的发酵芳香味,改善饲料风味,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
第二、促生长。含有丰富的酶系物质,有利消化吸收,促进游离氨基酸的转运,降低吸收耗能。营养性小肽直接参与组织蛋白质的合成,加快蛋白质合成速度,提高矿物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释转化率;
第三、增强免疫力。高含量活性多肽蛋白,调理和激活细胞机体的整体活性,提高抗病能力。同时补充大量活性益生菌,增强优势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改善肠道微生物态平衡,减少疾病发生;
第四、降低原料成本。多肽蛋白每吨价格比对照组鱼粉每吨平均低3000元,而饲料效率能增加12%以上的效益。以2024年白对虾塘口价格最低每斤18元计,每吨多肽蛋白可创造成品效益36000元,结合饲料成本,可为养殖户创造39000元以上收益,大幅度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性价比优势。
鱼粉替代已成行业趋势,“如何选择”成为关注焦点。优质的蛋白源不仅能产生更好的养殖效益,还能兼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超鱼牌”多肽蛋白的成功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是一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一大进步,有望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替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饲料配方的持续优化,鱼粉资源短缺将不再成为行业问题。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超鱼牌多肽蛋白-安徽加倍尔商贸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