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中国稳居世界第一!

九萬里 2025-02-01 14:21:11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捷报频传。

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这一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量质齐升,不仅产得多、卖得好,还在智能驾驶、车机、电控、车载芯片等领域取得全方位突破。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赢得一片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疯狂抹黑和恶意打压。

他们大肆编造诋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种种谎言,频频抡起关税大棒,试图通过牺牲本国民众的选择权,将中国新能源汽车阻挡在国门之外。

不过事实证明,个别国家的打压遏制,阻挡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

遥遥领先,优势明显。

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使得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达1000万辆的国家。(另见本号文章《1000万!在这方面中国领跑世界!》)

2024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从产量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连续十年全球领先。

从销量看,中国在世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9.6%,实打实的遥遥领先!

在国内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40.9%,也就是说每销售100辆新车中,就有超过40辆是新能源汽车。

这意味着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了无可争议的主流。

综合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政策支持、技术优势、庞大市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政策东风。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

“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换车热情。

对于那些持有旧车的车主而言,这一政策带来了相当可观的补贴,让他们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车,从而有效刺激汽车消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实施这些政策的地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明显。

除了常规购车补贴,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受购置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让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充电桩建设,不仅显著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补能的便利性,还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技术领跑。

汽车业是走过了百年发展历程的传统制造业,而在智能化时代,需要的是把数字技术与传统出行完美融合。

这一次,中国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一马当先。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多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车企不仅拥有了日益成熟可靠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技术,还发展出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以比亚迪为例,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在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以及续航里程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大大提高,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日常出行以及长途旅行的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朝着智能驾驶方向加速前进。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关于智能驾驶的“科技平权”成了车企竞争的焦点之一,L2、L3级辅助驾驶持续向更多区间车型渗透。

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认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但最重要的影响力可能来自中国。(另见本号文章《特斯拉在华销量再创新高,说明了什么?》)

智能驾驶的市场化应用,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新的技术发展阶段。

市场庞大。

庞大的市场需求,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

从国内市场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不断完善、车型日趋丰富、整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国内销量为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燃油车销量1155.8万辆,比上年减少248.5万辆,同比下降17.4%。

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05万辆,同比增长40.2%,占国内乘用车销量的48.9%。

总的来看,新能源汽车占我国乘用车市场比重稳步提高,市场需求的有力推动是重要原因。

从国际市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供应链不断完善、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

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汽车的研发、生产、设计和营销等各个环节,以别具一格的“中国风”获得了海内外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喜爱。

比亚迪”王朝“系列。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赢得了更多全球消费者与业内人士的认可。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大肆诋毁抹黑中国新能源汽车,甚至抡起关税大棒、疯狂打压遏制。

广受称赞。

近年来,体验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业内人士纷纷发出惊叹,称赞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质的飞跃”。

福特CEO吉姆·法利在一档专业汽车博客中透露,他已经开了6个月小米SU7,现在还不想停下来。

除了征服专业人士,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消费者群体中的口碑也是步步攀升。

2024年12月20日,小鹏汽车在德国埃伯斯贝格完成了欧洲第10000辆的交付,成为首家在欧洲市场交付达到万辆的中国纯电新势力品牌。

自2021年首次向欧洲出口汽车以来,小鹏汽车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销量突破,展现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快速扩张势头。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海外布局也初见成效。

比亚迪的泰国工厂于2024年7月4日正式投产,并下线了比亚迪的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泰国工厂正门。

2024年11月23日,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工厂的首款产品EBRO品牌S700正式下线。

打压不断。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些国家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幅加征关税,妄图阻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

2024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自9月27日起,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上调至100%。

加拿大随后跟进,自10月1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

欧盟也于2024年10月4日宣布,在已有10%的税率基础上,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达35%的附加税。

美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再一次撕下了所谓的“自由贸易”虚伪面具。

中国汽车,加速向前。

2025年,中国将加力实施“两新”政策,随着政策“组合拳”的落地,汽车消费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全年,我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3290万辆,新能源汽车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销量预计将突破1600万辆。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核心技术的突破、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等。

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发展策略,不断加大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路,就在我们脚下

0 阅读:32

九萬里

简介:扶摇九万里,静观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