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核心:一场因工资透明引发的劳资博弈2025年3月,江苏南通山姆会员店一名试吃员顾小姐因在微博公开工资条被所属公司广州市达生市场推广有限公司以“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引发舆论热议。据多方报道,顾小姐称其到手工资仅为南通市最低标准(约2285元),而公司则反驳其月均工资超4000元,扣除社保后实发3570.62元,并强调其仅有2024年10月和12月为满勤,薪资计算符合规定。
争议焦点:保密协议是否合理?开除行为是否合法?
公司立场:保密协议与合同条款的约束力
达生公司出示的《保密协议》及《员工手册》明确规定“工资信息属于保密范畴”,并称顾小姐的行为损害了客户(山姆)声誉。公司提出补偿一个月工资(约2900元),但要求删除相关微博。
山姆官方回应称此事为“供应商与其员工的分歧”,将敦促供应商合法合规解决。
员工主张:薪资争议与知情权缺失
顾小姐指出,面试时承诺月薪4250元,但合同仅标注2490元,实际到手工资远低于预期。其通过微博大V“南通老狼”发布工资条后遭解雇,质疑公司存在薪资克扣。
网友评论直指矛盾核心:“拿3-4K凭什么要求保密?”。
法律争议:保密制度的合法性边界
协议有效性:法律专家指出,若保密协议经合法程序制定并向员工公示,且内容合理(如涉及核心岗位),则员工违约需担责;反之,企业据此开除可能违法。
举证难题:顾小姐虽有聊天记录,但涉事保险员已离职,口头承诺难证实。律师建议通过银保监会投诉或诉讼主张“重大误解”。
行业反思:第三方用工模式下的劳动者权益盲区
劳务外包的权责模糊性
试吃员由达生公司派遣,与山姆无直接劳动关系。此类模式常导致维权对象不清,企业通过外包规避用工风险。
网友质疑:“没有人事直属关系却能随意开除”。
薪酬保密制度的双面性
合理性争议:我国法律未明文规定薪酬保密,其合法性取决于协议制定程序及内容合理性。核心技术岗、管理岗适用保密制度,但低薪岗位的保密必要性存疑。
潜在弊端:网友指出,保密制度可能掩盖同工不同酬、克扣工资等问题。
企业声誉与消费者信任危机
事件曝光后,山姆品牌形象受损,网友呼吁企业承担供应链监管责任:“能做到胖东来那样吗?”。
网友观点:透明化诉求与制度质疑
支持员工:“高工资保密就算了,最低工资有啥可保密的?”。
制度反思:“发工资都遮遮掩掩,何谈劳动尊严?”。
结语:劳资信任重建需制度与人性化双轨并行顾小姐的遭遇揭示了第三方用工模式下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以及薪酬保密制度被滥用的风险。企业若仅以“合同条款”为盾牌,忽视对劳动者知情权的尊重,终将付出声誉代价。此事件亦为行业敲响警钟:唯有推动用工透明化、完善法律细则,并强化企业对供应链的伦理审查,方能构建良性劳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