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经典诗词透着棕香与艾香,看古人是如何过端午的

卿清点墨诗意燃 2024-06-10 11:00:38

悠悠艾草香,片片粽叶长,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先祝大家端午安康。

说起端午节习俗,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而现如今,过端午节更是一种团圆。家人们围坐一起,春水煮茶,夏雨裹粽,就是人间好时节!

那么古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不妨从6首经典的诗词中领略,过了千年,每一句仿佛都仍透着艾香和粽香。

01

最悠闲的端午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清·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古人称初夏时的东南风为熏风,何其雅致!在薰风吹拂的樱桃时节,碧纱窗下,檀香轻燃,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小巧的扇子轻轻扇动,引来一丝微凉,悠悠的夏日竟也变得漫长而美好。

这个端午不仅悠闲惬意,还有不期而遇的惊喜,那就是精心栽培的菊花,竟能在五月盛开。这个端午就不止有粽香和艾香,还有一缕幽幽菊香。

02

最深情的端午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

宋·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

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苏轼曾称“知我者,朝云也”。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妾,在一贬再贬的路上,王朝云始终陪伴左右,可以说是他实际上的第三任妻子。

作这首端午诗时,是1094年,年近花甲的苏轼被贬到惠州,身旁只有不离不弃的朝云。在过端午节之际,苏轼想送给朝云一首词,同时问朝云有什么愿望。朝云只说,想求得苏轼一首好诗,书写在裙带之上。淡淡的笔触,平凡的愿望,蕴含着的是相濡以沫的深情。

03

最清和的端午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宋·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

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

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这首诗是苏轼写于到黄州后的第二个端午节,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他的心态已经十分平和。水波轻轻荡漾,圆润的新荷卷起层层绿浪。兰草条子可用来沐浴,菖花亦能酿酒,此时的天气,尚且清和宜人。

这般佳节,正宜沉醉其中,以十分的美酒,佐一分的歌声。牢狱之中的草色如烟深,讼庭之内的人迹悄然,无需吝啬这宴游的时光。

这个端午,清平而又和乐,恰如苏轼所言“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清和的氛围中,品味着生活的宁静与恬淡,享受着节日的欢乐与温馨。

04

最伤感的端午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在这个端午佳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离家已有三十五个端阳,终于回归故乡。然而

孩童见到他,满脸惊讶,好奇地询问他故乡在何方。

35个端阳,35载的漂泊。年少时离家,如今归来已是白发苍苍,心中满是伤感。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都成为他心中最深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让我们珍惜当下,珍惜每一个团圆的日子吧。

05

最开怀的端午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山村里,榴花忽然间已繁盛似锦。那包裹着的粽子,犹如两个发髻般精致;艾草束起,装点着高高的帽子。

古老的端午习俗中,人们忙着储备草药;而瘦弱的身躯,也点上了朱丹,这样一年就不会生病。

白日渐渐西斜,诗人的事情也已完毕,可以开怀畅饮了。生活的美好,人们的欢声笑语,榴花的艳丽与粽香酒香交织,读这首诗时扑面而来。

06

最孤独的端午

端午独酌

宋·杨万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麽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在这个端午,诗人独自酌酒,邀请榴花共饮一杯,艾草人像在笑他的癫狂。但是诗人并没有喝醉,反而越喝越清醒,粽子的美味和菖蒲的清香,过了端午后便没人想起。

在这最孤独的端午里,诗人虽孑然一身,但他的心中却有着一份豁达。他不拘泥于世俗的习俗,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榴花相伴,美酒作陪,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或许孤独,但并不寂寞。

感谢你读到最后,再次祝大家端午安康,不只在今朝,愿你岁岁平安,时时喜乐。

(图源自网络)

0 阅读:3

卿清点墨诗意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