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个节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同时也有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投江自尽的传说。
在古时,端午不仅是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文人们还要吟诗作对。今天便和大家分享两首端午诗词,与众不同,并非是诗词惊艳绝绝,而是它的作者在当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那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释义:
在仲夏时节,端午悄然来临,时光清浅,白日愈发漫长。盐梅已成为烹饪的佐料,放入鼎中,而曲糵也在传递着觞中的美酒。
古人留下的事迹,随着年岁的加深,如缕丝般积累增长。凭栏望去,才知晓槿花繁茂;临近水边,便能察觉到芦苇的芳香。
亿万子民共同祈愿长寿,众人共同守护昌盛。忠贞若能不改变,便能留给后世子孙美好的芬芳。在这个端午,时光仿佛流转,一切都充满了诗意与美好。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释义:
端午时节,天地间仿佛蕴含着神秘的力量。五月契合着天数,五音奏响夏日的韵律。自古以来,这五日就充满着传奇色彩,无事不被赋予神秘气息。
那有着灵气的穴枕,长长的丝线仿佛能为人续命。四季的花儿竞相绽放,精巧无比,九子粽也争奇斗艳。华丽的宫殿中,正值佳节,群臣宴聚于此。
臣子进言,言辞郑重,那优美的文辞阐述着六义。股肱之臣值得歌咏,良好的风化令人感受到那份淳朴与清新,宛如一幅美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李隆基的这两首端午诗词,在文学造诣上确实一般般,因为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就描写端午来说,佳句也颇多。
有卢肇所写的“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之竞渡,有张建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江啼晓莺”之景致,有殷尧藩的“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之感慨,还有元稹的“彩缕碧云粽,香粳白玉团”之习俗。
但通过李隆基的这两首诗,我们也能窥见唐朝的皇家端午习俗。要用盐佐食梅子,并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福。还要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而且要在大殿上宴请群臣,共享佳节,同时以显示皇恩浩荡。
如今,沧海桑田,天地都换了新模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曾经至高无上的唐明皇所写的诗词,我们也可以随意评判。
而端午佳节,我们除了祝福家人和自己,更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唐明皇的这两首端午诗,也不妨读一读,有闲有趣,方是端午好时节。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