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两次对塞尔维亚动武,一次有联合国授权,一次没有授权

创拓看国际 2023-02-17 08:44:03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火药桶,而这个火药桶的中心就是塞尔维亚人,巴尔干半岛每次战争几乎都有塞尔维亚人的份。

北约干预的两次战争,一次是波黑内战,有联合国的授权;一次是科索沃战争,没有联合国的授权。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北约不得不介入

波黑内战主要是波黑境内的塞族和克罗地亚族、穆族之间的战争,与塞尔维亚这个国家关系不大。

1991年波黑境内民族分部

波黑想从南斯拉夫独立,但境内的塞族不想独立,于是塞族对战克族和穆族。最后发展到互相屠杀对方平民,联合国与北约不得不出手阻止人道主义灾难。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纪念碑

北约的介入,有联合国的授权,属于执法行为,目的是阻止人道主义灾难。

波黑内战

波黑内战,简单说就是波黑(克罗地亚族和穆族)要脱离南斯拉夫,但波黑境内的塞族人不同意,于是混战,塞族占有绝对优势,在北约的介入下(打塞族),内战结束,波黑独立。

先说北约介入后的结果,波黑内战结束后由北约多国部队维和,至今没有再发生战争,当地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正在致力于加入欧盟。

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过程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1992年宣布独立。当时“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区约430万人口,民族的组成为33%的塞尔维亚人,17%的克罗地亚人和44%的波什尼亚克人(波斯尼亚穆斯林)。

广义的波斯尼亚人,是波黑这个国家所有的国民,狭义的波斯尼亚人就是波什尼亚克人(波斯尼亚穆斯林)。

1992年,克罗地亚人和波什尼亚克人试图使波黑从南斯拉夫独立,而塞尔维亚人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4月战争爆发,时间长达3年半。战争造成约20万人死亡,200万人沦为难民。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独立,到4月6日并得到欧洲共同体的承认。但是对于独立表示不满的塞尔维亚人,以此事件为契机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内战开始之后不久,因为先进装备的数量和部队素质使得塞尔维亚人占优势。波斯尼亚人(穆族)装备的品质较差,军队大多也没受过完善的训练,克罗地亚人人数较少等理由居于劣势。

最为致命的是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非一直都是紧密的同盟关系,战争从一开始的塞尔维亚打他俩,后来变成三方互打,塞尔维亚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因而发生了一些大屠杀事件。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纪念地暨波托察里公墓的遇害者名单刻碑,有近6,500多人埋葬于此地

1994年春,由于塞军的一发120迫击炮炮弹打进萨拉热窝造成67名平民死亡,联合国安理会正式请求北约开始立即空袭。同时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再度结成同盟。

经过北约三轮轰炸之后,塞尔维亚方转为劣势,最后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调停下,双方停火,为期四个月。

四个月一过,塞尔维亚方不甘心,打算梭哈一把,发动总攻击,直接打到克罗地亚境内,完爆另外两方。

在一次炮击中,塞族武装不小心打到了萨拉热窝中央市场,造成37人死亡,北约以此为由,展开自此最大的轰炸活动,这才制止了塞尔维亚人,经过和平会谈,波斯尼亚战争终于落幕。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

与波黑内战一样,科索沃战争也产生了一些大屠杀,虽然规模远不及波黑内战,但人道主义灾难也到了不得不出手阻止的时候。

1999年1月,据报道有45名阿尔巴尼亚人在拉查克大屠杀中遇害,北约决定只能引入维和部队强行克制双方才能解决冲突

北约的轰炸是继1995年北约轰炸波黑之后,其历史上第二次主要作战行动。此次轰炸导致南斯拉夫军队从科索沃撤离,联合国建立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并结束20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

南斯拉夫夜间的防空火力

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目标于1999年4月12日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召开的北大西洋理事会会议上确立:

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立刻终止米洛舍维奇政府的暴力镇压活动。

所有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从科索沃撤出。

向科索沃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

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无条件回归。

建立基于《朗布依埃协议》,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科索沃政治框架协议。

北约1999年轰炸南联盟,米洛舍维奇2000年大选失败被赶下台,2001年南斯拉夫政府把他送交海牙接受审判,是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国际战争罪法庭的前国家元首。

米洛舍维奇

北约第二次动武,没有经过联合国的授权,所以这次不是执法行为,而是行侠仗义,侠客行为。

当然,在北约轰炸过程中,也发生了误炸中国大使馆的罪行,美国向中国伤亡者家属赔偿450万美元并赔偿中国政府2,800万美元。

轰炸事件10年后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旧址建筑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

创拓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