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内知名的无人机公司,“双尾蝎”系列无人机的开发企业——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金堂成功完成了其研发的“混江龙”水陆两栖无人机在小河流水面的首次起降。

“混江龙”,滕盾公司的编号是“TW165 ”,是一款数年前就已经公开展示过的机型,算不上是新东西,只能说,技术上可能进步了。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混江龙”的尺寸是不小的,估计载重也不会小,未来具有比较广泛的使用场景,尤其在大型湖泊地区、沿海岛屿地区,以及南海岛礁海域,是非常适合使用的一种机型。






虽然水陆两栖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算得上是一个新物种,但是滕盾的这款“混江龙”其实并不是开山之作,由优伟斯公司开发的大型水陆两栖无人机“U650”早在2015年就已经实现首飞,且在2018年就开始在中国邮政进行试用。这是当时全球第一,也是唯一的两栖无人机。





这款U650是由西班牙“freedom S100”型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改造而来,而“混江龙”……等等,怎么“混江龙”和“U650”长得如此相似?

通过仔细比对,我们发现,这两型无人机除了外形的高度相似以外,它们的尺寸和性能指标也高度相似,并且,除了这两位“相貌孪生”,安徽智翔航空在2020年推出的“ZU-1S”两栖无人机也和他们长得“一样”,性能指标也差不多。而这家安徽智翔就因为“ZU-1S”与“U650”的高度相似被优伟斯公司起诉侵权,所以滕盾的“混江龙”与“U650”属于什么关系呢?想来以滕盾的技术和体量,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吧。


其实除了这三款(或者称之为一款)以外,国内在玩水陆两栖无人机方面还有很多让人惊艳的玩法,不仅可以在水上起飞、降落,还能进入水下航行,这算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技术方向。比如: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Nezha-SeaDart,可以在水陆垂直起飞,利用机翼产生的升力在空中巡航,俯冲入水,无缝出水,以及在水下自主飞行(这里称为航行可能更恰当,不过最大水下速度只有3米/秒)。

同济大学上海智能自主系统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无人系统研究小组共同研发的TJ-FlyingFish,也是可以在水下航行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力学与软机器人实验室推出的两栖无人机。

这些年国内在无人机的开发上真的是“创意泉源”,各种新玩意层出不穷,很多“脑洞”真的非常值得大家关注,毕竟都是可以“民转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