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少人为了天下皇权,少不了血腥与杀戮,比如辅佐曹魏政权司马懿,为了篡位曹魏政权,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杀害并夷灭曹爽三族,而且将5000多名心向曹魏的大臣也杀害,史书记载仅仅用了八个字,便将司马懿的野心和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日斩戮,名士减半”。
通过司马懿的奠基下,最终司马家族建立了晋王朝,在历任16位皇帝后,刘裕的出现打破了司马家族的统治,刘裕出身低微,但拥有非凡的军事实力和勇气,平定叛乱,收复疆土,立下的战功让他成为帝国将军,入主朝堂。
在晋王朝被恒玄篡权时,刘裕一马当先,打败恒玄,并把他赶了出了建康城,是刘裕让晋王朝死灰复燃,当然,刘裕的狠和野心也是有目共睹的,刘裕复兴晋王朝后,朝廷几乎无人与他分庭抗礼,独自执掌大权。
晋安帝死后,刘裕便扶立一个傀儡皇帝司马德文,显然司马德文的命运终究难逃一死,被刘裕派人杀害,刘裕开启杀禅位皇帝的先例。
刘裕明明已经执掌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德文杀害?之后更是将司马懿后人赶尽杀绝呢?
开国君主刘裕根据《魏书》的记载,可以知道刘裕的家境十分贫寒,只能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可是年轻的他却又嗜赌成性,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无人瞧得起他。
因生活所困的他最终选择从军,正是这一选择,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帝国将军,入主朝堂。
当时刘裕在投身北府军后,凭借自己非凡的军事实力,为晋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对内平定孙恩起义,并消灭多方割据势力,得到重用,对外则消灭后秦等国,收复关中、淮北等地,更是战胜凶猛的北魏铁骑,光复洛阳和长安......不败的战绩,屡获的军功,让刘裕直接掌控东晋的军事大权。
总之,刘裕立下的战功数不胜数,正是他卓著的军功让他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在刘裕复兴晋王朝后,朝堂更是无人与他分庭抗礼。
公元419年,刘裕杀死了晋安帝,另立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德文这时是没有实权的,实际就是刘裕立的一个傀儡皇帝。
过了一年后,年过五十的刘裕,深感时日无多,便决定逼迫司马德文禅位,自己代晋自立,改国号为宋,退位后的司马德文便被封为零陵王,司马德文虽然被封王,实则是将司马德文迁往秣陵进行看管,最后更是被刘裕诛杀。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对于这样的禅位之君,理应获得比较好的待遇,如汉献帝刘协、曹魏的曹奂,不仅得到了册封,爵位也传承了好几个王朝。
可是到了刘裕这里,却将司马德文杀害,即使司马德文已经非常听话,十分小心翼翼了,但还是杀了司马德文,之后更是将司马懿家族全部赶尽杀绝,这又是为何呢?
在谈刘裕为何诛灭司马懿家族前,我们先来了解司马懿家族是如何篡位,建立晋朝的。
司马懿家族是如何篡位的公元208年,司马懿被曹操辟为文学掾,初登政治舞台,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司马懿在此期间帮助曹丕稳定政局,这也使司马懿成为了曹丕的核心幕僚。
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最终也受曹丕的托孤之命,辅佐魏明帝曹叡。
在魏明帝时期,也是司马懿权力扩张的关键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司马懿选择与当时的世家大族联姻,其次司马懿利用职权笼络曹魏的重臣,形成了自己的权势网络,为之后的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魏明帝曹叡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同受魏明帝遗诏辅佐曹芳,司马懿便成了掌控大权的四朝元老,朝中除了曹爽,可以说司马懿再没有其他对手。
不过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曹爽也是明白的,为了架空司马懿的权力,曹爽便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司马懿认识到周边群狼环同,于是假装生病,佯装不问朝事,但背地里却把儿子司马昭安插在京城禁军中担任要职,司马昭借机笼络军队中的下层军官,逐渐暗中掌控禁军的实权。
由于曹爽放任曹氏宗族子弟胡作非为,惹怒群臣,司马懿抓住机会,在曹爽出游的时候控制禁军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一族。
自此司马家彻底掌握了曹魏政权,为后世子孙彻底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司马昭当街弑君,另立曹奂做傀儡皇帝,司马炎继位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从而建立了西晋王朝,改国号为晋。
司马家族为了防止自己的天下被偷,便开始大力分封诸侯为王,由于他们有着很大的军权和自治权,这便导致司马家族内部产生分歧,争权夺利,导致八王之乱以及之后的五胡乱华。
残存的司马家族势力逃亡到南方,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再次建立了东晋王朝,最后便被刘裕执掌大权。
司马家族从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继位到东晋最后一任皇帝司马德文结束,历经16任皇帝,可见司马家族势力的强大,司马家族在篡取曹魏政权,最后登上帝位,可见司马懿家族的狼子野心,阴险狡诈。
司马家族为了篡位可以说是五常不沾,六亲不认,导致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让百姓民不聊生,受到天下人的唾骂,这也使得刘裕在诛灭司马懿家族时,反倒没有多少的愧疚感。
司马懿家族作为世家大族,有着强大的宗族势力,而刘裕家境贫寒,没有地位,没有强大的宗族支持,因生活所困迫以从军。
古代从军的平民百姓要么就是战死沙场,要么就是立功返乡,能做到刘裕这样的地位,少之又少,刘裕为了自己打下的事业不被抢,他必须拿起屠刀,消灭一切威胁因素,诛灭司马懿家族才能稳住自己的江山。
根据上述,这时再来看刘裕为何会诛杀司马懿家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除掉后患;二是匡扶后代;三是稳定稳定政权。
刘裕诛灭司马懿家族的原因首先是除后患。刘裕逼迫司马德文禅位后,刘裕不放心最终还是将司马德文诛杀,虽然历史上没有杀禅位之君的说法,但是并不意味着禅位之君一定会得到好的优待,一旦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一样可以将其除掉,即使司马德文对刘裕很是温顺和听话。
刘裕想杀掉司马德文,难道会因为司马德文听话便放过他吗?显然,肯定不是的。刘裕为了彻底断绝司马懿家族复辟的希望,防止司马懿家族卷土重来,他必须除掉所有的后患。
司马家族的势力是非常庞大的,如果不除掉司马家族这个后患,刘裕的政权根基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当刘裕听闻司马德文的皇后生了一个儿子,更是毫不心软地吩咐人把他儿子杀掉,之后又派人秘密杀掉司马德文。
派过去的这个臣子,是曾经侍奉司马德文的臣子,由于不忍心杀害自己侍奉的旧主司马德文,便选择喝毒酒自尽,也正是这一做法,彻底把刘裕惹怒,他知道,只要司马家族一日在,自己的位子就有威胁。
后来刘裕便派自己的亲兵将司马德文杀害,一不做二不休,刘裕便将司马懿家族一并诛灭。
其次就是为了匡扶后代。刘裕掌权时已经58岁,最大的儿子刘义符也才14岁,刘裕想到自己一旦遭遇不测,担心前朝旧臣不服自己的儿子,再次拥立司马家族,所以他必须出手除掉司马懿家族。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位,他不得不除掉一切可能威胁到他儿子继位的因素。
刘裕这一做法也是为了给前朝旧臣以及当朝的臣子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在今后的朝堂上,违抗他命令的,挡他路的,都只有一个结局——诛灭家族。
只有做好这一切准备,刘裕才能安心自己打下的基业不被他人夺取。
司马懿家族不除,那么司马家的根基始终都在,那些世家大族,权臣大家总会抓住机会拥立司马家族,重新卷土重来,而且自曹魏以来,门阀世家本就有着极大的权利,而刘裕出身贫寒,没有强大的宗室支持。
对于刘裕执掌大权,许多门阀世家早已虎视眈眈,如果自己遇上不测,他的儿子继位后,根基不稳,掌握不了政权,便会被世家大族夺取,既然如此,为了匡扶后代,为了江山屹立不倒,刘裕便选择大举屠刀,将司马懿家族诛灭。
最后是为了巩固政权。刘裕出身贫寒,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没有强大的宗室支持,全凭靠自己卓越的军功一步步走到王朝的位置上。
但是司马懿家族则不同,已经历经16任皇帝,当中的势力可见庞大,前朝旧臣虎视眈眈,一旦被他们抓住就会,就有可能推翻刘裕新建的王朝。
刘裕诛杀司马家族,也是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让门阀世家知道,天下不是以门第称霸,同时刘裕诛杀司马懿家族,也可以为之后刘裕重用寒门子弟,打压门阀世家奠定基础,魏晋时代已经过去,门第掌权的时代也将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