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各县具体解放时间
1.运城

1940年运城
运城位于晋豫陕三省交界处,南扼陇海铁路、潼关要冲及黄河渡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集中兵力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从3月13日开始,胡宗南部集中兵力进攻延安,拟将运城等晋南的兵力调往陕北战场。为配合陕北作战,牵制胡宗南在运城及晋南的兵力,1947年3月18日,在中共中央主动放弃延安的当日,中央军委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应在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统一指挥下,迅速向临汾以南的河津、风陵渡方向进攻,相机逐一攻取晋南三角地带一切可能夺取的地方,猛烈地扩大解放区,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坚决打击进攻陕北之胡宗南侧后,有力配合陕北我军作战”。4月2日,陈赓、谢富治、王新亭率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6个旅共5万余人,在太岳各分区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发起了晋南反攻。晋南反攻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一部分兵力包围翼城、曲沃、绛县,主力截断同蒲铁路,楔入敌人纵深,在新绛、河津一带横扫汾河两岸敌人,直捣胡宗南东西联系的要隘——禹门口;第二阶段:向晋南三角地带扩大战果,解放万泉、荣河、猗氏、临晋、永济,夺取风陵渡,威逼潼关,切断敌人秦晋豫之间的联系。我军从4月4日发动进攻,至5月4日,攻克曲沃、新绛、永济等22座县城,控制了禹门口、风陵渡等要点,歼敌18000余人。
2.绛县
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积极抢占胜利果实。为了配合重庆谈判,坚决打击敌人进攻,保卫和扩大解放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发起了晋南战役。战线北起翼城、蒙城,沿着同蒲铁路东侧南至曲沃、绛县。为了配合野战部队消灭绛县伪县长陈子文及其武装,解放绛县城,中共绛县县委领导地方革命武装及解放区人民,与陈子文展开了艰苦的武装斗争。1946年初,野战军4纵13旅包围了绛县城,于4月中旬扫清了绛县城防外围工事。1946年6月19日,在野战军连续7天的猛烈攻击下,陈子文率部弃城逃跑,绛县解放。1946年8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大规模进犯,胡宗南部进犯绛县,中共绛县县委主动撤离。
1947年3月,太岳军区部队和野战军第4纵队以6个旅兵力,沿黄河东侧向临汾以南的禹门口、风陵渡、新绛县、绛县等地区进攻,4月4日,国民党薛万详率部逃跑,绛县县城获得解放。
3.新绛县
晋南反攻首站从解放新绛开始,也拉开了解放运城全境的序幕。进过充分准备,1947年4月7日拂晓,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在旅长周希汉的率领下打响了解放新绛县城的战役,激战至上午10时,活捉爱乡团团长田秀峰、国民党新绛县县长曹子诗,其部下死伤300余人,其余1800余人全部被俘,新绛解放。
4.稷山县
解放稷山的战役是晋南反攻战役之一。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24旅担负解放稷山的任务,旅长刘金轩、政治委员李跃分任正副指挥。通过前期侦查,充分了解了地形、敌人的兵力分布,经过周密部署,1947年4月8日,24旅所属70团和72团从东、西两门进攻,71团在城西准备打援。激战40分钟后,解放军以牺牲2人、重伤3人的极小代价,换取了俘敌伪县长以下人员1270余人,打死打伤1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500余件的胜利,稷山获得解放。
5.河津县
1947年4月7日新绛解放后,解放军直奔河津县城。河津伪县长燕鹏程率爱乡团、警察局等地方武装共500余人弃城逃往汾南远停一带,只留一个排在抬头庙守备。
4月8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太岳4纵队黄河支队经范家庄到达河津县城附近,抬头庙敌军闻讯逃跑,城内留守的一个班押着共产党交通员毛收子等40多人准备从西门逃跑,被从西门进城的10旅全部缴械,河津县城解放。
6.万泉县
1947年4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在致晋南部队的电文中要求:“放手扩大战果,尽快攻战荣河、万泉、猗氏、临晋等县。”
4月10日拂晓,解放稷山的太岳军区24旅70团包围了万泉县城。县城守军有800余人。县长赵济斋一面组织兵力负隅顽抗,一面心存侥幸希望运城专属援助。4月11日6时,解放军攻破西门,经过1个多小时巷战,万泉解放。
7.荣河县
荣河城墙坚固,环城有5至10米宽的护城河,城内守军700余人,易守难攻。4月10日拂晓,解放河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0旅30团抵达荣河城北的荣张村。由于对战事预计不足,先后在拂晓和晚上发起进攻均以失败告终。11日,旅长周希汉亲率29团和旅山炮大队、工兵连增援并指挥战斗,经过勘察地形,周密部署,于4月12日22时30分发起总攻。进过激战,解放军以伤亡70余人的代价,击毙敌200余人,俘敌荣河联防指挥官少将李绪守和城防司令兼县长薛子栋以下500余人。4月13日,荣河解放。
8.猗氏县
猗氏城是运城驻敌的军火库之一,武器弹药储备充足,城内守敌1000余人,城墙坚固,并构筑了防御工事。4月9日,太岳第3军分区部队和游击队,包围了猗氏城,久攻不下。4月11日,解放万泉的24旅援助到达,4月15日凌晨4时,在旅部的统一指挥下,70团主攻东门,72团主攻西门,10时战斗结束。猗氏县城解放,为解放运城打通了北面通道。猗氏的解放,不仅使运城之敌恐慌,整个南同蒲沿线之敌都受到了极大威胁,胡宗南组织他的王牌军第10旅3个团向猗氏反扑。4月22日,双方在嵋阳镇东西堡激战,胡宗南王牌军10旅28团被全歼。
9.临晋县
4月23日,盘踞在临晋的阎匪军弃城逃跑,太岳第3军分区政治部畅子正同志奉命接收临晋,建立政权,分区55团追击逃军,沿途收缴了许多武器弹药,并在吴王渡俘获部分敌军。
10.平陆县
1945年8月14日,中共平陆县委书记陈平、县长冯彦俊率县大队接受日伪投降,平陆保安团及顽固武装近2000人,盘踞在金鸡堡、张村、太阳渡、茅津渡。1945年9月中旬,胡宗南5个师进犯华北解放区,平陆县城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4月24日,太岳区第3军分区部队22旅66团在平陆军民支援下,歼敌200余人,俘敌300余人,平陆县城解放。
11.解县
解县是山西第七专员公署所在地,守敌700余人。4月24日,4纵11旅奉命急奔解县,25日凌晨3时,11旅进至西关西北下园村。10时,占领西关,扫除外围,俘敌70余人,完成一切登城准备。下午5时,32团、33团分别从西门、东门攻入城内,城内守敌弃城向西北方向逃窜,解县宣告解放。
12.虞乡县
1947年4月22日晚,太岳第3军分区司令员王镛率部到达虞乡县以北,兵分三路向虞乡县城进发,中共永芮虞联合县委书记郭久长带领麻村党支部迎接部队。23日拂晓,各部进入虞乡县城,活捉伪县长李玺鸣,其余人员均投降,虞乡城解放。
13.永济县
4月25日,中共永芮虞联合县委书记郭久长带领便衣队在花园村与太岳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明如密谈,敌伪永济县长闻讯后,带领全家老小渡河逃命,敌伪不战自散,解放军乘胜攻打永济县城,永济县城解放。
14.闻喜县
1945年12月1日,中共太岳第五分区部队和稷麓县大队、闻喜县大队及两县民兵,打响了解放闻喜城的战斗,驻守阎军闻风逃散,12月8日,闻喜首次解放。太岳部队撤离后,阎军进行了反扑,12月25日,阎军再次占领闻喜。1946年1月12日,为保卫抗战果实,太岳三分区主力部队包围闻喜县城。为保证供给,国共双方签订“临汾协议”,但双方冲突不断,多次谈判破裂,6月14日,太岳4纵队3个团及游击队第二次解放闻喜。
晋南反攻开战之后,在游击支队和闻喜人民配合之下,太岳第三军分区56团于4月26日到达闻喜城外,驻守南关的爱乡团四处逃散,解放军首先占领西关堡和香山寺高地,清扫了外围。下午6时发起总攻,3分钟后,解放军顺利登上城墙;30分钟后,闻喜县解放。
15.芮城县
1947年4月23日,太岳分区56团团长北沙率部在阳峰村南歼灭永济县保安警备大队等蒋阎武装,控制重要渡口风陵渡。29日,太岳军区独立22旅在政委朱佩宣、旅长查玉升率领下分东、西、北三路进军芮城,蒋阎武装和地方政权以及土匪恶霸纷纷逃跑,不费一枪一弹解放了芮城。
16.夏县
1945年8月,夏县武装民兵和康支队配合太岳部队,消灭日军两个小队,解放夏县县城。日军投降后不久,阎锡山73师祁国超部占领夏县。
1946年7月,胡宗南部7万余人,进犯夏县,大肆残杀共产党员。在陈赓将军指挥下,打响了闻夏战役,7月中旬在朱、冯村一带,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地方部队消灭胡宗南部6300余人。
1947年7月9日,太岳军区独立23旅包围夏县县城。县城守敌为阎锡山38师49团及地方武装约1700余人。10日夜,攻城战斗打响。夏县民兵9个连1100余人参加战斗,与敌激战4日,14日夏县县城解放。
17.垣曲
1945年8月,在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陈康和政委李哲人指挥下,在垣曲军民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垣曲县城第一次解放。1946年8月27日,蒋军再次侵占垣曲县城。1946年12月16日,太岳军区第12旅再次攻克垣曲县城,使太岳军区第三、第四军区连成一片,为策应吕梁战役,保卫延安,将敌人粘在绛垣线及临汾地区,解放军主动撤离垣曲。
晋南反攻之后,国民党在运城的统治基本瓦解。1947年8月24日,盘踞在垣曲的国民党河南保安二团在我军围困下南窜,垣曲保警队等300余土匪负隅顽抗。8月26日,我军消灭了土匪杂顽,垣曲全境解放。
18.运城
运城战略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在占领运城时修筑了大量的明碉暗堡,日军投降后,阎、蒋争相在运城囤积物资,修筑城防,吹嘘其为“马奇诺防线”之二。当时,运城驻有阎、蒋各军共计1.3万余人,1个飞机场和装备有120辆汽车的国防部汽车6团。运城解放战役从1947年5月开始到12月28日结束,其间三打三攻,打打停停,艰苦卓绝,历时8个月。
一打运城
1947年5月3日,陈谢大军的第10、第11、第12及第13旅采取诱敌出城,伏击歼灭的战略战术围攻运城。5月3日占领日军飞机场,5月12日扫清外围的战斗全面胜利。因胡宗南欲派4个旅增援,陈谢兵团配合全国作战需挺进豫西,我军主动停止攻打运城,太岳三分区部队继续围困。
二打运城
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在襄陵县成立第8纵队,王新亭任司令员。10月8日,王新亭率领8纵23旅、24旅,吕梁独3旅及太岳三分区部队,二打运城。11月11日,解放军已攻下外围7个集团阵地,西北两方面主要障碍基本扫除,准备发动总攻,胡宗南紧急抽调4个旅增援运城。为歼灭敌有生力量,8纵和吕梁独3旅撤至平陆杜马,歼灭援军3700余名,但未能全歼,一部分援军窜进运城。鉴于广大指战员情绪低落的情况,我军主动停止战斗。
三打运城
经晋冀鲁豫军区反复研究,中央军委同意,由王新亭任司令员,王震任政委,组成运城前线指挥部。兵力部署为8纵两个旅和吕梁独3旅两个团从老北门突破,2纵两个旅从城西突破,2纵教导团和独3旅一个团在城东牵制敌人,太岳军区三个团在茅津、太阳、风陵渡等黄河渡口警戒及阻援。1947年12月17日夜,三打运城正式开始。经过10余天的激烈战斗,守敌1.3万余人被全部歼灭。12月28日,运城解放。
19.安邑
1947年12月28日,运城解放当日,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立即围困安邑县城,阎安邑县长张毓桐率部逃跑,晚上9时,安邑县城解放。29日,西北2纵6旅16团、17团、18团,兵分三路追击安邑逃军,在新绛县古交村将逃敌包围。31日,敌人全部被消灭。

新华日报对运城各县解放的报道

运城解放战争

运城人民支援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