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池技术的革新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透露,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预计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这下固态电池圈又炸了。

固态电池被视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其核心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可达现有液态电池的4倍,以及彻底消除液态电解液泄漏、易燃风险。
这意味着,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轻松突破1000公里将是普遍现象,随着对固态电池的优化甚至达到1500公里,这一技术的普及将彻底解决电动车用户的“续航焦虑”和安全的担忧。

比亚迪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采用硫化物复合电解质+高镍三元正极+硅基负极的组合,其电芯级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电池包能量密度超过280Wh/kg,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循环寿命高达10000次,远超传统锂电池的1500次。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种,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
从目前电池行业认知来看,氧化物固态电池成本相对较低,研发在目前阶段较为领先,更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赣锋锂业、南都电源、鹏辉能源这些电池厂商都选择这条技术路线。
硫化物路线被看作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在理论上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在电动汽车领域适用性极高,但成本是三种路线中最高的,一旦在工艺上取得突破,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

比亚迪、丰田、宁德时代、华为、广汽、三星、LG、松下这些大的厂商,明确选择了硫化物作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方向,通过规模化生产后,来降低硫化物固态电池的成本,从而促进大规模商业化,这条路线只有有销量的大厂能玩。
聚合物固态电池兼具柔性与低成本,性能表现则相对有限,能量密度上限较低,上汽、长安、德赛电池、欣旺达都选择聚合物路线。
对于消费者而言,固态电池的落地时间表需理性看待,从时间线上来看,2027年多家车企的固态电池将会装车验证,到2030年小规模量产装车,鉴于成本原因主要应用于中高端车型上,2030年后,随着成本下降与产业链成熟,固态电池有望覆盖中端车型,未来15年甚至20年内,液态锂电池不会被淘汰。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将是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重塑出行生态,开启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终章,而谁率先掌握这项技术,谁就将拥有新一轮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