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趣谈】那些令人惊叹的“穿越”文物,让考古学家都困惑!

文武双全小培培 2024-11-26 14:37:16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物以其超前的设计和神秘的用途,让我们不禁怀疑它们是穿越者的杰作,这些古代的遗宝,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也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无限遐想,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令人惊叹的“穿越”文物的神秘面纱,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

1、战国水晶杯

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

战国水晶杯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也是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的中国国宝级文物之一。

战国水晶杯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其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状,底圆,圈足外撇,由一整块水晶打磨而成,其外形与现代玻璃杯极为相似。

2、西周云纹铜五柱器

现藏于:安徽博物院

西周云纹铜五柱器

西周云纹铜五柱器于1959年在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因其独特的造型和用途不明,被网友戏称为西周时期的“路由器”。该文物通高31厘米,柱高16.5厘米。器上竖立五根圆柱,等高且间距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委角。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有双钩云纹。西周云纹铜五柱器的具体用途至今仍是一个谜。由于器物本身没有铭文,史书上也未曾见过著录,加之没有类似文物作参考,考古学家暂时无法确定其确切用途,因此目前只能依据器形和纹饰特征称之为“云纹铜五柱器”

3、新莽青铜卡尺

现藏于:扬州市博物馆

新莽青铜卡尺

新莽青铜卡尺1992年5月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今邗江区甘泉镇)发掘的东汉早期砖室墓中出土了一件新莽铜卡尺,汉代王莽时期的一种工具,铭文中明确记录了制造年代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固定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与现代游标卡尺惊人的相似,可惜因年代久远,上面的刻度和纪年铭文已经腐蚀难以辨认。

4、战国青铜手钳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青铜手钳

战国青铜手钳,也被称作“铜钳”,是战国中期的文物,于1980年在陕西省凤翔南指挥西村118号墓(车马坑)出土。这件铜手钳通长21厘米,钳体由两个部件套合而成,具有尖嘴,口内咬面平齐,扁长方体柄把,把末端各有一椭圆形孔,以备穿系。两部件相交处,各为一长方形套口相互套合,结构巧妙,大小适度,极为精密,被誉为“天下第一钳”。这件铜手钳与现代的钳子在外形和功能上极为相似,展现了战国时期高超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对工具实用性的深刻理解。

5、战国时期的三通管

现藏于:殷墟博物馆

战国时期的三通管

战国时期的三通管1972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白家坟,出土的类似于现代下水道系统中的三通管,用于排水。

6、青铜车毂(差速器)

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青铜车毂(差速器)

西周时期的青铜车毂(差速器)1964年出土于北窑庞家沟,已有3000年历史,类似于现代汽车上的差速器,能让两个轮子被动采取不同转速,并考虑了承重和防滑问题。

7、东周金弹簧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东周金弹簧

东周金弹簧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东周(战国早期)文物。直径0.5厘米。曾侯乙墓共出土20个纺锤形木陀,其中有2个木陀缠绕着462段金弹簧,每段长2厘米,重1.4克,单丝直径仅为0.5厘米,其质地偏软,并无弹性,它们的用途目前还是不解之谜。

8、战国铜齿轮

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战国铜齿轮

战国铜齿轮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周王城遗址的战国粮仓遗址,战国时期的铜齿轮,由高纯度的铜制成,直径约为10厘米,齿轮上有30个齿。齿轮的设计非常精细,齿部光滑,边缘整齐,显示出高度的制造工艺水平,与现代的托森式差速器惊人地相似。

9、元代玻璃酒瓶

现藏于:中国西安博物院

元代玻璃酒瓶

元代玻璃酒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元代玻璃酒瓶因其形状和颜色与现代啤酒瓶相似,常被认为具有“穿越感”。这种相似性使得它在博物馆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10、明代银香盒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代银香盒

明代银香盒2007年出土于嘉定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该墓为明代夫妻合葬墓。明代银香盒虽然外形酷似现代啤酒瓶盖,但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古代妆具,银香盒为圆形,分为上盖和下盒两个部分,上盖较下盒略大,两部分都呈凹凸的齿轮形状,类似于现代啤酒瓶盖的锯齿设计。盖面上刻有一个“香”字,表明其用途为装香料的容器。银香盒的上盖直径为2.8厘米,下底直径为2.5厘米,高度为1.2厘米,小巧玲珑。

11、西汉青铜姜礤(cǎ)

现藏于:南越王博物院藏

西汉青铜姜礤(cǎ)

西汉青铜姜礤(cǎ) 1983年出土于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约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西汉时期文物,外观呈匙形,上半部分凹槽内设有乳钉,用来摩擦生姜;下半部分为半球形,中间的孔,方便漏出姜汁;凹槽上端的挂环,便于悬挂、收纳;背面的短足,方便磨姜时使得上劲,且避免沾染灰尘。与现代的“刨丝器”或“切丝器”非常想像。

12、三星堆青铜太阳轮

现藏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1986年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跟现在汽车的方向盘非常的想像,这种形制的器物从未见于以往出土的文物,其实既不是车的方向盘,也不是车轮。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是古蜀人对太阳崇拜的实物化,因此称之为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

13、扯淡碑(太极仙翁碑)

现藏于:南省鹤壁市淇县的摘星台公园内

扯淡碑(太极仙翁碑)1984年出土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北下关村西寺院内,明末出产的石碑,因刻有极其现代化的用语,而被广大网友熟知,也被戏称为是穿越者留下的产物。

14、双孔石铲

现藏于:郑州博物馆

双孔石铲

1974年出土于汉川县南河乡乌龟山遗址,双孔石铲来自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与现代使用的手机背面相似度高达99.99%。

15、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

现藏于:郑州博物馆

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

龙山文化条纹灰陶杯1965出土于郑州马庄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器,其形态、把手和做工与现代的“马克杯”高度相似,让人不禁产生“穿越”的错觉。条纹灰陶杯的具体特征为直口、圆唇、深腹、直壁,杯下部略收束,圈足,杯腹部有一条带形鋬,腹部饰竖条纹,简略大方。

16、越窑青瓷方格盒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越窑青瓷方格盒1984年6月出土于在安徽马鞍山的朱然墓中,三国时期文物,材质为青瓷,越窑生产,因为由7个大小不一的方格构成,所以叫它方格盒,与现代餐盘非常相似。

除了上述这些仿佛穿越时空的文物,您是否还了解其它类似的古董文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知识与发现!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