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这上市其实也没多久,这就迎来了这样一场血淋淋的安全测试。关于安徽铜陵高速这场车祸,我们带着这样几个疑问,试着去探讨一下。

第一,小米的智驾系统到底有没有介入?它的AEB,也就是自动刹车为什么没有被触发?
第二,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的安全性,是否存在缺陷?为什么碰撞以后直接就燃烧了呢?
三,这起悲剧到底是个案,还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安全隐患呢?
我们先把已知信息梳理一下。这场事故发生在三天前,在高速公路上,车速是每小时97公里。发生碰撞后,起火,车辆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持续燃烧超过15分钟,消防是破拆施救的,3人遇难。
小米现在呢,是承认事故,说是电池受外力冲击导致热失控,但是没有正面回应智驾系统是否介入了。雷军也出来回应了,还被质疑危机公关太慢了,对吧?大家都看到了。

宁德时代呢,强调极端碰撞下,任何电池都有可能失效,但却没有具体解释麒麟电池为何爆燃。
现在家属那边,质疑小米过度宣传智驾功能,而且遇难者家属还在遭受网络暴力,被指责超速活该等等,真的是非常的让人无奈。
现在呢,监管机构还没有介入调查。一般来说,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有可能最后会介入。
目前从各方的反应来看,小米和宁德时代都在试图淡化责任,强调这个外力冲击是主要的原因,但却回避了智驾系统和电池设计上的一些关键的问题。
所以呢,我们最关心的一些技术争议啊,包括这个电池、智驾、AEB自动刹车,到底这些都是谁的锅呢?
第一个问题啊,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它采用的是CTP技术,也就是说呢,是电芯直接集成电池包,它没有模组结构。它的优点是能提高能量的密度,增加续航,但缺点是一旦电芯受损,热失控就会迅速蔓延,导致起火甚至爆燃。2024年的时候,曾经有一辆其他品牌的电动车,在类似的碰撞中,但是人家的电池只是冒烟了,没有爆燃。而这一次麒麟电池直接起火,这是否说明它的防护设计上有一些问题呢?此外,小米SU7的底盘防撞结构是否足够呢?电池包有没有额外的物理隔热保护呢?这些都是我们待解的问题。

第二个,有关这个智驾啊。小米SU7在发布的时候,宣传的是他们全场景的智能驾驶,但在用户手册里却写着,驾驶员需要全程监控。这就让人想不明白了,你到底是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这非常关键。车主有没有错误的依赖智驾系统,导致事故发生呢?而这种话术的模糊,可不止在小米身上有这个问题,蔚来、小鹏,甚至特斯拉,都曾经因为这类似的宣传,被约谈或者诉讼过。
AEB,也就是自动紧急刹车,它是否在当时是失效的呢?目前我们已知事故发生时,车辆时速是每小时97公里,但是AEB是没有被触发的。我们对比一下其他品牌,特斯拉AEB的工作上限是150公里,小鹏是120公里。那小米SU7的AEB的上限是多少?这次为什么没有起作用?如果它的AEB的阈值设置不当,那就意味着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这个功能可能形同虚设。
这起事故不只是小米的危机,而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一场压力测试。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一些车企宣传,我们是L2.999级的自动驾驶,什么我们无限接近全自动驾驶,还有这些智驾比人开的更安全等等。正是这些模糊宣传,在不断误导着消费者。可一旦出事,车企就撇清责任,这种玩法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呢?
中国现行的法规啊,在智驾宣传这方面,确实没有特别明确的限制,这就导致各大车企开始自由发挥啊。欧盟已经强制要求所有智驾广告,必须要标注驾驶员去接管的时间占比。那么如果这次事故,能够引发这一波政策的收紧,那国内的车企,可能就要面临新一轮的广告合规大整顿了。
我们有调查显示啊,我们国内的60%的新能源车主,都过度的依赖智驾。我们经常在新闻中能看到,有一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玩手机、看电影。但车企的安全教育几乎全部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刻意回避智驾仍然有很大局限这个事实。
小米SU7的高速爆燃,给整个新能源行业敲响了警钟。车企需要考虑,当你把智能作为卖点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做好承担相应责任的准备了呢?而用户需要考虑的是,当你对自动驾驶充满信任的时候,你要了解真实的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新能源这场续航、智驾、算力的大比拼大竞赛中,我认为,真正的高端配置其实只有安全本身。
接近100时速发生交通事故,黛妃的奔驰S600也没扛住啊!这两年发生的,林志颖特斯拉时速60碰撞起火,人撞晕车门自动锁死,要不是路人舍命砸车送医院抢救几天,他和儿子不也挂了,怎么没人去喷!百万雷克萨斯LX时速70国道碰撞起火,车门自动锁死,也是路人舍命砸车救出两人,一人被烧死,怎么也没人去喷?难道国货和国外品牌待遇不同,还是有人故意带节奏,一堆无脑喷子戏精上身?[静静吃瓜]
电瓶车看看就得了
得批评小米了!车门看起来也没有明显的变形,那就说明在被烧死之前,人是没有被撞晕的,很有可能就是十几秒内车门断电锁死,机械手把打不开,被活活烧死,这种是有可能的,即便能打开,机械开关好不好用?第一次坐电车的会不会开?考虑过吗?其他车企也应该重视改进,为什么电车一遇到碰撞、自燃,车门总是锁死?上次林志颖也是,打不开被路人救出来的,难到他蠢到不会开车门?难道这个女孩第一开小米不会开车门?头一回开电车门?电车车门就算设计有机械开关,但好不好用?符不符合使用习惯?辨识度高不高?考不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好的设计应该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让所有人都方便才对,而不是追求个性,做的小小的,你们有没有想过普通乘客的情况,那些第一次坐你车的人找不到那岂不是必死无疑?你来一句“内部设计了开关,你没找到”就完事了?是你设计有问题,为什么要推脱?放到很难够到的地方特意隐藏的很深,显的你很高级一样,一遇到紧急情况,烧起来全身着火,一瞬间烫的精神错乱,哪有时间冷冷静静去摸底下小小的机械开关?两点!第一,电车车门遇到事故打不开就得想办法重新设计避免类似情况,第二,别把机械内部开关藏太深,这是最后救命的保障!!!
堆料水平一流算力水平一流,系统和算法三流,结果就是三流。
这个作者看似中立,其实超级恶毒,宁德时代早否认了是他家产的电池,这个作者还故意引导小米出事车辆是宁德麒麟电池。想逃避小米自己组装电池责任?太恶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