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华公开娱乐圈残酷现状:王一博半年收入超5亿,有艺人6年0工资

光影新天地 2025-04-16 11:25:22

作为娱乐圈屈指可数的顶流艺人,王一博的收入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引发热议。

起因是高调的乐华娱乐老板杜华,在自制综艺《年轻的战场》中的一番言论。和多数娱乐公司老板低调身居幕后不同,杜华向来高调,频繁参加各种综艺节目,自制节目自然更加卖力,《年轻的战场》一方面可以给公司创收,同时又是公司艺人一个很好的宣传、曝光平台,她就没客气,不论是喊话让旗下艺人“不要蹭乐华热度”,还是谈及旗下艺人收入,都上了热搜。

她在节目中回应了“王怡人出道6年0工资”一事。明星是高收入群体,是公众的普遍认知,那么竟然有艺人6年都0收入肯定让人很难相信。杜华解释,王怡人所属女团EVERGLOW出道初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歌曲创作、MV拍摄及海外推广,艺人需先偿还公司成本后才能参与分成,并称此为行业常规操作。同时杜华还强调,公司旗下其他团体(如NAME、BOYHOOD)也遵循相同规则。

杜华的话有两个重点。

一个是“此为行业常规操作”,说明乐华娱乐的模式在内娱通用。

二是“0工资”,如果把公司前期投入先放在一边,从艺人立场出发,意味着乐华娱乐旗下艺人,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给公司白干,甚至还不如一般的上班族。普通人在公司打工,多多少少都会有收入,就算拿不到奖金、提成也会有一定的基础工资,但乐华娱乐的新人则是“0工资”,要是不管食宿,可能就要挨饿、露宿街头了。

当然,王一博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先把王一博放一边,晚点再说,毕竟像他这么成功的艺人整个乐华娱乐只此一人,先来说以王怡人为代表的新人。

他们彰显了这个行业的残酷和无情。

乐华娱乐是典型的“养成系”公司,擅长选拔素人、系统培养,然后通过各种综艺或演出出道,乐华娱乐已经打通了这一整套流程。

但外界看到的成功案例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不那么成功、甚至籍籍无名的艺人。

站在乐华娱乐立场,培养新人很像赌桌上押注,轮盘转动一圈,成功者寥寥无几。但“每一张牌”都有很高的投入,就如杜华在节目里所说,单独艺人或团体,进了公司管吃管住,要培养、要包装、要宣传,推广、拍MV都是成本,稍有名气了就要配经纪人和助理,这些都是钱,开公司不是做慈善,艺人赚钱了就要回报公司,所以先偿还公司成本后才能参与分成也很合理,而且成本核算清晰透明,每一笔支出都会记录在案。

但公司有很多艺人,老板杜华的赌注不过是公司的盈亏;可是站在艺人的立场,赌的则是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命运。卑微的个体,在这个冷冰冰的商业模式里,显得太残酷且太凶险了。

此前,花开半夏公司旗下组合光合少年梓渝被曝遭队员殴打,提出和公司解约,双方的合约期限为12年。这基本也是行业通行标准,特别对于养成系的新人,只有足够长的合约,公司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身利益,让自己培养起来的艺人为公司长时间“打工”。

这意味着,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艺人相当于签了长达十几年的卖身契。如果一个新人20岁成功出道,那么等到合约期满,就已经30多岁,最好的年华都给了公司。从艺人角度来说,自然会努力打拼、认真营业,争取早日偿还公司成本,然后自己也能多多赚钱。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王一博啊!假设一个艺人一直发展不太好,每个月创造的收入刚好和公司投入的资源、人力成本持平,那就有可能一直到合约期满他(她)都处于0工资的状态。

同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一个艺人公司给了一定资源之后还是发展不起来,之后公司就不再付出成本,那么这个艺人就相当于被放弃、被雪藏,但合约还在那,艺人没有办法从事其他工作,不但没有收入,还不像普通人那样拥有自由,真是惨上加惨,娱乐圈实在太残酷了。

最后再说说王一博。

他是乐华娱乐的顶梁柱,媒体报道王一博个人贡献收入占比长期超过公司营收的60%。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2年4月30日,王一博为乐华带来的收入高达10.83亿元。这意味着王一博的吸金能力一直在飞跃。

而乐华娱乐上市之前,在招股书中曾透露过王一博的收入。当时记录的是2019、2020、2021三个年度的收支,收录了公司向部分供应商支付的大额付款,其实就是经纪公司给艺人的收入分成,当然都是公对公的形式。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艺人隐私,招股书将艺人和公司名字以供应商加英文字母的方式显示,其中,采购金额的为“供应商B”,三年采购金额分别为3227.4万元、1.33亿元、3.02亿元,累计金额高达4.67亿。

原本很难将“供应商B”和王一博联系到一起,但乐华娱乐主要从事艺人经纪,收入主要来自于艺人演戏、唱歌、代言等各项收入,支出则是给艺人分成。明星的热度决定收入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按照常理,乐华娱乐收入和支出最多的明星肯定就是公司旗下最火的明星,那王一博几乎是唯一人选了。

再结合此番媒体报道的财报数字,如果2020和2021年王一博带来1.33亿和3.02亿的收入,那么相当于2022年不到半年的时间,王一博就为公司带来超过5亿的收入。而且这个数字应该没有什么水分,截至发稿,除了影视综艺等项目外,王一博的代言就超过30个,其中不乏合作六七年的品牌。

然而王一博收入越高,越凸显资本的逐利本质。2023年乐华娱乐上市时,虽然王一博有份出席上市仪式,还被介绍为乐华娱乐股东,却没拿到多少公司股份。资料显示,杜华、CMC华人文化和阿里巴巴是排名前三的大股东,而排在第四位的股东孙一丁是乐华娱乐董事、总裁,算是头部高管了,持股数只有382.80万股,这意味着王一博最多也不会超过382万股,算不上大股东。

其实当下的王一博,不管在哪家公司,或者自己成立公司运营,对事业发展都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当初乐华娱乐的招股书显示,签约王一博是2014年的事情,如果按照素人的标准签12年的合约,那么合约还有一年,到时再看王一博的去留吧。

13 阅读:9594
评论列表
  • 北山 29
    2025-04-16 17:23

    非常畸形的。说白了就是种韭菜能力

  • 2025-04-17 08:51

    首先得认识字,你以为人家不想去

  • 2025-04-17 09:44

    艺人运营跟企业运营一样,只不过企业把业务做成产业,艺人公司把艺人做成商品,所谓0工资也是博一个噱头,实际上薪资可以拆分成很多结构:“底薪+业务提成+绩效考核+业务分红+公司股份”

  • 2025-04-17 08:31

    0工资,那他们怎么生活,即使吃住不用花钱,但日常花销总要吧

  • 2025-04-18 19:02

    这就是照搬韩式造星流程的结果,但是杜华明显是在偷换概念,中韩两国的国情不一样,韩国本土市场小,艺人竞争激烈,公司培养新人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才搞出这么一套东西,但是这套东西照搬到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市场巨大,艺人培养风险远小于韩国,甚至远小于人口破亿的日本,那么照搬韩国的造星模式无疑公司的获利空间更大,个别艺人出不来只能说这个艺人确实废,不是公司不给艺人结算的理由。而且即便弄死这套韩式造星工业也没有关系,因为中国原本就还有一套学院派的培养体系,这套体系现在都还在并行运转,那些通过艺考进入艺术院校的苗子,说心里话,不论天赋还是基本功扎实程度,甚至就连心智成熟程度,都远胜于这些娱乐公司拔苗助长式发掘出来的人,中国够大,人够多,有足够的好苗子优中选优,真的没有必要用这套小家子气的造型方式,太丢份了。

  • 2025-04-18 08:49

    都是自愿的,都想出名,出名了就想单飞,哪有这么多好事!说白了,想要巨大的利益就要担巨大的风险!

  • 2025-04-18 12:55

    所以给主播刷几千万对他们来说真的多么[滑稽笑]

光影新天地

简介:最新鲜的资讯、最独到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