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光绪霸气叫板慈禧——我34岁,你71岁,看谁熬得过谁

龙哥影视剧大世界 2024-12-23 11:17:09

清朝逐渐走向没落,“共和”的呼声越来越高,再加上中山先生于国外宣传“共和”精神和“共和”愿景,慈禧太后领导的清廷终于是感觉到了危机感,遂决定先行一步,施行君主立宪,争取能够模仿日本国,保留君主并最大程度保留君主的权力,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个名字,然后继续堂而皇之统治中国。

只是,如果施行了“君主立宪”,慈禧太后便再也没有继续执政的理由,光绪皇帝就会最大程度恢复权力,如此这般,必然会对慈禧太后严重不利。

没有君主立宪,大清将会不保;有了君主立宪,慈禧太后的权力将会不保;那么,该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

慈禧太后找来了袁世凯,决定让袁世凯出头解决这个难题。

只是,这样的话,还是不能明言,那就只能暗示,希望袁世凯能够充分领会自己的真实意图!

慈禧:听说你在直隶成立了个宪政研究院?

袁世凯:是,微臣请到了一个研究宪政的专家。

慈禧:是康有为啊,还是梁启超啊!

君主立宪,乃是慈禧太后的决定,袁世凯成立宪政研究院,怎么说都是支持行为,理应赞赏,但慈禧太后提及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又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这是敲打,意在提醒袁世凯,心里有点数儿,要知道自己该站哪一边,更要知道这个宪政要如何研究!

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曾经支持光绪皇帝的所在,而我需要你支持我!

再看袁世凯的回答:

微臣岂敢,他叫杨度。

心里有数,请太后放心!

既然明确了支持态度,慈禧太后就得有要求了:

那就把你那个宪政研究院迁到北京来,办到朝廷里去。

啥意思?

别光是关起门来研究,你要让朝廷知道你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你要在公开场合表明你的支持态度!

袁世凯虽然明白慈禧太后的拉拢,但具体需要支持什么,心里还是没数,那就只能先回应“太后英明”,然后等待进一步暗示!

慈禧:五大臣走了快一年了吧。

袁世凯:听说他们考察了二十六个国家,一百多个城市,够辛苦的。

五大臣乃系慈禧太后钦派,当然很辛苦,当然很有成绩,这不是逢迎五大臣,而是逢迎慈禧太后的英明!

只是,慈禧太后为什么提及五大臣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他们走的地方,有那孙文要建立的共和国,有咱们要仿照的立宪国,这几天,我是思来想去,你说这两个国家都有什么分别。

问出这个问题,袁世凯犹豫了,为什么犹豫?因为涉及到了中山先生的倡导,因为不管怎么说都不及现在的君主专政,都要一定程度削弱慈禧太后的权力,此等言论岂是臣子所能言及!

等到慈禧太后给出“直说”的指示,袁世凯才能放胆给出介绍:

依微臣之见,这共和国和立宪国都实行的是宪法政治,这就像是一个家,这共和国是没爹没妈的,只有宪政,这君主立宪国,有的多出一个爹,就像是日本天皇,可有的多出一个妈,就像是英国女王,这日本爹的权力大一些,大权统于天皇,这英国妈的权力几乎没有,却要母仪天下。

比喻恰当,更能抓住重点,袁世凯知道慈禧太后想知道的就是这些,她今天的目的也正是冲着这个来的。

再看慈禧太后,随即便问出了关键问题:

你这个比方啊,倒是挺有意思,可是我大清实行了宪政,你说我是当爹呢,还是当妈呢?

这个问题,压根就不用思考,但凡脑子稍微正常一点都知道该如何回答:

自然是当爹。

只是,施行了“君主立宪”,就算是当爹,那也是光绪皇帝当爹,哪还能轮得上慈禧太后?

这个理想的境界该如何实现呢?

且看慈禧太后接下来的暗示:

哟,这到了皇上住的地界了,这当爹的,以后还不定是谁呢!

意思很明显了,故意带着袁世凯来到光绪皇帝的住处,就是要让袁世凯于自己和光绪皇帝之间选择一个站位,然后再给出实际行动,助力慈禧太后完成最后一次权力掌握!

此时的光绪皇帝沉迷于维修钟表,早就做好了和慈禧太后耗时间的长期打算,光绪皇帝时年34岁,慈禧太后时年71岁,君主立宪一旦实现,慈禧太后的末日随即就能来临。

而慈禧太后就是要终结光绪皇帝的梦想:

慈禧:听说你的钟表修得越来越好了,能不能送我一个呀?

光绪:儿臣无能,不胜惶恐。

慈禧:这话儿也不能这么说呀,皇上嘛,就说是君主立宪国,一个国家一个,算起来也很不少了,能修钟表的皇上嘛,满世界也就只有你一个,不过嘛,皇上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子骨,不然老是吐血,那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有讽刺,有威胁,更有不服输的挑衅!

你已经沦落成了不务正业的傀儡皇帝,早点死了再重掌大权的心思;更何况,你的身体还不好,谁先死还真不一定呢!

光绪皇帝没有说话,面对此时的慈禧太后,硬刚绝非什么理性选择,我就等着,等到你油尽灯枯,自然能迎来柳暗花明!

只是,等到慈禧太后即将离开的时候,光绪皇帝的一句话和一个眼神,再加上满屋钟表的配合,终于让慈禧太后察觉了光绪皇帝的心思:

慈禧:小李子,拿上个钟,咱们回去。

光绪:儿臣恭送亲爸爸。

钟表齐鸣,再加上光绪皇帝这句“恭送亲爸爸”,完美形成了一个“送终”的画面,惹得慈禧太后没能守住脾气,直接砸了手中的钟表!

当着光绪皇帝的面,砸了钟表,这是警告!当着袁世凯的面,砸了钟表,这是提醒!

五大臣归来,慈禧太后随即召开了御前会议,还专门叫来了光绪皇帝,就等着袁世凯于会上发挥,然后一锤定音。

等到载泽和端方介绍完了外国的君主立宪,等到慈禧太后问及光绪皇帝的意见,光绪皇帝接着一个药方,冲着太医,开始了指桑骂槐:

这是什么方子?戊戌那年,说朕病了,是这个方子,时隔八年,又是这个方子,能一样吗?

啥意思?

大清想要施行之君主立宪,基本和康有为提出的方案类似,但却被慈禧太后无情推翻,而且还专门强调了光绪皇帝的急功近利。现如今,又是这套方案,又是这番操作,但时局已经不同,百姓已经不再答应,当然不再合适!

朕病了?

我看是你们都病了!

慈禧太后当然听出了光绪皇帝的不满,奈何光绪皇帝只是傀儡而已,手中无权,再是叫嚷都没用:

慈禧:皇上说什么呢?

光绪:亲爸爸说了算。

慈禧太后说了算?

这种事情,慈禧太后才不会乾纲独断,如此骂名必须要甩出去,这就是她主动邀请袁世凯谈话的原因所在!

所以,慈禧太后才会给出这样的回答:

这事儿太大,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就说这立宪预备期以几年为好,还是得大伙儿说了算。

意思很明显了,就是提醒袁世凯注意:需要你的时候到了,注意言领导不能言哟!

言及立宪预备期,端方首先给出了建议:

奴才以为,预备两年就够了。

慈禧太后没有说话,用沉默表现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载泽再进一步:

奴才以为,两年过于仓促,应该四年。

然后,慈禧太后给出了这样的反应:

你们说呢?

很明显,预备期延长到四年,慈禧太后还是不满意,就等着袁世凯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微臣以为,至少需要十二年。

终于,慈禧太后等来了自己想要的回答,随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要那么长时间吗?

赶紧说说你的理由,最起码也要说服在场的诸位,便于我等会一锤定音!

袁世凯会意,赶紧组织理由,反正就是强调君主立宪的准备工作,能想到的全都想到,能延长的必须延长:

必须这么长,立宪的准备工作,制定新官制,至少需要一年,全民动员,普选议会议员,至少也要一年,就是要盖一个国会大厦,最少也要两年的时间,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别的立宪国也都要用数年的时间,这些都要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才能真正的施行宪政。

光是自己说还不够,袁世凯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具权威性的帮衬,他随即将视线转移到了端方的身上,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端大人,我听说俄国就是因为李先预备期太短而骤然实行宪政,至今动乱不已,您这次去了俄国,情况是不是这样。

争取支持力量,争取具备权威性的支持力量,端方刚刚访问了俄国,只要他能给出肯定回答,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袁大人说得没错,可是?

可是?

慈禧太后还能给你“可是”的机会?

端方的话没说完,慈禧太后便赶紧抢断,然后给出了总结性发言:

今儿个我大清立宪,是前所未有,要做就要做好,立宪预备期过长,人家会说咱们没有诚心,可立宪预备期过短又犯了戊戌那年过于操切的毛病,总要长记性嘛,我看袁世凯说的十二年预备立宪期,不长不短,正合适。

十二年以后,慈禧太后84岁,能不能活到这个时候,尚且另说,就算真活到了这个年纪,慈禧太后怕也早就老态龙钟,甚至有可能熬死光绪皇帝。

到那个时候,你再施行什么国体都不再重要,慈禧太后的目的已经完成!

只是,这场等于闹剧的“君主立宪”,刚一施行便沦落成了“皇室内阁”,有名无实,终究没能救了大清,到底还是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