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业出海拓市场,中博会系列配套活动推动国际合作加速

湾区零距离 2024-11-22 19:43:29

11月15日—18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

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新一轮出海浪潮。从出海企业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小企业出海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中小企业出海意愿也不断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62%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开展国际化业务,另有18%的小巨人企业计划出海。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本届中博会还举办了境外商务推介及对接活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等配套活动,推动各国(地区)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11月15日,中国—东盟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举行,作为中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对接会旨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合作。

在中小企业的出海“航行图”中,东盟市场是重要的目的地。日前举行的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从双方2010年建成自贸区到2019年全面实施自贸协定2.0版,再到即将打造自贸区3.0版,中国—东盟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张振祥表示,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持续出台关于深化农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的成果文件,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国电动汽车在东盟国家深受欢迎,相关领域的合作给东盟国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合作、转移先进生产技术,有利于助力东盟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工业4.0转型。

“中小企业是各个经济体的血脉,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为地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们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增长与创新。”柬埔寨工业、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国务秘书H.E. SON Senghuot(宋诚霍)表示,这次会议的一个关键目标是为中小企业寻找发展与合作的机会,使得中国以及东盟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下繁荣发展。对于柬埔寨以及其他东盟成员国来说,与中国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有助于东盟企业获得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数字化能力。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教授指出,中小企业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向东盟,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中国对东盟实行“单边开放”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企业应提前布局;二是应加快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共同市场,要在“10+1”自贸区的基础上布局和深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通过资本流动来推动区域化和全球化。

对接会还发布了研究报告《中国—东盟共同市场可行性研究的八个问题》,该报告分析了中国—东盟共同市场构想为双方带来的收益以及在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坚持“东盟路径”、提升参与能力、形成早期安排、大湾区先行等建议。

助力企业“出海”融入欧洲市场

全球化浪潮下,出海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红利,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11月16日,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爱尔兰)交流活动在中博会举行,助力企业顺利出海,走进欧洲、走向世界。

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万淑萍表示,近年来,伴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积极地走向海外,积极地探索全球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开始走进国际市场的舞台中央。

“中国企业迈向欧洲,带着合作的诚意与发展的愿景。我们看到,欧洲市场有着成熟的商业体系、先进的科技环境和广阔的消费群体,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企业出海,是希望成为中欧经济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参与者。”万淑萍说。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深圳办公室首席代表王磊表示,近年来,中国与欧洲尤其是爱尔兰的贸易合作愈发紧密。早在2020年,已有超过四十家中国企业在爱尔兰开展业务,雇员达到四千人。不少中企更将爱尔兰视作“进入欧盟的门户”。

王磊指出,爱尔兰有一大值得关注的经济模式,即“总部经济模式”。目前,包括国际知名企业Google、Facebook,以及中国企业华为、抖音、拼多多等,都已将欧洲总部建在爱尔兰。

据悉,爱尔兰是全球第一大的软件出口国,兼具研发实力,可以和中国企业进行资源对接;神经生物算法AI、纳米材料、芯片制造、游戏等行业,也能够结合两地优势、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与市场。

0 阅读:1

湾区零距离

简介:专注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