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科技领域发展的动力。而具体到商用市场,创新则需要非常小心,不同应用场景,对破与立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
对非专业用户来说,PC的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同时,除了可能的扩展需求,大,几乎已经成为PC难以摆脱的负担。于是,各种小型化设计风起云涌。
台式电脑是最早迎接小型化浪潮的产品,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一体电脑,都没有打倒这棵常青树。当然,台式电脑自身也在谋变,从最初的35升(ATX)塔式、18升(MicroATX)的半塔式,一路小型化到仅1升提及的Micro机型,戴尔趟过所有的雷。
戴尔的商用台式电脑OptiPlex在迎来自己30岁生日的时候,不仅重整了机型产品线,而且采用了新的产品命名方式,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主角OptiPlex Micro。没错,新产品名称直接加上了机型,而标的产品定位的5、7、9字样则消失了。经过重整后的OptiPlex产品线,仅保留了MT、SFF、Micro和一体电脑等机型,小型化优势不明显的DT与USFF,以及成本较高的Ultra机型退出历史舞台。
OptiPlex Micro机型最大的优势来自成本低与标准化,两者是一体两面,标准化才能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就不能大动标准。因此,OptiPlex Micro实际保留了此前机型的物理规格,182mm×178mm×36mm的外形,可直接使用各种“老”配件,只更新主机就能带来使用上的质的提升。
需要特别赞的是上图右下角的这个方案。
当年Ultra机型引入了USB-C供电的特性,如今这一特性被OptiPlex Micro更好地继承下来,以纯台式机的配置,接受来自显示器的USB PD供电,同时显示、外设一线连,更能用机身自带的显示接口(3个原生DP)扩展多达3个显示器,实现4个物理桌面显示。
商用PC对灵活性的考虑远多于消费产品。针对用户对性能、成本以及连接设备的不同需求,OptiPlex Micro提供了两种机型,即OptiPlex Micro Plus(上图)和OptiPlex Micro,同配置情况下,两机型价格相差20%左右。
这一代的OptiPlex Micro系列产品编号为7010,机箱内部设计、散热器等非核心零组件也保持与此前的7000机型高度一致,而处理器升级到13代酷睿是最核心的变化。
13代酷睿平台同时兼容DDR4与DDR5内存的优势,在OptiPlex Micro 7010系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标准版配备DDR4-3200,而Plus版配备DDR5-4800,最大支持容量均为32GB×2。另外,该机全系采用Q670芯片组,均支持Intel vPro Enterprise功能。
OptiPlex Micro保持纤瘦的秘诀是处理器。它没有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用的BGA封装处理器,而采用标准LGA1700封装的桌面低电压版T系列(35W)产品,而Plus机型更可选65W的标准电压产品,从酷睿i3到i9通吃!标准版机型则向下支持Pentium和Celeron处理器,形成更好的价格梯度。
在存储支持能力上,Plus版也更高,支持两个M.2 2230/2280规格的SSD,而标准版延续了向下兼容的特点,第二硬盘改为2.5英寸SATA。
无论配置如何个性化定制,OptiPlex Micro及全系列OptiPlex采用相同的软件镜像,在IT运维人员端,这些不同外形、配置与性能,甚至代际的产品,有着相同的驱动及管理特性,管理方式一致、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使用显示器供电的低功耗,只是全新OptiPlex Micro环保设计的很小一个侧面。该机使用多达59%的回收材料,包括闭环塑料和趋海塑料;87%的包装材料为回收物质,且100%回收利用。同时,它还获得了EPEAT Gold认证和能源之星8.0认证,也获得了中国能效标识1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