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秦武王英年早逝背后的人生兴衰逻辑,少炫技,多深耕专业

采蓝说历史 2025-03-19 17:55:22

尽管我并不想去妄议任何人的生死,尤其是“活着多余”之类的不太友好的话,但如果真的要想客观地陈述符合社会客观规律的历史,有时候要不得不说一些这样的话,因为有些人早早离开某个世界,确实是对其他人、社会和国家的一种救赎。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一些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明显、严重的负面作用之人,大家就巴不得他们早点去死。比如战国时代赵国的“第五名将”郭开同志,很多人就恨不得他没有落到自己手里来,否则必定要让他尝尝阴谋弄死他人的滋味是什么。

但也是在战国时代,有一个人的英年早逝一直颇有争议,这个人就是秦武王赢荡。普遍的意见是为之惋惜,但也有包括老易在内的一小部分人认为他的英年早逝是秦国之幸运。

其实,从“秦武王”这个谥号来看,赢荡同志很明显就不是什么昏庸无能之辈的,因为“武王”、“武帝”这个谥号就不是一般人配得上的。但老易为什么还要说他的英年早逝是秦国之幸呢?大家别急着开喷,请容我细细道来!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是有命运安排这一说的,同样,一个国家也是有气运走势这么一说的。顺势而为,事半功倍;逆势而行,事倍功半,甚至会因逆天而行而导致全面崩盘。

秦武王是秦孝公的孙子、秦惠文王的儿子,算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也是后面祖龙皇帝一统天下之“奋六世之余烈”的第三世。

秦武王赢荡除了天生贵胄外,还天生神力,史书上称他“生性粗直,威猛雄壮,好与勇士角力为戏”。啥意思呢?就是秦武王生来性格粗直,身强体壮,喜欢与人武力决斗。

这种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性格爽直,充满阳刚之气的肌肉男,应该是很招人喜欢的。

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想一想,其实天赋这东西一定是要放到正确的赛道上,才会有正面价值,否则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其实像秦武王这种生来就是国君人选,过度执着于个人武力角逐,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实非幸运之事。具体咱们会继续给大家阐述明白的。

秦武王因为自身极具格斗天赋,热衷于组织参与一些格斗活动,时不时就会找一些猛兽或者猛男切磋一下,过过瘾。这一点,谁有点像他呢?后世被亲奶奶窦漪房压制得不敢抬头、有力气没地方发泄的青年汉武帝,他是政事上无处发力,便到上林苑找野兽干架干了好几年。

这个时候,有些朋友不禁要问了,为什么一国之君爱好格斗也不行,崇尚武力不香吗?后世那么多马背上成长起来的王侯将相不都热爱格斗吗?这里就必须要跟大家澄清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个人武力和军事素养其实是两码事,比如当下,即便你是一个跆拳道黑带,也不能说你通晓军事,你可能连军事入门级别都没有达到。像秦武王这种过度崇尚个人武力值有点类似于痴迷单机版的极限运动,这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是大忌,容易以身犯险嘛!

但是秦武王显然意识不到这种问题,而是在超强的个人武力值中不断地寻找自信感和优越感,并逐渐把周围的生态给感染了。上行下效嘛,你一个国家领导人喜欢角力运动,那全国的大力士必将为他们肉眼可见的春天而欢呼。所以,秦武王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乌获、任鄙、孟贲等一大批大力士。

这批大力士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用呢?其实仔细去想一想,没毛用。其主要的功能就跟恒大歌舞团一样,陪领导开心而已。

咱说说秦武王陪练团中最著名的孟贲吧。

据说,孟贲曾经路遇两只公牛在那斗架,心情不太好的孟贲便上前一手抓住一只牛角,把两只公牛给强行拉开了。然后,其中一只公牛表示不服,直接就顶着牛角冲向孟贲。孟贲生气了,把这只公牛掀翻在地,一手按着牛头,另一只手硬生生地把公牛的牛角给拔了。西班牙的斗牛士要是看到了这一幕,估计都得跪拜孟贲为祖师爷了。

孟贲因为力大无穷而出名之后,被秦武王破格提拔进入了秦王格斗团。

这其实问题不大,领导选几个兴趣陪练嘛,只要有点分寸和节制,只那么大的事情。

但问题是秦武王立马就变得没分寸了,他居然封孟贲当了军中大将。也不知道推行军功制的商鞅同志泉下有知的话,作何感想?同时也想问问那些鼓吹商鞅变法改变底层人命运的朋友,有何高见?像军中大将这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岗位,人家秦武王还不是一个心里乐意就让一个民间猛男走马上任了?

其实从这一个细节,还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比如秦武王这个人是非常容易感情用事的,非常不利于秦国的制度建设和维护的;比如秦国的政治体系这个时候相当不完善,核心岗位上的人事任命就没有起码的规范性。

就这样,秦国在相当阳刚的秦武王的带领下,把好战的基因充分地给激发出来了。

秦武王四年,秦国在旷日持久的战略相持之后,大举兵力占领韩国重镇宜阳。宜阳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它是扎在秦国出关通道上的一颗钉子。秦国是做梦都想拔掉它的,但是咱们在讲秦国的扩张思路时也讲了,秦国正确的扩张思路是先巴蜀后山东,所以秦国这么多年一直没有遇到成熟时机拿下宜阳。现在秦武王办到了,所以喜不自禁地想要给自己来个成果国际发布会。这其实很符合秦武王的性格,崇尚武力的人一般都好大喜功。

于是,秦武王便带着他的格斗天团去宜阳视察去了。

到了宜阳之后,秦武王又心血来潮地冒出一个想法,这都到了天子脚下了,不去洛阳抖一下威风,这不是一大人生遗憾吗?跟今天某些人去了一趟北京,没去爬一下长城,就感觉自己不是好汉,一样的。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秦武王又率队浩浩荡荡奔赴了周天子所在地洛阳。

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赧王,当了几百年吉祥物的周天子根本就不敢得罪秦武王这样的猛男诸侯,赶紧派人迎接。

秦武王以下级身份享受了上级待遇之后,直接向周赧王表示,我对你们家的太庙(供奉周天子祖先的地方,也是天下政权的发源地)很感兴趣,想去逛逛。

这其实就是极具挑衅性的政治侮辱了,因为太庙供奉的历代上天之子、是象征天下的符号九鼎(定鼎天下、问鼎天下的说法因此而来),是政治禁地,不是天下之主是没有资格进入的。秦武王这种强行闯入的行为其实就是明目张胆地暴露自己要当天子的政治野心,和不把周天子、其他诸侯放在眼里的狂悖。

打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秦武王这一行为,这相当于秦武王闯入自己的上级领导家中,明目张胆地表示,我看中你老婆了,想去你老婆的闺房中参观一下,你意下如何?

秦武王这种政治上过于、过早的霸道行为其实是一种政治短视,当时战国七雄并立,你们秦国虽然在国力上领先,但真的就能这么胆大妄为地去挑战天下人最后一道政治底线吗?赢荡同志,要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过早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不是一件好事。连后世的农民起义都知道“缓称王”,你这个天生贵胄咋就不能好好去琢磨一下这个道理?你这个不是逼着其他六国跟你死磕吗?你这么得瑟一下不要紧,你们秦国就没有任何政治退路和缓冲空间了呀!

性格决定命运,自古皆然。秦武王为什么这么猖狂呢?因他早就野心勃勃了,早在他继位的时候,就曾豪言过:“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人家的就职宣言就是直言不讳地说要“通三川,窥周室”。跟刘邦被封为汉王时就公开宣布自己要当皇帝一样,想一想如果刘邦真的也是这个调调,他活到建立汉朝那一天吗?

周赧王早已没有一个天子的威严了,只好放任秦武王进入太庙。

秦武王入太庙后,看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甚为壮观。这九个宝鼎是大禹当年收取九州的贡金铸成的,每州一鼎,以州名为鼎名,鼎上载有本州山川人物及贡赋田土之数,鼎足、鼎耳上均纹有龙纹,所以又称“九龙神鼎”。各朝各代,随天子之位而传承,类似于后来的“传国玉玺”。

秦武王见此神物之后,挨个观摩了“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九鼎之后,表示“雍字鼎”是他们秦国的本命之物,自己要带走。这跟《西游记》中孙悟空强行把自己和所有猴族的名字强行从生死簿上划掉,有什么区别呢?

守鼎的官员直接吓坏了,因为从来没见过如此明目张胆地觊觎天子之物的狂徒嘛!但他也知道秦武王这种人自己惹不起,不敢直接拒绝,而是委婉地表示:这九鼎几百年来都放在这,从未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这话我们赢荡同志可不爱听,别人举不起的鼎,我们大秦力士也举不动吗?便开始发起大秦举鼎大赛了,问身边的任鄙和孟贲谁愿意挑战一下自我?任鄙很有自知之明地放弃了,孟贲勉强地将鼎举得离地半尺。

秦武王一见这情况,瞬间来感了,这不正是证明自己是天下第一力王的时候到了吗?于是笑着对孟贲说,你不行,看我的。

只见秦武王大喝一声,果然把鼎给举起来了,可正当他要举着鼎走两步的时候,大鼎砸他脚上了。

千斤重鼎砸脚上可不是什么好受的事,秦武王当晚就因伤势过重而亡了。

当初,秦武王说“窥周室,死不恨矣”,这下算是一语成谶了。

同时,秦武王这个大力士也给“力能扛鼎”注入一份屡试不爽的千古诅咒,历史上力能扛鼎之人就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随便找,无一例外。

看到这,咱们必须要深度来聊一聊“秦武王之死为什么是大秦之幸”的问题了。总体而言,如果秦武王不是英年早逝,秦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大概率会变成秦武王的“君子之泽,三世而斩”了。

秦武王这个人其实是不太适合当一国之君的,他比后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都相差极远。人家项羽至少还知道在巨鹿之战前后都保持着不急于称帝的政治觉悟,而秦武王是一登场就满世界嚷嚷自己要“通三川,窥周室”,这纯粹是强行给自己树敌的操作。

大家也别说什么秦国当时已经天下无敌了,无需玩虚的了,秦并天下后面还奋战了三世、80多年呢,而且当时一度让秦国瑟瑟发抖的赵武灵王还活得好好的呢,战国时代率先崛起的魏国、东方传统强国齐国和南方疆域巨无霸楚国都还实力在线呢,这么多年,你们秦国不是没挨收拾过。

但是,在秦武王的理解中,这些严重的外部威胁都被他忽略了。他一直活在以个人武力、个人情绪、个人意愿丈量现实的主观狭隘世界里。

其实治国这种事,通常是不允许国君太过于任性地去自由发挥的。除非你这个国君安稳日子过久了或者独自待在巅峰太久了,才有那么一点点任性妄为的空间,否则社会的铁律会告诉你——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

大家可以看看秦武王,身为一国之主,是不是主业和副业有点分不清楚?你可以业余爱好搏斗,但你的核心钻研领域一定得是治国之道呀,这是在其位必须要谋其政的问题呀!你大力去发展格斗兴趣爱好了,其他人的职业节奏会不会被带偏呢?还有,秦武王的用人是不是很随意?你安排孟贲担任军中大将,符合组织流程、考核标准吗?你这任性的一个人事安排,是可以产生无限的恶性裂变效应的,你知道吗?

简单粗暴的思维和行为,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好,但是依靠蛮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通常都不会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大问题,真正社会性的高深问题往往不是依靠蛮力可以解决的。当一个人觉得可以依靠蛮力去征服世界的时候,其实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最后,秦武王还肉眼可见地喜欢显摆自己,巡视宜阳、进逼洛阳、强入太庙、霸气举鼎这些细节无不跟他这个性格有关。这种好大喜功的人,大概率要么被自己作死,要么被别人坑死。其他的代价会根据这个人的位置和家产而定。

这么说吧,秦武王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好的勇士,冲锋陷阵的效果应该会很不错,但是真正要他去统揽全局、治理一国,绝非社稷百姓之福。

秦武王的英年早逝,对于当时的秦国乃至后面的秦国其实有两个巨大好处的,一个直接的,一个间接的。直接的就是及时给已经开始作死的秦国及时刹车了,间接的是把秦王这个位置让给了更合理的人——大名鼎鼎的秦昭襄王终于有了冒头的机会了。

其实通过介绍秦武王的英年早逝,希望大家能明白,不是所有的天赋和能力,都会有正向的价值产出的。有些时候,某些人的某种个人能力,出众还真不如平庸。能力和价值之间是应该要有正确的赛道、路径、位置、平台限制的。

举一个特别通俗的例子,比如长相上的优势对于很多女主播来说就是直播带货的眷顾,但是如果一个女主播过于依赖自己的长相优势去突破和试探网络直播的底线和红线,请不要怀疑,美貌大概率会害了这个女孩。

有些时候,我们总会因为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和天赋而极度兴奋,但社会稳定发展的潜规则是祸福相依,咱要懂得把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应用到合适的赛道和领域当中去,才会有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很多特长和技术是没啥好炫耀的,因为它们有可能在特定群体之中一文不值,还深度有害。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立足自己的本职本分,去深耕自己的专业,去夯实自己的初心和基础,去厚积薄发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输出……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