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月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大宝;第3个月父母开始小声抱怨;半年之后,我就成了家里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嘴的、不成器的孩子。”
最近几年,在求职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一批大多出身小康家庭的打工人,把全职儿女当成人生路上的迂回战术,在过去一年激流勇退。然而在家里呆了一年的他们发现突然全职儿女不香了,又选择集体离职?
虚假的啃老VS真正的啃老
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前些年突然对“啃老”真是含义顿悟了。近几年有一个观点非常流行,虚假的啃老仅仅是在家里蹲,无所事事,成为多张吃饭的嘴,依赖父母的供养,过着毫无目标和追求的生活,不仅自身没有任何成长和进步,还不断消耗着家庭的资源。
而真正的啃老则是独自去大城市打拼,看似充满勇气和决心,但实际上是掏空家底,在大城市买个小房小车。这种行为表面上是追求个人发展,实则是将家庭的积蓄耗尽,给父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在大城市的高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中,疲于奔命的状态,也无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的幸福。
不少人特别是家境还可以的一些年轻人,索性回家躺平,纷纷回家做起全职儿女,与其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高学历人才竞争、行业内卷等问题,找工作屡屡受挫,在外还要让父母花钱买车买房,还不如成为 “全职儿女”,给自己一个缓冲期,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
也有些父母有钱有闲,看不惯孩子在外吃苦,而主动将儿女召回。成为 “全职儿女”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父母也愿意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让他们在面临困难时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同时,子女也希望能够陪伴父母,尽一份孝心,这种家庭观念为 “全职儿女” 现象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土壤。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全职儿女” 照顾自己的父母,既避免了雇佣保姆等开支,也可以强化陪伴父母的亲情,可谓一举多得。
在过去一年里,全职儿女,曾被认为是互联网上“最幸福”的人设。
全职儿女:从被宠到失宠
曾经年轻人对全职儿女的想象是:“居家办公绝不内卷,情绪稳定没有内耗,与其做社会边角料,不如回家做父母的宝,还能顺便领点生活费。”
“第1个月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大宝;第3个月父母开始小声抱怨;半年之后,我就成了家里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嘴的、不成器的孩子。”
为了应对父母,网上有人梳理出了全职儿女的生存手册。
父母最初可能对子女回家陪伴自己感到欣慰,但随着不少 “全职儿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心态逐渐作祟。长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无所事事地消耗时间,父母就会逐渐产生失望情绪。父母本来期望子女在回家后能够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为未来重新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做准备,然而一年两年过去了,子女依旧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父母就会觉得自己的期望落空。
日子一长,有些年轻人发现,当全职儿女不仅职场烦恼一点没少,还突然多了原生家庭的困扰。“小时候父母只是在我面前假装恩爱,长大了两口子也不避讳了,每天互说一堆坏话,还把我当成传话筒和垃圾桶。”
同时,亲戚之间的聊天也可能让全职儿女逐渐失宠,社会上对于 “全职儿女” 这一群体的评价褒贬不一。当外界的负面评价传入父母耳中时,他们可能会开始重新审视这种家庭模式。亲戚朋友可能会在背后议论,认为 “全职儿女” 是啃老族,没有上进心。这种舆论压力会让父母觉得脸上无光,从而改变对 “全职儿女” 的态度。
失宠后,父母可能会减少或切断经济支持,这使得 “全职儿女” 面临经济危机。他们可能需要自己支付生活费用,而长期没有工作经验或者收入来源,会让他们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所以想要在家过上舒坦日子,必须得有个正当理由,以至于不少年轻人把生活玩成了大型角色扮演。有人假装考公考研,实际上去图书馆博物馆吹空调,有人假装出门兼职,“实际上是去饭店门口取号排队,号到了假装自己有事吃不上,几块钱卖给别人,赚杯奶茶钱。”
甚至有人直接给父母画饼说要考博,“爸妈不懂,只觉得考博听起来就是个周期很长的大工程,这招可保长久平安。”
一年之后,有的全职儿女上岸了,有人重入职场,也有人还在寻找人生方向。尽管这一年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普遍认为:当全职儿女这一年,是他们人生中破防次数最多的一年。
年轻人渴望回家当小孩,但可怕的是,父母真把他们当小孩了。全职儿女没办法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凡你想安排点自己的事,爸妈会说'你一闲人能有什么事?'你每天的日程安排,都要跟着爸妈走。”
“在家一起吃饭,就是例行思想教育时间,不管谈话起点是国际局势还是股市,落点都是要不要结婚或者考编。后来爸妈问我要不考个电工证,都不愿意那学个驾照也行呢?”
“全职儿女”辞职,再出发
在长期担任 “全职儿女” 的过程中,部分人逐渐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停滞不前。他们发现,虽然在家庭中能够享受一定的安逸,但却缺少了在社会中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一年后,全职儿女开始自寻出路了。
从杭州辞职回家的方媛,这一年最大的感受是,“家里已经不像小时候,什么都围着我转。现在更像是我闯入了父母的生活,有时候爸爸妈妈出去上班了,我在家里像个留守老人。”
在 “全职儿女” 阶段,他们的生活相对简单和安逸,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高估或低估。一方面,由于在家中被父母照顾,可能会觉得自己能够轻松应对职场,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另一方面,长期脱离竞争环境,又可能会过度自卑,不相信自己能够重新适应职场的挑战,这种自我认知偏差会影响他们在职场中的表现和发展。
与朋友、前同事或者同样经历过 “全职儿女” 阶段重新回归职场的人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在感到焦虑或者困惑时,向他们倾诉,听取他们的建议和鼓励。
一些 “全职儿女” 组成了线上交流群,在群里互相推荐工作机会、交流面试技巧和职场生存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更加顺利地实现了从 “全职儿女” 到职场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