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社恐的都市人,怎么开始玩社区了?

涵蕾看家居 2024-01-22 06:57:21

还记得小时候,熟悉的邻居们总会彼此照应一下,帮接孩子、扔个垃圾、借个油盐酱醋……但后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发展,网络交流成为主流,传统的邻里关系也逐渐减少。

而今,在2019年被提出的“未来社区”,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这一概念逐渐开始深入大众生活,引领出一个全新的社区生活方式。

始建于1959年的黄泥山小区,是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黄铁矿职工生活区,至今拥有500多住户1000余人。陆续建立的31栋风格迥异的房子、红墙绿瓦、壮硕的水杉与松树环绕其中,给人一种在看老电影的错觉。

设计与图片提供: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而与此同时,由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参与打造的溪口乡村未来社区,希望通过空间与建筑为社区提供一个全龄化、多用途使用的公共空间,诠释未来社区对于共享、无人、智能、绿色、邻里的憧憬与理念。

原场地位于一块不规则状、凹陷的洼地中,北低南高。东西两边均为居民小区,北面为城市主干道,南面则是社区主要道路。当居住者们穿行路过之时,这个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为了社区的视觉中心。

于是,设计师以溪口黄铁矿家属生活区的地方特质为根基,尽量保留场地内建筑历史风貌,植入现代设计语言,将这里改造成了独属于溪口镇的鲜活乡村版未来社区,让历史与未来产生对话。

首先将建筑整体做抬升,底层架空至与东西路面相当的高度。让建筑如“桥”一般,连接原本被高度差割裂的东西侧社区。结合使用功能,将架空的建筑体块分散于场地上空进行有机错落的并置与组合,并通过一系列的户外及半户外廊道将各个功能空间进行串联,同时增加垂直向的楼梯与台阶将上下空间的割裂也进行了连接。

前场以及架空的空间,则植入儿童游乐沙池以及公共聚集休闲场所,成为社区茶余饭后的休闲之地。此外,前场空缺的场地,可作为临时停车空间使用,缓解部分停车需求。

空间内部,则集合了党群服务、儿童室内外乐园、攀岩墙体、主妇之家、便民事务自助办理、老年人幸福学堂、健康之家、知识讲堂&瑜伽室及公共聚集休闲场所等多重功能。

将建筑当成是一个介质来串联社区与场地上下的动线及连接,缩短两个社区之间割裂的同时消解原本由高差带来的不便捷性,从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连接空间。

随着时代更迭,都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大众的消费生活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设计与图片提供:Informal异规设计

区别于传统的商业空间,岘在NOWSEE被定义为采集多元生活的社交型零售空间。

在都市的钢筋森林里,打破习以为常的“生活圈”。以“葆有好奇心,看见新事物”为灵感的岘系生活方式,让城市探索的好奇心在此发芽、生长,蔓延至“衣、⻝、展、物、行”的五感体验。

岘在NOWSEE生长于社区转⻆处,由五个相连的立面区块以外向的形态切入建筑体内。室内外一体的空间语言,从摇曳的绿植、灰色的路面、温暖的路灯、到随处可歇的窗台座位,顺着空旷的步行街道向内延展,街道式布局与公园式景观相结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开放式动线的优势。

原有的外立面门窗宽厚笨重,换上大而通透的落地玻璃窗,结合灯光呈现序列排布的社区橱窗,让外部光线得以进入空间内部,形成开阔明朗的室内环境。

无论是桌椅还是窗台座位,都成为供大家灵活自定义的多元场景。在这里,骑车的人、遛狗的人、路过的人都可以短暂歇脚,也可以疯跑嬉闹,甚至是约上三两好友来一场闲聊聚会。不同人群的聚集,衍生出多种可能的街区图景。

在空间改造和材质选择上,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原本建筑的损耗和未来再利用的可能性,保留了融于建筑本体的平整屋檐、水洗石、水泥内墙的最初状态。用更简约的手法和天然朴素的材质,生成随和又亲近的空间基调。

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地面选择灰色系麻石与灰姑娘大理石,搭配原色海洋板和染色海洋板的墙面,带来沁透心灵的温润和暖意。铺陈大面积景观于此扎根生长,目之所及皆是永续不断的生命力,提升整体轻盈、自在的呼吸感。

不规则模块化单元布局,连同空间中的少量墙面和构造柱、低矮的展陈货架,构筑出一个没有明显区隔的生活化场域,提供自由穿梭于层层构架的流动路径。

面对空间未来的展陈需求和轻量化改造,设计师在这里以预制化、模块化的产品思维,为岘在特别定制适用的空间桌椅,透明产品以及铝型材货架系列。不仅满足了日后通过更换配件就能实现丰富的陈列效果,还呈现出精致感十足的原始工业美感。

当社区中心作为社区活动的空间载体,成为促进社区服务完善及社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时,这类特色的公共建筑,得到了建筑师们的大量关注。

设计与图片提供:非常建筑

位于深圳的南头城社区中心,原址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一个重建项目,开放性和杂质性是这次设计的两个关键词。

改造后的社区中心,不仅囊括了社区医院、社区办公、党群办事处、文化展示、教室、会议等多重功能,更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性和安全保障。

在建筑材料上,采用不同比例混合的青、红砖建造立面,呈现不同立面特征,在变化的同时平衡统一性。

社区中心以城中村建筑尺度为参照,将建筑体量打散、划分为四个体量,并在各自的功能、流线逻辑中发生形体变化,产生了复杂、多变的混合体量。

穿插在建筑体量之间的开放走廊成为巷道网络的一部分,将周边巷道整合在立体街道系统之中。与此同时,外部开放楼梯在垂直方向连接各层巷道,楼梯与平台穿插在建筑体量之间,形成活跃建筑体量的灵动因素。

而且,其自身也具备公共性与可用性,成为场所中活动、停留、休憩的场所,也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生活发生地。至此,南头城社区中心以自身独特的建筑语言,在南头古城的基地中阐释出开放、多元、包容的深圳城市文化内涵。

如今,社区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的日常所需,也传达出人与空间、群体的多重链接,更体现出了理想的社群生活模式。

编辑 / Kiki

设计与图片提供:

上海严旸建筑设计工作室

Informal异规设计

非常建筑

0 阅读:0

涵蕾看家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