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作为精神能量场,越发流行去繁就简的设计,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通过色彩与线条的调和,让生活其中的人,感受一份生活的自在与宁静。
今天分享的这套老房改造中,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独居女性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是所位于上海110㎡的老房子,设计师以理性内敛的包豪斯主义风格为基础,重构开放灵活的洄游式空间布局,让硬朗锋利的直线与纯粹的平面形成正面“交锋”,从而在不同区域内构建起丰富的几何面体以及严谨的秩序,赋予空间体量明晰的美学效果。
改造前、后
同时,借由工业感的金属材质与木质、小众石材等自然材质的混搭,以及局部克制的色彩添加,“解放”极简秩序主导下的“紧张感”,平衡中古怀旧与现代摩登,让住宅展现出一种不受时间、风格限制,历久弥新的丰富性。
重塑空间秩序,将功能布局合理化,是老房改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个110㎡的上海老宅原始户型是传统的三房结构,存在空间闭塞,采光不足,面积有效利用率低等老户型通病。
针对这些布局缺陷,再考虑到屋主是独居女性,设计师从她对空间功能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原始布局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把所有空间全部打通,形成一个简单的开放式洄游结构。打通临近厨房的卧室,与厨房合而为一,扩充餐厨区的面积,大大提升了公共区域的采光和通风性。
随着结构的打开,原本由客厅通往卧室的狭长走廊也随之消失,进而消除了空间内无功能、无采光的“死角区”,让所有区域都能拥有优渥的自然采光,改善空间利用率。
原始结构中存在两个卫浴间,设计师将不常使用的主卫从卧室移出,仅保留盥洗台功能。与相邻的卫浴间各司其职,形成完全干湿分离的卫浴空间。
空间打通后,一面正对入户的承重墙恰好处于整个洄游动线的中轴。这面墙看似多余的“不速之客”,反而巧妙地串联起流畅的空间动线,并随着功能区的转换,塑造出不断变化的空间场景画面,实现一步一景。
不只是对于视觉和空间结构层次的划分,它还取代了玄关,承担起对于内部私人空间私密性的庇护。
此外,设计师还赋予这面墙体强大的双面功能。
正对入户的一侧,通过在墙体中间嵌入金属隔板,设计成一个展示型书架。纤薄的金属板材,平衡了整面实墙厚重的体量感,让空间画面显得更为轻盈利落,且弱化自身的存在感,以谦逊低调的姿态让书架上陈列的书籍、艺术摆件成为主角。墙体背后是一组储物衣柜,完善空间收纳功能。
明快的直线是贯穿整个住宅空间的视觉符号,它在不同空间维度自由地对平面进行切割,构成立体且规整的几何面体。
在开放式餐厨功能区内,设计师让直线成为主导,在干净素雅的纯白基底之上,用线条和几何体块定义空间规则,塑造强大的视觉表现力。
与卧室合并后的厨房拥有宽敞的空间和充沛的自然采光。设计师沿着墙体设计了一个L型的厨房操作台面,盥洗区和烹饪区分列两端,两种功能互不干扰。
橱柜设计别具巧思,米白色柜板搭配少见的黑色包边骨骼线,在黑与白的色彩碰撞中,线条与平面、体块与体块间的界限泾渭分明,描摹出立体鲜明的几何结构。对比常见的木、棕色包边,黑色线条更前卫摩登,用现代感的视觉元素适当中和厨房空间的中古氛围。
直线型吊柜与L型橱柜分别存在于高低不同平面,并且拥有不同的体量结构,体块间的对比与呼应,制造富有层次和节律感的视觉冲击力。
厨房杂物和电器严丝合缝地收纳于橱柜之中,妥善地隐藏了芜杂的烟火气。白色百叶窗允许自然光影对空间氛围的随意调节,有光的加入,也让整体以白色为主的空间显得更加明亮通透。
厨房区域一些精巧的设计细节同样值得玩味。橱柜采用中古设计感的金属把手,质感精致考究,小巧的身形又不会破坏橱柜板面的平整度。
墙面铺贴手工长条砖,纯白色基底自然地成为体块间的过渡地带,细细端详,又会惊喜发现,几何元素实则是被暗藏于细腻的墙面肌理之中。
用餐区聚集了一些有趣的“异类”,打破原本的空间规则。Fritz Hansen的超椭圆桌搭配拥有完美曲线的蚂蚁椅,圆润有机的线条与大面积分布于餐厨区域的方正几何体块形成对比,中和了直线条的冷冽硬朗气质。
PH5吊灯呼应了餐椅的颜色,奔放明媚的红色,小面积的出现,恰到好处地改变了单一的空间色彩结构,为空间增加几许热烈和暖意。
中岛位于正对入户的位置,且与客厅连通。所以设计师希望它可以具有美观性,功能上又能兼顾客厅空间的需求。于是别出心裁地用白色USM柜代替传统的定制岛台,模糊它的厨房属性,增加储物、办公等功能,作为客厅的延伸。
USM柜本身在设计上就很强调体块的组合叠加,而金属柜体框架又与橱柜黑色骨骼线制造微妙的差异。
整墙的多功能储物柜,完美消化了屋主对于鞋履、日常杂物和厨房用具等多样化的收纳需求,功能强大。
餐厨空间严格遵循了包豪斯主义风格的严谨、简约、以几何造型为主的美学逻辑。同时,用意想不到的细节处理,追求规则之下的变化与创新。
不同于餐厨区逻辑严谨的“理性思维”,客厅更偏向于跳跃式的“感性思维”。
在硬装上做减法,关注家具软装之间体块与材质的大胆碰撞,以及由此带来的具有差异感的多元化空间造型。
B&B的Camaleonda模块式沙发凭借扎实的体量成为客厅的视觉焦点。
沙发正方形的座椅模块与流线的圆形衬垫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Camaleonda沙发的最大魅力源自它所提供的无限可能性,既可以呈现充满解构美学的不规则雕塑感形态,也可以是简约的直线造型。白色布艺款呼应空间主色调的同时,气质更加柔软温和。
客厅其他家具软装则围绕着沙发主体,在多元之中寻得相互平衡的切入点。
Artek 的 Screen 100 屏风波浪式的有机曲线搭配木质的肌理,自然灵动温润舒展。屏风前方来自 Louis Poulsen 的 Panthella 落地灯,圆润的灯罩线条搭配轻盈的材质,柔和灵动。夜晚来临,它所投射出的光影,将与后侧的屏风形成亲密互动。
Classicon 的 Adjustable Table 和 Hay 的 Slit Table 两款边几,同样是以圆形为原点的几何感造型,在材质和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两个边几都用到了棱角分明的矩形体块,立体鲜明的框架更衬托出石材硬朗的气质。其中属于稀有品种的七彩玛瑙大理石,表面彩色纹理层次分明,跳跃的色块如波浪般绵延起伏,纹理间夹杂着的裂痕是来自自然的馈赠,散发出割裂的残缺美,好像是金缮技艺中那道被修复的疤痕,身负荣光。
跳脱风格的波斯西部中古地毯,用古老的图腾纹样为空间增添异域情调。大面积的红色代替木地板,成为沙发区地面的色彩主导,在黑白色调为主的空间,制造充满冲突感的视觉张力。
黑色USM柜与餐区岛台相呼应,选择黑色款既是同餐区相区别,同时与沙发区的红色达成经典的配色组合,红色热情张扬,黑色内敛深沉,形成绝妙的平衡。
客厅空间融合了不同形态的几何体块,以及丰富多元的材质组合,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包容,从而达到一种崭新的平衡关系,赋予空间耐人寻味的深刻美感。
家具大多是经典的传世之作,经得起时间考量,不受潮流左右,历久弥新。
私密空间在设计上摒弃多余的装饰性,关注于功能区最原始的使用需求。
主卧剥离了其他功能,回归睡眠这一纯粹的空间目的。延续公共区域奶白色墙面和木地板的轻盈基调,在此基础上围绕睡眠功能去陈列家具布局,将无功能性的装饰品压缩到最小限度。
窗帘和床品全部选择白色,与空间主色相融合,减少色彩对视觉的干扰。黑色的床板将床垫置空,去掉床头板等装饰,真正做到了仅关注功能。
床头的 Tolomeo 金属壁灯小巧的灯头搭配线型金属灯臂,造型简洁又不失设计感,金属元素也是与公共区域相呼应。床头茶几采用了客厅同款的七彩玛瑙大理石,切割成纤薄的板面,组合成小体量的几何结构,既为空间注入自然肌理,又不会喧宾夺主。
宁静至简的空间氛围,让人可以专注于只属于自己的疗愈时光。
另一间多功能房结合了衣帽间、书房和办公室等功能。深受功能主义喜爱的 Vitsoe 606 壁挂系统将多样的收纳功能融为一体,且搭载了桌板,从而完善了整体功能性。
多功能房承担了住宅中的主要收纳功能。开放式衣柜隐匿于白色帘幕之后,用帘子代替传统门扉,减少了门板开合对于空间的占用,且柔软轻盈的质感很好地平衡了对侧壁挂系统生硬的工业感。
独立的盥洗区在墙面大面积运用七彩玛瑙大理石,自然悠远的纹理在更加开阔的平面得以展开,洋洋洒洒尽显灵动。
矩形的洗面台将石材图案进行切割,制造视觉层次和延展感。龙头和镜面框体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细腻光滑的质感与石材天然肌理形成对比。
公共区域开放式书架的设计形式缩小体量后,被搬进卫浴间用于置物。嵌入式设计,保证了平面维度上的完整性。
墙面用手工长条砖搭配七彩玛瑙大理石,低调内敛的肌理与壮阔绚烂的纹理共处于同一平面,赋予空间犹如艺术画作般优雅高级之美。卫浴间在设计手法上相当克制,而所有的元素实则都是在与公共区域低调呼应。
项目信息:
设计工作室:NOTHING DESIGN
项目位置:中国 上海
项目类型:住宅空间
完成时间:2024年
面积:110㎡
材料:不锈钢、七彩玛瑙大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