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故事挺有趣。
晋景公生了病,巫师占卜后说他吃不到明年的新麦,结果晋景公病治好了,新麦也收了,他就让人把巫师绑来,盛了一碗新麦给他看,说:看见没?我这不是吃上了吗?然后就把巫师给杀了。结果刚要吃,肚子疼去上厕所,掉茅坑里淹死了。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事儿,而是故事的后续:晋景公手下有个太监,晚上做梦梦见自己背着景公上天了。醒来后觉得是个好事儿,老子这是要飞黄腾达啊!于是就到处跟人讲。结果晋景公死后,众人就把这个太监给拎出来,说:你不是梦见背着景公上天了吗?好,勒令他去把大王的尸首从茅坑里背出来,然后殉葬了。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多言多败,多事多患,贵人语迟,沉默是金......真当古人这些话白说的吗?
就算真有好事,也大可不必四处宣扬。“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狗肚里藏不住二两油,再大的福气也经不起炫耀。
图片来自网络
刚看了个冷知识: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嘴还是“菊花”?想必你猜到了答案,没错,人类作为“后口生物”,菊花有6.5亿年历史,嘴只有5.35亿年历史。
要不要这么解释——对于生物进化来说,嘴巴作为获取食物的工具,其功能并不比菊花更重要,至于别的,比如语言交流,那是为了适应文明进步带来的沟通需求而产生的。“三体人”就很痛恨人类语言,因为他们不需要语言,语言的真假对他们来说无法分辨,他们甚至需要通过认真学习才能理解谎言、使用谎言。
没错,有了语言,也就有了伤害和欺骗。
据说,正常男性一天会说4000到5000句话,正常女性一天会说大约12000句。而且,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一生中说的70%是废话、20%是假话。
这么一算,百分之九十的话都是不必说的。
那些滔滔不绝的废话,没营养的闲话,出口就伤人的恶语,颠三倒四的诳语......说得太多,跟菊花喷溅又有何本质区别?
难怪古人告诫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鬼谷子也说:口者,心之门户也。门户这个东西,还是关严点的好。谁的心能一天天总大敞四开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快了。”少说话,不妄言,是入德之基,载福之道。”
人生就那么几吨饭,谁先吃完谁下桌。
人生就那么几滩话,谁先说完谁先走。
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都少说两句吧,怪累的!
图片为作者碳素笔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