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每天在干什么?忙于应付上级各种材料?谁来腾出干部的手?

侃侃而社会 2025-02-16 22:32:47

"月薪三千的村干部,每天处理三十份表格",这不是段子,是豫北某村支书老张的真实日常。当城里人以为基层干部天天喝茶看报时,这个群体正被淹没在填表报数的洪流里——他们左手举着手机拍会议记录,右手攥着笔填扶贫台账,膝盖上还压着即将到期的危房改造进度表。

"表格填得越多,离群众越远;台账做得越细,和土地越生分。"

在皖南茶乡,大学生村官小周的手机相册藏着魔幻对比:前50张是各色表格截图,后3张才是村民开裂的灌溉水渠。他苦笑着展示"填表时间表":每月1-5日报民生台账,6-10日交党建材料,11-15日整环境整治数据...而村里200亩滞销的春茶,只能在报表间隙发朋友圈求助。

当我们看见驻村干部深夜在村部敲键盘的背影,不要误以为他们在写发展蓝图——可能正在为"证明草鱼是淡水鱼"准备佐证材料。某天灾应急期间,某乡镇干部收到8个部门要求报送的12类灾情统计表,而表格要求的受灾照片,必须同时出现受灾主体、参照物和GPS定位水印。

但总有人在夹缝中突围。鲁西的"辣椒书记"王大姐,把各类报表整合成共享文档,省出时间带村民搞直播带货;赣南老支书发明"院坝办公法",边帮村民剥花生边录信息。这些"土办法"背后,是基层工作者最朴素的渴望:让服务多跑腿,让表格少挡道。

乡村振兴不该是纸面振兴,减负也不是少发文件就能实现。当我们把干部从"材料员"还原成"实干家",让田间地头的故事多过汇报PPT的动画,或许那时,清晨的村委会门口,不会再出现抱着笔记本电脑等信号的干部,而是站满拿着自家新收花生来唠家常的乡亲。

0 阅读:4

侃侃而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