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一发导弹击沉航母"的争论又火了起来,某些人说得跟打游戏似的,仿佛点个发射键就能让十万吨的钢铁巨兽沉入海底。
可现实真这么简单吗?咱们得扒开表象看本质。
2005年美军拿退役的"美国号"航母做过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整整25天轮番轰炸,航弹、鱼雷、导弹全招呼上了,这艘退役的8万吨老舰愣是漂在海面纹丝不动。
工程师没辙了,往核心舱塞了20吨炸药才送它沉底。

要知道这可是拆了动力和武器的"活靶子",真碰上全副武装的现役航母,难度系数直接上天。
现代航母出门可不是单打独斗,身边带着十几艘舰艇组成的战斗群,比皇帝出巡还排场。

外围的驱逐舰、巡洋舰就像贴身保镖,装备的宙斯盾系统能同时锁定400个目标,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
水底下藏着攻击核潜艇,天上飞着预警机,方圆500公里内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电子眼的监控。

去年美军福特号在演习中,成功拦截了模拟的15倍音速导弹,这防御力比武侠小说的金钟罩还离谱。
就算导弹侥幸突破防线,想击沉航母还得过三关。

第一关是30厘米厚的特种钢外壳,这材料硬得能扛鱼雷直击;第二关是2000多个独立水密舱,就算炸穿十几个照样能浮着;第三关是损管系统,美军规定舰体进水30%仍要保持战斗力。
我国055大驱配备的CM-401导弹虽然能玩"天顶攻击",但要想连续命中同一位置,难度堪比用绣花针在台风天穿线。

有人总拿东风-26说事,觉得有了"航母杀手"就能高枕无忧。
其实反舰弹道导弹真正的威慑力在于战略牵制,让航母不敢轻易进入敏感海域。

就像高手过招,亮剑的意义远大于真劈出去。
去年南海对峙时,美军航母战斗群始终保持在东风-26最大射程边缘游弋,这个安全距离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现代海战早不是拼刺刀的年代,体系对抗才是关键。
咱们的北斗卫星能实时定位移动目标,高分卫星的成像精度达到0.5米,配合人工智能的火力分配系统,这才是真正的"航母克星"。

去年珠海航展亮相的舰载激光武器,能在3秒内烧穿5公里外的靶机,这种新质战斗力比单纯堆导弹管用得多。
击沉航母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大国博弈讲究战略威慑,真到需要击沉航母的境地,那早就是全面战争状态了。
现在咱们的三艘航母形成战斗力,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领先世界,这种看得见的进步比键盘侠的嘴炮实在多了。

最近海军招飞标准提到"具备空天作战思维",说明未来战场早就延伸到大气层外了。
各位老铁怎么看?要是真和航母战斗群硬刚,你们觉得什么招最管用?欢迎评论区唠唠。

顺便考考大家:知道咱们的鹰击-21导弹末端俯冲速度有多快吗?第一个答对的送航母模型玩具一个!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