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崔器”的战斗传奇:大唐边军个个都这么能打吗?

国家人文历史 2024-03-29 15:40:10

在制作精良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是最能戳人泪点的人物之一。

他胸怀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他在事业上敢打敢拼,但并不只为匡扶天下,也并不只为了自己的前程,他的肩膀上,担负着家人(兄长崔六郎)的希望和光耀门楣的使命。然而,可惜的是,他一无过人的背景,二无过人的智慧,而且能力和胆识有限,配不上野心,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不过,在最后保卫靖安司战死前的那句“陇右崔器,旧历二十三年募兵,军帐中攒有贼头八十四颗”慷慨激昂的陈词,还是让不少观众深受感动。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个人?

其实是有的,历史记载,崔器出身于百年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曾祖父崔恭礼是唐高祖的女婿,娶公主为妻,其父崔肃然官至平阴丞。据正史记载,崔器以明经科入仕,在天宝六载(747)出任万年县尉,仅仅过了数月时间,便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崔器居官期间,以廉洁干练著称,为人高冷,鲜与人交往,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而且最关键的——是个文官。

这里抛下文官崔器不谈,单说陇右军官崔器。第一个问题是,他自称“募兵”,这是什么意思?

府兵、兵募和募兵

要想了解募兵,得先说说府兵。

实际上,在唐朝初期,府兵才是国家的基本军事力量。府兵是一种兵制,该制度形成于西魏、北周,确立与完善于隋、唐。所谓府兵,泛指军府之兵。在均田制基础之上,被选中的壮丁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战时出征,是为府兵。

唐太宗时,设立有折冲府,以管理地方府兵:

“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

府兵的主要武器和物资需要自备,但是其家庭可以享受免赋税的待遇,征战还可获得爵位和赏赐,因此其作战积极性很高。

隋右诩卫铜虎符。来源/平凉市博物馆 隋右诩卫铜虎符。来源/平凉市博物馆

由于府兵有宿卫和征防的任务,而宿卫最为固定和经常化,隋唐时府兵又号“卫士”。按照《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设定,崔器是旅贲军的旅帅,旅贲军属太子率府,所以他是正七品下,这也是他心心念念要调入右骁卫的原因。实际上,旅帅是府兵制下折冲府里的一级编制,也就相当于现今的连级军官。

然而,武周时期兵役繁重,府兵或死或逃,为了维护府兵制,补充新兵的数量非常大,原本用于补充兵源的拣点准则遭到破坏,大量的贫弱单丁被点充卫士。玄宗时放弃了以府兵为边镇主力的传统,进一步采取召募的办法,后来府兵逃死不补,府兵制终于彻底崩坏。

事实上,府兵从趋于败坏到最后崩溃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淳二年(683)到开元元年(713),这时形式上尚能维持,实质上已日益败坏;第二阶段是从开元元年到天宝八载(749),这时连形式上都难以维持,最终只能偃旗息鼓。

再说说兵募,唐朝初期,除了正规的府兵之外,出征作战还会补充一些所谓“兵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兵募”并不是后来的募兵,“兵募”指的是大军出征前临时招来的一些军人,这些军人不是府兵体系,但是往往身怀绝技,其参与作战也能拿到赏赐。例如,唐太宗征高句丽时,就在“长安、洛阳募士三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便是前来参军的薛仁贵。不过,这种“兵募”的选拔标准十分严格,必须是武艺超群的壮士才行。例如,唐太宗军至定州时,有:

“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

但就这样也未能如愿,史书上记载:上不许。

至于当时的武人为何如此渴望参军,可能是由于天下初定,民间尚武之风盛行,轻生重死,因此这些死士纷纷前来投效唐军,想要建功立业,博取封赏。然而,这种“兵募”并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这些平民打完了仗还得回原籍,该干嘛干嘛,与后来的募兵存在很大区别。

如上文所述,武周时期,战争频仍,府兵的征兵标准一再降低,战斗力越来越差,便只能经常性地利用兵募来充实军队。然而,此时内地承平日久,想找到唐初那种死士越来越困难;另外,由于兵募在军队服役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待遇又不是很好,因此这种临时政策施行不下去了。于是,到了武周末年,开始进行募兵。所谓“募兵”就是招长期服役的军人,其可以免除赋税,作战有功还可以得到封赏,武器装备也由朝廷提供,而不用自己配备。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募兵制度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完全取代了府兵制,《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中提到张小敬就是首批募兵(但在真实历史上首批募兵是在武周时期出现的)。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廷全面推行募兵制:

“(唐玄宗)命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量军镇闲剧利害,审计兵防定额,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

与府兵不同,募兵的兵源主要是流民中的丁壮以及原有的边军士兵,唐廷称之为“长征健儿”。

唐玄宗画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到天宝初年,唐廷已经利用募兵组建了十大边镇,总兵力达近四十九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兵力的八成以上。各边镇长官——也就是节度使除了掌管兵权之外,还掌有边地的财政权,甚至人事任免权,这导致在边镇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性很强的军政集团。而募兵们为了给所属边镇取得最大利益,战斗热情极高,远超当年的府兵。

唐军的个人武器装备

据史料记载,横刀是府兵、募兵日常最主要的武器,长枪、马槊为步骑兵作战时的兵器,此外,作战时还有重兵器——陌刀,是专门对付骑兵的利器。

首先看横刀,据《新唐书·兵志》记载,一名唐军士兵最基本的装备为:弓一张,箭三十支,胡禄一具,横刀一把,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套,还要携带麦饭九斗、米二斗。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单兵装备。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可见,横刀和弓箭是当时府兵的主战兵器,而横刀是唯一的近战武器。在激烈的近身肉搏战中,横刀往往更能发挥它的威力。如《新唐书·王忠嗣传》记载:身兼四镇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曾经“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记载:“唐代三绝”之一、被称为“剑圣”的裴旻,北伐奚人时曾被重兵围困,他“舞刀立马上,矢四集,皆迎刀而断,奚大惊引去”,显示了惊人的刀法。

唐代武士图砖。来源/故宫博物院

关于长枪和马槊等长兵器,在《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中,有一段名将哥舒翰上阵杀敌的生动描写:

“翰善使枪,追贼及之,以枪搭其肩而喝之……翰从而刺其喉,皆剔高三五尺而堕,无不死者。左右辄下马斩首。”

从中可见,长枪、马槊一类的长兵器才是战场上的主角,只有将敌人刺于马下的时候,横刀才会派上用场。

在李林甫主编的《唐六典》(《卷十六·卫尉宗正寺·武库令》)中, 对陌刀有如下描述:

“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

也就是说,陌刀是从汉代的断马剑演变而来的。不过,陌刀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甚至连图样也失传了,这也给这种兵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唐代彩绘贴金骑马俑。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代边军的战力

如上文所述,为防卫边境,唐朝在玄宗天宝年间一共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史,统称为天宝十节度。按照地理位置,其还可以细分为西域边镇、西北边镇、南方边镇和东北边镇。

唐时期全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各边镇的战力。

西域边镇,最初置两大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最初唐军只是在西域建立了几个军事据点,并没有常驻大量军队,整个西域的常备唐军只有数千人,有战事时再从内地征发大军。然而,不久之后,吐蕃崛起,其不仅在青海一线与唐朝展开了激烈争夺,还将兵锋指向了西域,至此,唐跟吐蕃在西域的拉锯战持续了数十年时间。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突骑施汗国内乱,唐玄宗令节度使盖嘉运(也就是电视剧中张小敬等人最痛恨的人)统率北庭、安西军攻击,大获全胜。

天宝年间,高仙芝统率安西军,先后取得了讨伐小勃律、朅师国、突骑施等国的军事胜利。随后高仙芝率安西军征战怛逻斯,以两万唐军对战大批大食军及当地联军五日而不落下风,但同一战线的葛逻禄部突然倒戈,致使唐军战败,高仙芝带着数千人突围成功,返回了安西。此战虽然损失不小,但是安西军的实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不久后继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继续率领安西军出征大勃律和播仙,战斗力十分强悍。

西北边镇,也就是崔器所在的边镇,置河西、陇右、朔方三大节度使。唐高宗时,吐蕃崛起,并对唐朝展开全面战争。双方在青海和河西走廊一线展开全面争夺。至武则天时期,由于府兵制崩溃,唐军战斗力下降,吐蕃势力一度迅猛扩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朝和吐蕃重新开战,唐军取胜。但不久之后,河西、陇右节度使由盖嘉运担任,由于此人举措失当,丢掉了重要据点——石堡城(也就是剧中出现的石堡城)。吐蕃得到了石堡城之后,又主动向唐军展开进攻。唐军屡攻石堡城受挫后,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东兵,凡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天宝八年(749年),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唐军重新攻占了石堡城,并再次形成对吐蕃的全面优势。西北边镇战力较强,但一直被吐蕃牵制。

南方边镇,置剑南节度使。最初是为了与吐蕃争夺四川而设立的。后来,随着南诏国崛起,与唐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南诏连续战败后投向吐蕃,天宝十三年(754年),唐廷派李宓率兵七万边军攻打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全军覆没,成为当时唐朝边军最大的损失,严重削弱了南方边镇的实力,是各大边镇中较弱的一个。

最后,东北边镇,置范阳节度使和平卢节度使。其原本是为了与高句丽和朝鲜半岛作战而设,主要负责与契丹和奚族武装作战。后来制造安史之乱,使得大唐盛极而衰的安禄山、史思明即出身于这一边镇。东北边镇下辖十三万精兵,是当时唐朝战斗力最强的边镇。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场景。来源/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截图

参考文献:

1.乔凤岐,《隋唐地方行政与军防制度研究:以府兵制时期为中心》(M),人民出版社,2013

2.王永兴 ,《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陈习刚,论文《吐鲁番唐代军事文书研究述论》4.史念海,论文《论唐代前期陇右道的东部地区》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刘萌)

61 阅读:32637
评论列表
  • 2024-03-31 15:46

    陇右崔器,旧历二十三年募兵,军帐中攒有贼头八十四颗[点赞]

    在座各位 回复:
    崔器!很润!
    风在起时 回复:
    古时候有勇有谋才能当将军
  • 空格 23
    2024-03-30 12:45

    西北军是被中晚唐坑得最惨的

    Presskaka 回复:
    北宋还不是一样!西北军钟家被坑到绝户!
  • KKP 20
    2024-05-10 19:55

    玄宗时期唐军能依靠比初唐时期少的多的军队威震八方,募兵制功不可没,玄宗在设计节度使制度时准备了四道防线避免尾大不掉,后面完全是他自己没按照设计的规定才导致四道防火墙全部失灵

    KKP 回复: 清风拂吾面
    还是玄宗乱操作,本来几个月就能平息的叛乱,当时玄宗设计节度使的时候就平衡了各军镇实力,前期高仙芝封常清的防守就是为了等陇右和河西的援军,哥舒翰统兵的时候陇右河西长安三方军力已经压过叛军,并且朔方军攻入叛军老巢,四方军呈夹击之势,结果玄宗老毛病犯了 他怕哥舒翰成下一个安禄山,为了削弱哥舒翰实力强令出潼关和叛军决战,在他看了就算打不赢也是两败俱伤,他又有主导权了,结果哥舒翰一波送光,他也只能往四川跑找镇南军避难
    清风拂吾面 回复:
    史思明不跟着一起造反,就一个安禄山起不了多大风浪。
  • 2024-05-01 23:33

    香积寺之战,冷兵器时代巅峰,双方死伤超七成,愣是不退[得瑟]

  • 2024-04-06 11:40

    大唐边军绝对是那个时候的天花板军队

    听弦,断三千痴缠 回复: 用户10xxx47
    极限是陌刀兵
    用户10xxx47 回复:
    冷兵器时代的极限了
  • 必然 11
    2024-03-30 22:42

    始终想不通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可以给一个节度使全方面的权利,能派过去的有都是有能力的人才,想让他们没有自立的想法和野心,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学学汉朝也不至于啊。

    无敌的毛毛熊 回复:
    你觉得唐不合理,宋就来个重文轻武,杯酒释兵权,于是节度使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于是呢……呵呵,网上骂宋的肯定比唐多吧。汉有汉的问题,北方蛮族、外戚之乱、七国之乱……,这些问题不是拍拍脑子就能想通的,谁能想通了,不就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抱团软特铁血大跳投 回复:
    拉倒吧,征南召损失的只是剑南和岭南,实力最弱的两家藩镇,安史之乱本来能快速平定,是李隆基骚操作,正确的选择他是全部没选,哪个有利于叛军选哪个
  • 2024-04-01 17:51

    府兵和募兵的制最早雏形应该是魏武卒,以大量田产换区壮丁脱产并长期服役

    江碧鸟逾白 回复: 鐵馬冰河
    自耕农里的富农[笑着哭],自备兵甲马匹,都小地主了[笑着哭][笑着哭]
    鐵馬冰河 回复:
    府兵并不脱产,本质上是自耕农,有战服伇,无战耕田。
  • 2024-04-05 18:46

    唐朝姓崔,崔家基本起点就是和现在北上广户口一样了。

    用户10xxx47 回复:
    姓崔的不一定是清河博陵人,别扯淡,还有个崔乾佑也是郁郁不得志,一战成名
    论语 回复:
    扯蛋
  • 2024-06-06 17:59

    就是因为唐军太强了,后来的五代武人乱世,才搞的赵大自废武功

  • 2024-04-23 10:09

    清河崔氏啊[笑着哭]门阀贵第!

  • 2024-04-10 10:17

    安史之乱就是东北军扰乱,西北军平叛[笑着哭]

  • 2024-03-30 04:56

    能打个P!右手三十斤左手四十斤到头了。薛仁贵的偏将右手三百斤左手四百斤,薛仁贵右手五百斤左手六百斤,崔器那一对儿到李元霸手里将将当筷子了

    抱团软特铁血大跳投 回复:
    你拿小说当历史呢?真实历史上的破甲锤就是电视剧里崔器手里那种
    terrane 回复:
    演义你也信啊,李元霸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看唐朝壁画石刻里的武将拿的金瓜,还没有甜瓜大,也就是十几二十斤的样子。
  • 2024-04-15 05:30

    哥舒翰的兵都比较能打的就是主帅有点倒霉[呲牙笑]

  • 2024-05-09 14:41

    自古边军不强可不行,安史之乱也不至于朔方边军和范阳边军一场大战打没了唐帝国争霸中亚,镇压四方的本钱,边军要是不强,朱棣造什么反呐

  • 2024-07-31 23:49

    唐中期朝庭被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只能远赴边疆投靠各节度使才有晋升机会,安史之乱实质是地方反抗世家朝庭,并且得到了地方大族的全力支持,而且安史之乱不是剿灭的,是地方与朝庭互相妥协后平息的,

  • 2024-03-29 17:32

    这欧式方柱沿口看着挺扎眼的

  • 2024-03-30 06:59

    雇佣兵

  • 2024-09-27 14:17

    就算到了唐末边军也是很能打的,这点和汉末很像,就算中央垮了他们也能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呈压制态势。只不过唐末的底层士兵更桀骜,那时候士兵没有军饷,注意靠赏赐过日子,逢年过节要赏赐,出征打仗要赏赐,唐末好多节度使就是因为没钱发不出出赏被手下的士兵宰了。

  • 2024-06-11 17:26

    大唐边军基本都折在安史之乱中了

  • 2024-08-01 09:43

    唐军里会玩槊的绝对能打!

  • Lsp 3
    2024-03-31 23:01

    哪有怎么样,有长安户口嘛[笑着哭]

    Lsp 回复: 彼岸花开
    他要是清河崔氏要有这军功,早就是杂牌将军了
    彼岸花开 回复:
    唐时的清河崔氏,何必长安户口!
  • 2024-05-22 12:10

    崔器战死是全剧最高潮[点赞]

  • 2024-05-24 14:59

    大唐的武器装备还是很先进的,战斗力很强!

  • 能活下来的哪个战斗力不强啊

  • 2024-04-01 09:49

    主要原因还是交通 通讯不便,制度是好制度 但是落实不到位。

    进击的芋头 回复:
    好个屁,节度使管辖当地军事税收,有任免权,就是一个地方皇帝了。这也为后面军阀割据埋下了祸端
  • 2024-08-01 01:06

    其实府兵制优点很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叛乱,可惜安史之乱时已经是募兵占主导了,玄宗又认为募兵方便

  • 2024-04-16 19:42

    我就好奇他那对锤子怎么挂在脖子上会那么四平八稳,从来不掉[呲牙笑]

  • 2024-05-30 08:57

    还说没有过人背景?老崔家这么强的背景,难道不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