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了一份俄罗斯机密文件。
可以说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得以窥见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思维。
先说说这份文件的来源和规模:
这不是一份简单的文件,而是29份军事档案,相当于一个完整的军事行动方案。
这些文件,虽然是“外泄”的。
但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表明它们极可能是真实的军事计划文件。
俄军总共锁定160个攻击目标,这个数字可不小。
具体来说:
包括日本和韩国的政治中心。
军事设施,指挥部、雷达站、海军、空军基地等。
铁路网络、重要桥梁等交通枢纽。
为什么要选这些目标?
这就是现代战争的特点。
就拿基础设施来说,一座重要桥梁的摧毁,可能导致地区的军事调动陷入瘫痪。
与其等敌人的军队集结完毕才开始反应,不如提前进行打击,这叫“预防性打击”。
在当前国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这种军事计划的曝光无疑会引起日韩高度警惕。
虽然他说这只是以防万一,但肯定觉得不太踏实。
这个消息也反映出了一个现实:
在东亚地区,军事冲突风险始终存在。
这么详细的军事计划,说明俄罗斯对东部边境十分重视。
援助“跨越红线”式升级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可以说是“跨越红线”式升级。
2023年,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4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这相当于乌克兰2022年GDP的1/4还多。
英国、德国、波兰等也都投入巨资支持乌克兰。
比如说,英国提供“风暴之影”巡航导弹,射程250公里;
德国提供了“豹2”主战坦克。
普京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继续援助乌克兰的国家将面临无法预料的后果。”
但北约似乎并没把这个警告当回事。
2024年初,支援力度不减反增: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ATACMS远程导弹。
德国承诺2024年将提供价值80亿欧元的军援。
英国宣布追加价值25亿英镑。
结果就是,俄罗斯本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别尔哥罗德州多次遭到攻击,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设施频频被袭。
一个人在打架时,对手不断得到旁观者递来的“武器”,从木棍升级到铁棍,再升级到更危险的。
会眼睁睁看着对手变得越来越强大吗?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俄乌冲突了,而是俄罗斯与整个北约阵营较量。
这种局势的危险性在于,一旦俄罗斯真的对北约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可能就会引发更大规模冲突。
就像是往火药桶上不断添火,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普京一直在发出警告,但同时又在忍耐的原因。
他清楚一旦开战,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近在咫尺”的威胁来看地理位置。
俄罗斯萨哈林州,距日本北海道仅41公里。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韩国釜山的直线距离不到700公里。
日本最北端的岛屿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更是只有几十公里。
日韩两国军事力量不容小觑:
日本有世界第五大的军费预算,2023年高达510亿美元。
韩国军费支出在2023年达到460亿美元。
两国都有世界一流的军事装备,如日本的F-35战机、神盾驱逐舰,韩国K2黑豹坦克等。
更关键的是美军基地的存在:
日本驻军约5万人。
韩国驻军2.8万人。
这些基地都配了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和预警雷达。
俄罗斯来说,这种威胁是实打实的:
这些基地,可以监控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军事调动,短时间内对俄罗斯战略目标发动打击。
干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行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俄罗斯在《金融时报》曝光的文件中,把日韩列为首要打击目标。
因为从军事战略角度看。
要想保护东部边境,首先就得解除这个“近在咫尺”的威胁。
而相比之下,北约国家虽然也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但至少还隔着几千公里,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可以周旋。
但日韩就不一样,导弹发射后几分钟就可能到达俄罗斯领土,这种威胁的紧迫性要大得多。
美国精心布局从历史上看,这可不是偶然的,而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精心布局的结果。
先说日本。
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一住就是7年。
1952年签订《旧金山和约》时,美国顺理成章地在日本留下了大量军事基地。
就好比租了个特便宜“铺面”,还签了超长期租约。
现在每年日本还得给美国190亿美元,约1330亿人民币!
再看韩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借机进驻韩国。
这一驻,就从1950年一直驻到现在。
现在韩国每年也得给110亿美元(约770亿人民币)的保护费。
这些基地的实际用处有多大?
举个例子:
2017年朝鲜进行核试验时,美军的B-1B轰炸机就是从关岛飞到韩国基地,用来震慑朝鲜的。
从军事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基地简直太“值”了:
从日本冲绳起飞,2小时就能到台湾。
从韩国起飞,1小时就能到朝鲜半岛任何地方。
从日本的美军基地出发,监控整个西太平洋都很方便。
但对日韩来说,这种安排是把双刃剑。
好处是有了美国这个大靠山,坏处是可能被卷入美国的军事行动中。
就像现在,美国和俄罗斯关系紧张,日韩就不得不跟着美国一起对俄罗斯施加制裁。
最关键的是,这些基地让美国在亚洲始终“一只脚踩在门里”。
无论是南海问题、台海问题,还是日俄领土争端、朝核问题。
美国都能快速介入,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基地被称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前哨。
对美国来说,这些基地就像是打折买到的“黄金铺位”,省钱又能保持影响力,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投资了。
把冲突限制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北约都知道,一旦打起来后果很严重。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欧洲局部冲突开始。
然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
北约现有31个成员国,军费开支合计超过1万亿美元(约7万亿人民币)。
俄罗斯虽然单个国家军费没那么多,但有近6000枚核弹头。
对抗一旦升级,后果难以想象。
为什么双方都要把冲突限制在乌克兰?
原因很实在:
战争第一年俄罗斯就损失不少,而且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卢布贬值超过13%,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8%。
北约如果直接参战,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风险。
没有哪个政治家愿意背上这个历史责任。
就像冷战时期,美苏虽然对抗。
但都很小心地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比如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来较量。
现代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比拼兵力,而是一场高科技对抗。
一旦开战,双方的导弹防御系统、卫星导航、网络战等现代武器都会参与进来,很容易就会失控。
乌克兰战争,已经影响到全球粮食供应(乌克兰是世界重要粮食出口国)和能源市场(俄罗斯是主要能源供应国)。
如果战争扩大,全球经济体系可能会崩溃。
2022年,仅是乌克兰战争就导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23%,能源价格上涨了近50%。
所以,虽然双方看起来剑拔弩张,但实际上都在精心控制冲突规模。
既要震慑对方,又要避免擦枪走火。
这种局势下,乌克兰实际上成了一个“缓冲带”,承担着消化俄罗斯和北约矛盾的功能。
一战爆发前,大家都以为打个小仗就完事了。
结果呢?
一场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冲突,就像扔进干草堆的一根火柴,把整个世界都点着了。
为啥?
因为当时欧洲各国都签了很多互保协议,一个国家一动,其他国家就得跟着掺和。
现在东亚的情况跟当年那个火药桶很像。
朝鲜有了40多个核弹头,身后还有中国和俄罗斯。
韩国有美国这个大靠山,日本也跟美国签了保护协议。
这种情况,就像是几个人站在同一块冰上,谁动都可能把冰踩碎了。
在核武器时代,还有什么战争能保证是“小规模”的呢?
当年美苏在古巴导弹危机时能坐下来谈,最后避免了核战争,这个教训现在特别值得我们记住。
还是北极熊有眼光[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