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眼豆:乡村炊烟里的绿翡翠

晋西口 2025-04-11 16:06:51

在乡村的褶皱里,总有一些风物,像年轮般刻着岁月的纹路。羊眼豆便是其中一抹清亮的绿,它不似牡丹雍容,不若翠竹孤高,却以最朴拙的姿态,在篱笆墙头、田埂沟畔,编织着乡野的诗意。

一、藤蔓上的光阴

春末的晨雾未散,羊眼豆的嫩芽已顶开冻土,怯生生地探出两片鹅黄的叶。农人们总爱在屋檐下、篱笆旁栽下几株,说这是“接天接地”的活物。细长的藤蔓像孩童的手臂,攀着竹竿、绕着麻绳,一路蜿蜒向上,仿佛在丈量天空的高度。

夏日午后,豆架已织成一片绿云。豆荚们垂挂着,像翡翠风铃,又似少女耳垂上的坠子。风过时,豆叶沙沙作响,混着蝉鸣与远处的犬吠,谱成一首乡村交响曲。我常在豆架下寻一荫凉地,看蚂蚁列队爬过豆荚,听豆花在风中呢喃——那香气清甜,像藏着整个夏天的秘密。

二、灶膛里的乡愁

羊眼豆是乡村餐桌上的常客,却从不曾被怠慢。清晨,奶奶总爱掐几把最嫩的豆荚,与鸡蛋同炒。铁锅烧得滚烫,猪油在锅底绽开金花,豆荚入锅的刹那,“滋啦”一声,满屋都是春天的气息。那翠绿的豆荚裹着金黄的蛋液,入口脆嫩,带着田野的清甜。

最难忘的是奶奶腌的酸豆角。粗盐揉过,泡在老坛里,不出半月便酸香扑鼻。切碎后与红椒同炒,佐一碗白粥,便是最熨帖的滋味。我总爱用筷子尖挑起一缕豆角,看它们在碗里打着旋儿,仿佛把整个夏天都吃进了肚子。

三、童谣里的绿意

村头的老槐树下,羊眼豆藤蔓常与孩童的笑声缠绕。我们摘下豆荚当“宝剑”,举着满村疯跑;把豆花插在耳后,扮作新娘;甚至偷偷把豆粒埋进土里,盼着它一夜长成豆架。奶奶见了,总笑着嗔怪:“小祖宗,这豆子金贵着呢!”

夏夜乘凉时,爷爷摇着蒲扇,给我们讲羊眼豆的传说:“从前有对恩爱夫妻,妻子病中想吃豆子,丈夫便在院里种下此豆。豆子开花时,妻子竟痊愈了,人们说这是上天赐的仙豆,豆粒圆润如羊眼,便叫‘羊眼豆’。”我们听得入神,望着满架豆花,仿佛看见了一对璧人在月光下相依。

四、时光里的守望

多年后,我离开村庄,在城市的霓虹中穿梭。超市里的豆荚裹着保鲜膜,鲜亮得刺眼,却少了泥土的芬芳。直到某日,在菜市场遇见一位老农,竹筐里躺着几把沾着露水的羊眼豆,豆荚上还带着虫眼,却让我鼻尖一酸——这分明是故乡的味道!

如今,我在阳台种下几株羊眼豆。藤蔓顺着防盗窗攀援,在钢筋森林里辟出一方绿洲。晨起浇水时,总想起奶奶腌豆角的陶罐,爷爷搭豆架的竹竿,还有那些在豆架下疯跑的童年。原来,有些风物早已长进血脉,成为游子心中不灭的灯盏。

羊眼豆,这乡村的绿翡翠,是土地写给光阴的情书。它以藤蔓丈量四季,用豆荚盛满乡愁,在每一个漂泊的夜晚,用一缕清甜的香气,轻轻叩响游子的心门。那些攀援的时光,终将化作记忆里的藤蔓,永远绿意盎然。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