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裴敏欣:俄一旦对乌取胜,中国将损失惨重,国际优势尽失

史在没有弦 2024-08-31 03:08:0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近年来俄乌冲突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其中中国的立场尤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观察。作为世界的重要一员,中国对于这场冲突保持了中立,但这种态度却引发了西方国家的广泛争议。在这场东西方争夺舆论的关键时刻,华裔学者裴敏欣的一番言论激起了波澜。裴敏欣究竟是基于何种立场,发表了这样的观点?他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虽然裴敏欣拥有一个中国式的名字,却完全是一个美籍华人,裴敏欣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后有移民美国,多年来他一直在美国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

深入了解裴敏欣的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他与一些知名的反华机构如马歇尔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机构以其明显的反华立场著称,在国际上推动对华强硬政策。

裴敏欣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与他日益增长的反华言论不无关系。尤其在华人社区中,他的言行常常引发争议。例如,在2023年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访问中国时,裴敏欣便匆匆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种投降主义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应当完全顺从美国的指导和要求。

裴敏欣的这种言论并非孤例,过去十年中他不断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负面文章,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进行抨击。他的行为让人想起了余茂春等历史上的“汉奸”人物,同样以出卖民族利益为代价获取个人利益。而裴敏欣总是主张:“俄罗斯的胜利等于中国的损失”,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推动美国政府试图在中俄间挑起不信任和矛盾。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长期的霸权国家,有其自身的战略利益,尤其是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上。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失去了与美国争霸的能力,但其军事力量仍然不容小觑。

美国历来有一种心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体现在它如何处理中东和利比亚的军事介入,也反映在它如何通过控制全球石油资源来获得经济利益。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大国,自然与美国在能源供应上存在竞争。

这种竞争导致美国不能容忍俄罗斯与其并肩而行。于是美国寻求通过政策和战略手段,制造能够威胁俄罗斯的情况,迫使其妥协,于是便向乌克兰抛出了橄榄枝,

乌克兰曾是苏联的一部分,独立后经济困难,急需外援。美国和乌克兰的利益一拍即合,共同孤立了俄罗斯。

听闻此事的普京无法坐视不管,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地理位置极其敏感。若乌克兰加入北约,美国的影响力将直接延伸至俄罗斯的边境。这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在和平谈判无果的情况下,武力冲突成为不得已的选择。美国预料到了这一点,早已做好了应对措施。无论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如何,美国都将从中受益,因为战火离其本土遥远。

同时美国通过支持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战略地位,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最关键的是美国极力避免中国的介入,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已足以令美国感到威胁。如果中国支持俄罗斯,将使局势对美国更为不利。

中俄两国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深入的战略协作。俄乌冲突爆发前虽然中俄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密,但近年来的发展加深了两国的合作。

尤其是随着俄罗斯实施“向东看”战略,推动了诸如图们江出海口开发、远东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以及北极航线的探索等重大项目。202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高达2401亿美元,即便在冲突持续的情况下,中乌贸易依旧存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标志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加深。

俄乌冲突初期,俄罗斯曾寄希望于其能源优势能够维持与欧洲的某种平衡,但随着北溪管道被破坏,欧洲国家的立场明显倾向于美国。美国和西方的制裁举措加剧了俄罗斯的经济困境,但中俄之间稳固的贸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使其有能力持续其军事和工业活动。

至于特朗普关于上任后将迅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言论,很多分析认为这更多是政治宣言而非现实可行的政策。考虑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庞大利益,除非能提供足够的经济或政策替代,否则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长期的国际军事政策布局。

这一切表明即使在俄罗斯可能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后,西方的制裁也不太可能立即解除。届时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中俄的战略合作将更显重要。在这样的国际格局下任何试图分裂中俄关系的外部势力,其行动都将面临重大挑战。

裴敏欣作为一个深受美国影响的学者,常在其论述中批评中国政策,试图阻止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裴敏欣提出的观点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盟主要是基于俄乌冲突期间中国对俄经济支持的必要性。他预言一旦俄罗斯解决了乌克兰的挑战,其对中国的依赖将迅速减少,甚至可能转而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

可裴敏欣的这些观点与西方一些政治评论家的言论相似,主要是试图诋毁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法贸易往来,并希望中国向西方国家靠拢,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有自己明确的外交战略和国家利益考量。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裴敏欣的论调可能旨在挑拨中俄关系,并对中国进行抹黑。实际上将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视为“援助俄罗斯”是不合适的。西方学者长期以来发布的言论,其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希望中国能够站到西方一边,这种视角忽略了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外交自主权。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增强,尽管面临西方的持续压力,但中国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例如,中国在乌克兰的重建工作中扮演了积极角色,包括电网修复等基础设施项目,以实际行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

尽管裴敏欣的观点在学术界和政策圈有一定影响力,但他的政治倾向和激进论调也提示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审视国际问题。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保持的良好关系,展示了中国外交的灵活性和策略性,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和平建设,中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全球治理。

国际政治远比表面上的复杂,像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反映出的中欧关系挑战就是一个证明,这种挑战也暗示着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欧盟与中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在全球战略格局中,中国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其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关键。通过坚持战略定力和推动与各国的平衡关系,中国正以一种成熟的大国姿态,不断确认自己的路线和选择的正确性。

在当今世界政治版图中,美国与欧洲关系的密切程度可谓深根固柢。在多个方面包括文化、政治体制、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美国与欧洲展现出高度的同步性。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明显加强,通过北约这一军事组织的活跃,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似乎被进一步放大。尽管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高度依赖,背后的北溪管道破坏事件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欧洲国家依然选择与美国保持政策一致,无论是台海还是乌克兰问题。

这种现象的背后除了美国对欧洲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的长期渗透布局外,还有一个核心原因,欧洲国家认为依赖美国的支持,可以继续在国际秩序中享有一席之地。

想象一下如果全球权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动,美国和欧洲还能否像现在这样主导全球金融、贸易体系及国际规则?他们的能力制裁任何国家是否会受限?显然,这是欧美双方都已深刻意识到的现实问题。

事实上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远非简单的个人意愿所能左右。正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所强调的那样,国际行动必须基于规则,尽管他们从未明确这些“规则”究竟指什么。

即便是在俄乌战争期间,尽管印度因能源交易而获利良多,美欧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一事实,继续其对俄罗斯的政策立场。从这一点看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俄罗斯,都是在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进行战略部署。俄罗斯推动的多极化世界观和对更公正国际秩序的倡导,是其在全球战略中坚持的重点。

而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始终保持中立,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虽然决定和平的钥匙往往掌握在其他大国手中,如特朗普曾声称能在一天内结束俄乌战争。

同时俄中关系的强化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自主立场紧密相连。在俄若胜出的情况下,可能加速全球向多极化过渡,而这将使得欧美的传统影响力相对减弱,俄欧、俄美及中欧之间的关系也将进入一个新的调整阶段。

至于在国际场合中活跃的海外华人,他们往往可能因长期生活在外国而对其产生了认同感,加之国籍的转变,使得他们在表达对中国政策的看法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日常感知,而成为中美或中日关系桥梁的,并不一定非得依赖具有外国国籍的华人,国际友人的角色同样重要,他们的支持往往更为公正客观。

0 阅读:48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