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儿子定居美国,记者问他“是否经常想着回国”?他回了两个字

大国知史 2024-09-28 11:25:28

江姐用生命坚守共产主义,也希望儿子彭云继承遗志,建设祖国,但彭云为何去了美国。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巾帼英雄江姐用自己的生命验证了这句话,同时也将一心为国发挥到极致。

她不止自己要做到这一点,也寄希望于儿子,在临终遗言中要儿子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为共产主义奋斗。

可她的儿子却在学有所成之后,留在了美国,背离了母亲的遗愿。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是妻子,是母亲,更是党员

提到江姐江竹筠,在充满敬意的同时,大概人人都会发出一声叹息。

明明已经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眼看着重庆就要解放,可她最终也没能看到五星红旗的样子,没能走出渣滓洞,生命定格在了年轻的29岁。

生逢乱世,生活的困苦打倒了很多人,但其中不包括江竹筠。

年少时便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打工养活自己已然不易,她却还要学习,还要学得好。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奋进,考入了公学成为了党员。

虽为女性,但在党的革命事业上,江竹筠从未有过半点不如人。

1946年在重庆,激励了无数学生,让国民党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挺进报》便是江竹筠的手笔。

重庆的地下工作充满艰险,敌人眼线遍布,紧张的气氛终日围绕。

幸运的是,此时的江竹筠不是一个人,除了信仰一致的同志,还有爱人彭咏梧,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彭云。

可这样的温馨维持了不到两年。

1948年初,彭咏梧牺牲,江竹筠拒绝了组织要她做较为安稳的工作的安排,毅然决然地接手了彭咏梧的工作。

不幸的是,江竹筠没过几个月就因叛徒背叛,被敌人抓进了渣滓洞。

敌人迫切地想要通过江竹筠的嘴知道共产党的消息。

他们以为这个年轻的女人,在见识过其丈夫头颅被砍下示众的惨状之后,会怕得不行。

可他们没想到,江竹筠的革命意志不是敌人的刑法能撬开的。

大特务徐远举把渣滓洞中几十种酷刑都用上了,不仅没把她打倒,反而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

没让敌人得到半分党的情报不说,还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送出了一封托孤遗书。

江竹筠一直都知道,自己处在危险当中,于是早在儿子彭云不到两岁时,便将他交给了彭咏梧的第一任妻子谭正伦,这才没让敌人有机会用儿子做威胁。

谭正伦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没有辜负江竹筠的委托,保住了彭云,还将彭云视如己出,教养得很好。

只不过江竹筠费尽心思送出来的遗书中,所提到的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在彭云长大之后却并没能达成。

学有所成,却远在美国

违背母亲遗愿,学成以后赴美深造,再不回国,江姐儿子彭云如此行为背后,是否有苦衷?

1949年8月27日,江竹筠在暗无天日的渣滓洞中,以筷子为笔,以棉花灰烬为墨,满怀期盼地写下。

“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彼时失去父母的彭云不过两三岁,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养母谭正伦陪伴在身边,关于母亲的点滴,也是从旁人那里得知的。

虽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却继承了父母的那份聪明才智,上学时期成绩一直都不错。

明明还只是个中学生,可彭云的生活注定了会与旁人有所不同。

大家知道他是江竹筠的遗孤,对他格外地照顾,从学校到政府,都对他很是重视,大家把对江竹筠的敬佩之情转加到了彭云的身上。

换作旁人也许会被这份优待迷了眼,但彭云没有,他依旧做自己,努力学习,不骄不躁。

19岁时彭云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所邓公口中的第二个黄埔军校,能进去的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1970年毕业之后,彭云开始了工作生涯,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把握住每一个深造的机会。

1977年,彭云成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生,不久后更是有幸成为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赴美国继续深造。

人生至此,彭云仿佛正在按照母亲的遗愿成长着,成为了于国有用的人才,可是留学却成为了这件事情的转折点。

尽管中国与美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存在着巨大差异。

可却一点没影响彭云追求进步的脚步,他在美国顺利读完博士后,还成为了当地大学的教授。

彼时彭云之所以留在这里,是因为他所研究的计算机专业,在美国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本着对学术的钻研,他选择留在美国研究。

可他这样的选择在后来也让他承受了不少非议。

爱国之心从未动摇

江姐儿子定居美国,记者特意问他“是否经常想着回国”?他只回了两个字,并称自己只完成了母亲遗愿中的一半。

当人们知道革命英雄江姐的儿子,竟然定居美国的时候,大多不能理解,觉得彭云就应该报效祖国才是。

在得知江姐的遗愿中还提到让其建设祖国之后,更为不忿,不明白彭云身为烈士遗孤,明明是祖国不可多得的人才,怎会一心留在美国。

在彭云2008年回国时,还有记者专门采访了他,问他“是否经常想着回国”。

对此彭云没有答复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语气甚是无奈地说自己老了。

其实1987年时,彭云也曾回国工作,还在中科院软件所任要职,可是随着他的论文在美国引起重视,彭云便选择二次赴美。

在上个世纪末,彭云成为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终身教授,这无疑是个很好的机遇,他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来。

可年轻时总想着多学点东西报效国家,回首时却发现,还没研究出什么成果自己就老了。

多年过去,彭云的事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突飞猛进,而他本人早已年逾花甲,不再年轻,没有了曾经的拼劲。

这才有了他口中的“已经老了”,回国是有心的,但报效已是无力。

不是他不想回到祖国,而是他不知道这样的自己,回到祖国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于是才选择留在美国。

所以此次采访,他还对记者说道:自己只完成母亲一半的遗愿。

但祖国一直都在他的心中,时常回国祭奠父母的时候,他也曾领略祖国如今的和平壮美。

彭云虽没能完整完成江姐的遗愿,可是他将这份期盼寄托在了儿子彭壮壮的身上。

彭壮壮说,奶奶的遗书他读过很多次,他能深切地体会到信中饱含的深情。

于是2001年,彭壮壮在美国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对于儿子这样的选择,彭云一家大力支持。

归国后的彭壮壮真正做到了江姐想要的以建设中国为志,这应当也算间接地完成了江姐的遗愿吧。

0 阅读:79

大国知史

简介: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