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曾经介绍过一些反写或者倒写的汉字,如倒写的“凹”读nà,就是倒挂的凹形;反写的“可”为“叵”;反写的“亡”字还是“亡”等等。今天再来介绍一个反写的汉字,看起来就像两个镜像汉字一样。

第一个字:㡭,读作jì(读音:记)。
《说文解字》解读说“繼,续也。从糸。一曰反(反写的㡭)为繼”。意思是说:继,指续丝。字形采用“糸、”会义。一种说法认为,将反写的“㡭”再反写就是“继”(繼)。

《说文解字》
许慎给出了两种解读,一种是“㡭”这个字是“继”字的初文。也得到了大部分现代文字学家的认可。何琳仪认为:其形象四糸相连,故有继续、连续之意。

另一种说法认为:“㡭”是“绝”字的反写,让我们来看看下图“绝”字的演变就明白了。二字一为继续,一为断绝,字形相对,含义相反。

“绝”字演变
继,繁体写作:繼,金文字形是由被切成两段的丝线的样子,再加上表示两截的“二”字组成,整体表示将两截被切断的丝再连接起来。篆文字形增加表示完整的丝线的“糸”作为边旁。

“继”字演变
在古代,“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汉字汉语,是偷换概念。繁体的是华语,简体的是中文,比这更早的,那是篆书,所有这些都属于中华道家字,是早期道家哲学体系发展出来的,是从根部发展出来的,不要给人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