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学历顶端的博士都被分为三六九等,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笑霜聊课程 2025-02-22 19:26:31

这几年很多高校招聘的时候都会对博士毕业生求职者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基本为论文数量、论文影响因子(也就是论文质量)、参与或者申报的项目数量等,根据这些依据将博士毕业生们分为A、B、C、D和其他等级,不同的学校叫法不一样,有些叫做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等。

我在某高校的招聘告示中摘出来一段关于等级如何划分的说明:

博士应聘者根据综合评价分为A、B、C、D类,共4类。

A类:在本学科领域取得高水平代表性成果,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具有获得国家级项目的能力;或优势特色学科急需的相当水平人才。

B类:在本学科领域取得较高水平代表性成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的能力;或重点学科急需的相当水平人才。

C类:符合学校和合作企业、医院岗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D类: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就两个:

第一,这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基本都接近满编状态,只能是退休一部分进一部分,高校对人才的需求量降低,有限的编制数招聘肯定是优中择优。

第二,近年来的扩招,扩招使得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大幅攀升,物以稀为贵,人多了,岗位少了,所以出现一个岗位多人竞争。

该怎么办?

第一:靠导师,大老板的人脉都很广,只要导师愿意帮助你,那么工作无忧。

第二:提升自己,多发文章,多出成果,向第一梯队博士奔。

第三:降低预期,985不行就看211,211不行就看普通本科,普通本科不行就看高职。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