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大量投资,从乌学到很多军工技术,中国为何不帮乌克兰?

猫爷进渔场 2025-03-12 14:02:5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2002年3月3日凌晨5时,一艘锈迹斑斑、千疮百孔的庞然大物,在6艘拖轮和1艘引水船的引领下,缓缓进入大连港内港,靠泊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就此结束长达15200海里、耗时123天的艰难航程。

这便是中国从乌克兰购来瓦良格号,初次在大连安家落户的场景。

同时,这也是乌克兰近些年频频向中国输出军工技术的一个缩影。

作为回报,中国近些年也将大批大批的投资带到乌克兰各大领域。

农业、基建、能源...随处可见两国的深度分工合作、互惠共赢。

于是在中乌关系“如胶似漆”的背景下,当俄乌战争爆发时,国际社会频频侧目东方大国,想要看看中国如何在两国之间抉择。

但让人意外的是,中国从头到尾都未有过站队乌克兰的迹象,这是为何?

投资乌克兰

提及中俄关系,外界往往会用友邦、朋友,甚至同盟等字眼去形容。

两国合作往来几乎覆盖全行业、全领域,领导人之间往来交流亲密,在国际舞台,中俄更是屡屡绑定成为利益共同体。

中俄距离盟友,一度只差一纸书面宣言。

但殊不知,在中俄友好的背后,中国与乌克兰的关系同样可以用极其亲密去形容。

单从两国合作角度来看,自2012年签署《中乌友好合作条约》以来,中国企业在这片土地上砸下的真金白银,足以让全世界感到震惊。

以农业为例。

中粮集团2014年用19亿美元吞下乌克兰最大农业公司Nibulon的51%股权,瞬间解锁300万公顷黑土地。

这相当于把10个海南岛铺满小麦田,每年吐出的800万吨粮食能装满2.4万列中欧班列。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粮集团在尼古拉耶夫港建起的“粮食丝绸之路”,18座筒仓高耸如导弹发射井,全自动的装卸系统直接导致当地农民学会了一句中文:“您的顺丰专列已发车”。

不过,这比起重庆粮食集团的操作还是略显保守。

该集团2016年在文尼察州搞的农业实验项目,把3万公顷农田变成智慧农业试验场。

山东寿光的蔬菜大棚嫁接乌克兰黑土,河南的无人机喷洒用于消灭本地瓢虫,给每头乌克兰大白猪戴上华为运动手环。

这些吃着转基因玉米、每天被计步器监督的乌克兰猪,出栏后将直接输送至重庆各大火锅店。

基建领域,中国“基建狂魔”的本色在乌克兰也彰显的淋漓尽致。

当基辅市民在焕然一新的地铁站自拍时,他们或许不知道,脚下纵横交错的地铁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

中国电建2017年接手的基辅地铁改造工程,创造了堪称“苏联遗产修复计划”的样板。

把斯大林时代的手摇式电梯换成上海三菱电梯,让平均年龄68岁的苏联信号系统接入扫脸系统,用盾构机在地下通道雕出巴洛克风格穹顶...

这些操作,直接导致乌克兰地铁票价20年来首次涨价。

除此之外,乌克兰能源和远洋运输领域也处处能见到中国印记。

2021年,中国能建在乌克兰建起太阳能矩阵,把切尔诺贝利的阴影变成了绿色能源试验场。26万块光伏板沿着第聂伯河铺展,远看像给乌克兰大地贴了张银色面膜。

这套装机容量800兆瓦的“光之长城”,承包了哈尔科夫60%的居民用电。

而在克里米亚半岛,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原本只是计划建个粮食码头,结果硬生生拓展成“东方直布罗陀”。

12个泊位能同时停靠辽宁舰级别巨舰,全自动装卸系统让货物吞吐量飙升至6500万吨/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这个港口更是成了国际观察员的“安全屋”,没有任何一方敢在印着“中国交建”四个大字的港区扔炸弹。

从农业到基建,再从能源到远洋运输,乌克兰各大领域已能随处发现中国企业的投资。

而在中国的投资在乌克兰遍地开花的时候,乌克兰也在努力向中国输出着自己为数不多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军工。

军工技术

1991年寒冬,当莫斯科的红旗缓缓降下,乌克兰意外发现自己成了“军火暴发户”,

继承了苏联35%的国防工业体系,包括3594家军工企业和300万产业工人,这规模搁现在相当于同时拥有半个洛克希德·马丁+半个通用动力+小半个NASA。

更夸张的是,当年苏联把最敏感的装备都部署在乌克兰,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设计局掌握着T-64坦克的核心技术,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厂能造航母,南方机械制造厂甚至握着SS-18撒旦洲际导弹生产线。

这种天降横财式的技术遗产,配上基辅理工学院、哈尔科夫国立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学府持续输出的人才,让乌克兰的军工厂商在90年代如同开了科技外挂。

但除此之外,乌克兰几乎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经济、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在国民温饱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乌克兰走上了一条拿军工技术置换资源的道路。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中乌军工合作的经典案例,莫过于瓦良格号在中国的涅槃重生。

1998年,当澳门创律集团以2000万美元买下这艘生锈的钢铁巨兽时,谁也没想到船体里还藏着23吨设计图纸。

这些被乌克兰工人用油布包裹塞进舱室的宝贝,后来被证实是1143.6型载机巡洋舰的全套技术资料。

随后在中国邀请下,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老厂长马卡洛夫,亲自带着36名退休工程师组成技术观光团,以旅游签证形式分批来华,在大连船厂隔壁的专家村里,手把手教中国工人处理舰体焊接变形难题。

这还不算完,中国的首艘航母尚未出世,乌克兰又“送”来了燃气轮机技术。

2000年初,中国为打造新一代驱逐舰遍寻合适动力系统,最后相中了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局的UGT-25000燃气轮机。

但这场交易差点被美国搅黄,CIA特工假扮中东商人试图高价截胡,乌方谈判代表瓦列里·巴比奇急中生智,把核心图纸拆分成农业机械改良方案和电站设备图纸两批运输。

这批用拖拉机零件包装箱装运的工业机密,途经罗马尼亚、土耳其的陆路辗转半年才运抵中国。

最令人称道的是,乌方不仅转让技术,还派来27人的技术疗养团常驻陕西柴油机厂三年,有位叫安德烈的专家甚至在西安结了婚,就此在中国安家落户。

站在2025年回望,这些技术合作的遗产仍在持续发挥效力。

辽宁舰的改造经验催生了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UGT-25000的国产化型号装备了最新055型驱逐舰,还有后来从乌克兰引入的野牛气垫船,成功与中国的人工智能导航结合,催生出了中国最大吨位的气垫船。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年那些来华的乌克兰专家,不少人如今在深圳前海开起了军民融合咨询公司。

正因如此,当俄乌冲突的战火在顿巴斯平原上绵延时,国际社会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向东方偏移,并忍不住发出疑问。

那个在乌克兰投资遍地,又充分吸收了大量苏联时代军工技术的东方大国,为何不帮乌克兰?

为啥不帮?

站在中国的角度而言,将自己从俄乌战争中抽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尊重主权和国际法的角度,中国始终强调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

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一直呼吁各方严格遵守国际法,避免采取双重标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因此,中国不会通过军事援助的方式介入冲突,以免破坏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这种立场符合国际法的平等适用原则,避免了因偏袒一方而引发的法律和道义争议。

通过坚持这一立场,中国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避免因军事介入而破坏国际秩序,同时也能够从实质上为双方停战提供环境条件。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出路,这是中国不可能站队乌克兰的又一原因。

我们多次呼吁俄乌双方尽快恢复直接对话,推动局势降级缓和,最终实现全面停火。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从事实来看,中国在冲突期间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医疗物资、食品和其他救援物资。

这种援助方式既体现了中国对乌克兰深陷战争的人文关怀,也直接表明了中国不可能直接介入战争的立场。

况且,站在避免卷入地缘冲突的角度,中国也不可能在俄乌之间做出选择。

中国坚决反对将俄乌冲突视为阵营对抗的一部分,我们不参与任何阵营对抗,也不支持将冲突扩大化。

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合作,同时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乌克兰保持着良好关系。

通过保持中立,中国能够避免因军事介入而损害与双方的关系。

而一旦中国选择帮助乌克兰,无疑会将俄罗斯这个最大的盟友推开。

届时一旦俄乌战争落下帷幕,中国势必迎接俄罗斯的怒火,从而改变中俄联手抗衡美西方的大好局面。

参考资料

王佳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合作研究[J].中国商论,2021,

中国军工掘尽“乌克兰红利”[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4

0 阅读:20

猫爷进渔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