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那些年的招聘干部故事八十八

奇章有吴璨 2024-03-15 01:18:35

杨家沟干坝子,名符其实无水源保证的地方,田土种庄稼,靠天落雨才有收获。望天田,天旱光眼看,锁石骨土,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团糟。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田土一家一户经营,精耕细作,杂交水稻良种推广,粮食产量提高了,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了余粮,但经济缺乏,增加农民收入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乡村干部从安排农活转移到指导社员发展经济致富方面来。

黄龙乡政府根据杨家沟村修建水库沟田淹没,田少土多,土质适合栽桑养蚕实际情况,全村发展大行桑,争取户均一张蚕,人均纯收入增加伍佰元。农户土边原有桑树,大多老化,叶片小,需要重新育苗栽植,嫁连。乡政府提供桑种,要求各个合作社自己育苗,育好苗分给社员栽,实行了几年,年年育桑苗不见桑树。

以前集体生产,可以统一育苗,统一栽植,统一嫁连,集中喂养。田土下放农户自主经营,乡村干部管不到那家经营什么,农户只要送了公粮征购,上交提留款,自由耕种,不能强迫社员种植什么农作物,经济作物。

杨家沟村支部开会研究决定,各社发展几个养蚕大户,养蚕大户见到成效后,再分到各家各户来栽,让先进带动后进,共同栽桑养蚕,增加收入。

我们到干坝子社,干坝子缺水,适合田土全部栽桑养蚕。征求了几家人的意见,都不想带这个头,队长杨仕伦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带头结扎,留下后遗症,起了亏,带头作用受损,普遍不走前不走后,骑个毛驴走中游,看其他社怎样再发展,育苗工作不好落实。

杨支书和我商量找杨昌洞的养子谢三娃来育苗,育了苗在他家栽植,培养几家大户,带动其他户栽桑养蚕。

杨昌洞在一九五0年解放时,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帮助土改工作队,打土匪斗地主,转战几个区。土改结束分配到兴隆供销社工作,三十多岁,未婚,经人介绍谢家半边街一个妇女队长,二十多岁,一心为集体,忙前忙后,与他般配,结婚无子女。谢大婶将娘家哥哥的儿子过继为儿子,姓杨,读书不行,和谢大婶一起参加集体生产,二个全劳力,挣工分。

杨昌洞在供销社任门市部营业员,喜欢喝酒,稀里糊涂,年年差钱,工资全部贴进去不说,还要他老婆儿子农业社年终结算收的劳动分红款,还他欠的钱,继子杨三娃有意见。兴隆供销社领导鉴于杨昌洞无文化爱喝酒,安排到农村搞多种经营,发展药材,广柑。供销社成立水果站,保管员,守窖。

杨三娃二娘母在农业社出全勤挣工分,粮食有结余,年终结算收钱,在谢家的父亲弟兄帮忙下,修了四排三间大瓦房。

杨三娃在集体生产做活路的时候,和本队的一个姓杨女青年产生了感情,招来了杨家的反对,同姓人不能结婚,杨三娃就改回了谢姓,和杨家姑娘结了婚。杨支书觉得谢三娃灵和,肯干,叫他育桑苗,育好了分给各家各户栽。

杨家沟村经过封山育林,柏树,桤木,杂树茂密,杂草丛生,有一种刺树开着黄花,形状像海星,顽强地生长在瘦脊山坡上,开得灿烂,引得赶场的人驻足观看。

草丛生长一种刺果冷蛮子,红艳艳,密集,小粒,溜溜园,摘一颗吃,酸甜带涩。又叫行军粮,蜀国丞相诸葛亮行军,采集作为军粮。老百姓饥荒年月采摘充饥。粮食丰盛了,人们对此不屑一顾,小孩子看其鲜艳,好奇,摘食涩口,弃之。冷蛮子从冬到春,一丛丛,一簇簇,红艳艳,点缀山林,悦眼。

杨昌洞的妻子谢大婶高瘦,生产队妇女队长,两条花白的辫子拖到腰间,自豪的摆来摆去。我们是认识的,杨昌洞在水果站,逢场天送洗好的衣服和炒好的胡豆,豌豆,花生,然后带走换下的脏衣服,不吃饭,留她吃饭说道:“吃你们有钱人的饭,耽搁我无钱人的活路”。

我们走到谢大婶家里,堂屋里铺了一张床,侄儿结婚后就分家了,一个人独自生活,种承包地,上坡扛一把锄头,背一个背篓,身后一个黑猪跟着,一天忙着农活。晚上黑猪在床边睡,喂到二百多斤,自己吃一半,卖一半给杨昌洞还账。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谢三娃过继过来给姑姑养老,应该和他姑姑在一起不分家。谢三娃个子不高,精明,头脑灵和,土地下放,食品站收猪,他帮食品站找猪,走家串户,农户交一头猪给食品站,他得一头信息费,积毛成裘,一年下来一大笔钱,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

谢三娃的妻子荅应不得行,没时间,谢大婶经杨支书劝说,承担了下来,将所有田土都来育桑苗。我们经常到她家,帮她平地,下桑种,盖麦草,有时就在她家吃饭,她带信叫杨昌洞回来。杨昌洞守窖,没有其他工作,他回来的时候肩挎一个军用背壶,里面满满一壶白酒,一路走一路打招呼,抽烟摆龙门阵,中午才到家。

杨支书招呼:“老辈子,辛苦了,上座”,他笑咧咧上桌和我们一起喝酒,“耶,小吴娃吗,当起脱产干部来了”。

我给杨支书介绍高中毕业,在供销社水果作临时工,他在水果站负责保管广柑,在一起工作大半年。“我还是招聘干部,农村还有承包田土,半个脱产干部”,我讷讷自卑地说,"不怕,认真搞工作,正式不正式无所谓,我还是从临时工转的正",我赶紧说:“要得,我肯定要搞好工作的”。

我们招聘干部,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随时严格要求自己,乡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坚决不打折扣完成,常年累月跑田坎,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以工作实效赢得领导的信任,群众的欢迎喜爱。

“杨叔叔,好久才退休呢”,我知道他六十岁了,顺口问了这个话题,桌子上都不说话,沉默了好久。“喝酒,喝酒”杨昌洞没有正面回答我,谢三娃的老婆在灶屋烧火,也立起身来听。看样子她可能怀起了小孩,头一个是一个女娃儿谢洋,我们在喝酒,喝酒声中结束了中午的吃饭。

我和杨支书一起回乡政府的路上摆起了杨昌洞的龙门阵。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公职人员年满六十岁退休或者五十五病退,可以让一个子女接班,成为公职人员,因此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龙生龙凤生凤,耗儿的儿子会打洞”。杨昌洞准备让谢三娃接班,可是谢三娃为了结婚把姓改了,而且对谢大婶不好,结了婚就分了家,不帮忙做活路,只忙自己的事。

有一年红五月抢收抢种时节,又要栽秧,又要割麦,一日春耕百日忙,人人都为栽秧忙。下雨天,放水埝田,谢三娃只管自己积水埝田,不管谢大嫂的田,雨水一停,田里的水也漏完了,那一年谢大婶秧未栽上,粮食也欠收。

平时对杨昌洞喝酒也是热潮冷讽,“一天喝马尿,误事,眼睛不亮,到处上当”,杨昌洞知道了不高兴,不愿意让谢三娃接班。

谢三娃的老婆怀上了,谢大婶和杨昌洞一直求情,要杨书记高抬贵手。赶场天,杀一只鸡,割了肉摆一桌,请村干部喝酒,说带舅子的儿子,就是续香火,前头生了一个女子,无论如何要情,放一马,超生一个孙子,罚款准备起的,不会让村干部为难,他们交罚款。

后来,谢三娃夫妻如愿生了一个男孩,杨昌洞给钱交罚款,但取名为谢林。这就彻底得罪了杨昌洞,反目成仇,形同路人,也不提退休顶替的事情,有好事的人喝酒劝杨昌洞,杨昌洞一句话顶起:“我又没接那个的班,有本事,自己靠自己”。国家不实行接班政策,打破铁饭碗,实行考试竞争上岗,此事不了了之。

谢三娃帮食品站联系肥猪,从中找到了道道,知道奥秘,供销关系熟悉了。办了一个个体执照,自己贩卖生猪,交岳池县肉联厂,赚了一些钱。有一年冬天晚上贩运生猪,黄龙公路窄,泥结碎石路滑,车翻了,猪跑了,谢三娃也死了。

杨昌洞把谢大婶带到身边,一起生活,不做农活了。兴隆供销社看他年老,在生产资料库房安排了二通房子给他居住。谢大嫂二条白毛辫搭在背上,对襟长衫,还是养一头黑猪,跟在她身后,一群小孩跟在后面,谢大婶一边招呼黑猪,一边招呼小孩。

杨昌洞还是三天二斤酒,一顿三杯,不是干葫豆下酒,而是腊肉下酒。喝了酒,滕椅上打瞌睡。

0 阅读:0

奇章有吴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