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超过一半的铜都供应中国,仍然不够!为何我国这么缺铜?

沧海阅览 2024-06-26 18:31:1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对于铜的需求量可以说是巨大的,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铜都供应给了中国,但仍然不够我们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铜的需求量如此大?为何国内的铜资源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我们的市场需求?

信息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双碳政策利好铜产业,“铜博士”将驶入新赛道

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

铜作为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它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优异的导电性、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电力、电子、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宠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铜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消费国,我们对铜的需求之大远超其他国家,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如新能源、高端制造、5G通信等都离不开铜的身影。

以新能源领域为例,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平均用铜量是传统发电系统的8-12倍。

根据推算,中国2025年充电桩耗铜量将升至3.13万吨,较2020年上升接近5倍,2030年充电桩耗铜量将达到5.35万吨。

这些数字背后是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清洁能源正加速替代化石能源。

而铜,正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幕后英雄”。

除此之外,不仅是在新能源领域,铜在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中也不可或缺,无论是家用电器、工业机械还是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的发展中,铜都是关键材料。

可以说,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处处都有铜的身影。

正是由于铜的特殊地位,我国对铜的需求才如此巨大,去年,中国的精炼铜消费量达到了1522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56.2%。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周期之王”回归?小心!铜价已进入完全超买区域

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即便是全球超过一半的铜产量都供应给中国,却仍然不够用。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们常常听到“缺铜”的声音了,目前为止,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那么,为何我国的铜产量这么低呢?

信息来源:

界面新闻:中国探明世界级铜矿 降低铜原料对外依赖度?

开采难度大的中国铜

中国铜资源的现状,可以用“雾里看花”来形容。

我们的表面上看铜储量十分丰富,据自然资源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探明铜资源储量达到3495万吨,位居全球第六。

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些数据时却发现问题重重。

首先,我国铜矿的品位普遍较低,数据显示,中国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甚至不及南美洲铜矿矿渣的水平。

品位在1%以上的铜储量也只占总储量的35.2%,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开采和处理更多的矿石才能获得同等数量的铜。

其次,我国的铜矿大多分布在山区,开采难度大且经济价值有限。

目前,储量在250万吨以上的大型铜矿寥寥无几,而这些矿床大部分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

这导致开采成本高昂,许多矿山难以实现盈利,据估计,在我国现有的铜矿中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仅占25%左右。

以西藏的多龙铜矿为例,多龙矿集区分多个分矿区,加上多不杂、波龙两个矿区此前已经探获铜金属量700多万吨,整个矿集区铜金属量已超过2000万吨。

然而由于多龙矿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开采难度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一旦开采可能会对当地的水源、土地、野生动植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依赖进口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铜精矿进口实物量为2754万吨,同比增长9.1%。

这一比例远高于铁、铝等其他大宗金属,而我们进口铜精矿的主要来源国则是秘鲁、智利和墨西哥等南美国家。

高度依赖进口意味着我们在铜资源问题上缺乏话语权,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铜资源的现状可以概括为“有矿难采,缺矿靠进”,我们拥有丰富的铜储量,但受制于矿石品位低、开采难度大等因素,国内供给增长缓慢。

那么除此之外,铜资源短缺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连锁反应呢?

信息来源:

金融界:供应缺口再现,铜市酝酿春季攻势?

铜资源短缺带来的连锁反应

铜资源的短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首当其冲的是国内市场的供需失衡,由于国内铜矿开采难度大、产量增长缓慢,大量的铜资源随着出口产品而“流失”海外。

这导致国内铜供应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旦出现波动就会引发市场震荡。

更棘手的是铜供应的不确定性扰乱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上游企业凭借对铜资源的掌控,在铜价上涨时肆意哄抬价格,下游企业则不得不被动接受,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

这种成本,最终往往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而对于下游企业来说,铜价的高企还带来了另一个诱惑,那就是偷工减料,一些不良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使用劣质铜,甚至用铝代铜,生产出质量低劣的产品。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全球视角来看,铜资源的供需失衡已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2023年全球铜矿供应过剩19.7万吨,但是2024年转为短缺43.5 万吨。

这一缺口主要由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铜资源大国弥补。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浪潮的到来,铜的需求增速有望超过供给,这意味着未来全球铜价可能会长期处于高位,铜资源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我们需要应对铜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和供应风险,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和技术实力,在全球铜资源版图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总的来说,铜资源短缺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国内产业链的震荡,自然也有全球供需格局的变化。

如何在这场博弈中保护自身利益,确保经济安全,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审慎应对的问题。

如何确保铜资源可持续发展

面对铜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确保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要加大国内铜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虽然我国铜矿开采难度大,但并非没有突破的可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难选铜矿石的分选技术来提高铜精矿产量,同时也可以加强与民间资本、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勘查开发效率。

总之,要想方设法提高国内铜原料的自给率,降低对外依存度。

其次便是要优化铜冶炼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要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另一方面,国家也要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铜资源的开发和贸易,提高国际话语权。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完善铜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再生铜产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生铜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们要健全废旧金属回收体系,推动“城市矿山”建设,提高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再生铜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安全。

最后,我们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铜资源的全球布局,在加大国内勘查开发力度的同时,也要积极与智利、秘鲁等铜资源大国开展务实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

对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我们则可以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其开发铜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保障铜资源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在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精准发力。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布局,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全球合作,我们最终才能实现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结语

铜这种不起眼的金属,却牵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

从5G建设到新能源革命,从高端制造到国防科技处处离不开铜的身影,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铜资源供给却捉襟见肘,高度依赖进口,供需失衡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这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审时度势,未雨绸缪,通过加大勘查开发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循环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举措。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铜发展一定能够打破眼下局面,从而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2 阅读:928
评论列表
  • 2024-06-27 13:41

    一铜天下需要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