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拟题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知行合一,贵在行之
1927年,晓庄师范举行开学典礼。校长陶行知在会场挂了一副对联: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这副对联,表达了陶行知一贯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可以说明:知行合一,贵在行之。
刘向有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贤人智者,一直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
或有人言,光是“行”是不够的,还应该“知”。此说不无道理,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而改革开放的成功也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行是知的前提,也是知的检验标准。知行合一,贵在行之。有行动,理论才能日渐完善;没有行动,再好的设想也不过是水月镜花。
正是因为了明白了行动之可贵,无数名人才愿意躬身实践,笃行不怠。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查看虾的动态;徐悲鸿为了画好奔马图,常在操场上细致观察马匹奔跑;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在实践中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最终绘就出了不朽的传世经典。
相反,若只是片面“学”,而不愿意躬身实践。那么,所学的东西,不过是“条条框框”,并无益处。所以,老农要嘲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而大众会对“纸上谈兵,祸国殃民”的赵括深恶痛绝。只有那些勤于动手,躬身实践的人,才能获取真知,赢得尊重。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观察狮子;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报名参军,上战场体验战火。他们以“行增“知”,以“知”长“才”,达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的境界。
放眼当下,一些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眼高手低,懒于实践。他们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做起事来却笨手笨脚。这样的状况,颇为可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乐于实践才能增见识,长才干,才能让年轻人更好更快成长,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是终结境界,也是最高目标。因此,知行合一,贵在行之。让我们践行中庸理念,去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成为眼中有光、脚下有印的大写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