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23世界日,除了让大家更关注阅读这个事情,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图书促销的重要时间。每年大象都会准备书单推荐给大家,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准备了不同类型的书推荐给大家,可以提前加购,价格划算的时候统一结账。
聊拉美的书本来就少,能聊拉美物质文化的更好,更不要说好的书。这本书以往对于拉丁美洲的关注多聚焦于政治、思想角度,本书则围绕食物、衣着、住所和城市规划等物质生活的核心内容,重新审视了该地域过去五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并从物品角度出发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期方式:
前哥伦布时代的自给自足的物品世界;16世纪欧洲入侵后的“接触物品”时期;16世纪70年代起的“文明化商品”时期;19世纪拉美大部分地区独立后的“现代化商品”时期;20世纪初开始的“发展中商品”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全球化商品”时期。
为观照拉美近现代历史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这种方式是近年比较有意思的历史分析思路。
物质文化在拉丁美洲这种殖民和后殖民过来的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因为需要从两个,甚至三个视角来看待物质参照物。在这些社会中,权力和时尚的参照物往往是由外国人确立的,殖民地或国家内人们的地位和声望则受到阶级和种族拼图的强烈影响,而阶级和种族的磋商由于其模糊性而变得更加重要。
比如食物和衣着在前殖民时代和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从各种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四个相互交织的主题贯穿了过去五个世纪拉丁美洲物质文化和消费的发展:供应和需求;消费与身份的关系;仪式对于消费的重要性;以及殖民与后殖民权力在消费中的关系。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严耕望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严耕望先生的多位学生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严先生的授课讲义,整理成这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严耕望先生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术界憾事,《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虽为严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授课撰写的讲义,然已足见先生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思考与研究,亦是严先生唯有的一部从上古至清代,完整论述中国政治制度的专著。
因为这个学术话题不属于显学,所以版本都比较少,大象选的这个版本是采用竖排繁体排版。
在标点符号上也采用传统样式,措辞属于半文白,阅读上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
排版总体来说比较疏松,所以阅读难度不算高,就算少看竖版的读者也能接受。算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必读书目,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大英帝国的兴衰这本书来自日常被骂的斯坦威系列,主打的就是一个浅显和流水账。虽然那样说,但是书的装帧和纸张都是不错的,比很多水书要更花心思。不过封面的英国皇家徽章(也是泛义的英国国徽)采用的是1837-1952的版本,可以说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一百年的版本。
书中以时间线将英国划分为8个主要历史阶段,展现了英国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近代早期、乔治王朝统治时期再到维多利亚时代及20世纪后的多彩风貌,将英国的兴衰变迁逐一揭示。
从书上我们可以知道其实英国在史前是和欧洲大陆连在一起的,正如黄种人跨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一样,英国迎来了凯尔特人的时代。
这也多少决定了后面几千年英国和欧洲之间的羁绊。
往后从罗马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伴随着战争融合成为大不列颠的共同民族群体。
失去北美其实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后来的崛起——工业革命,成就维多利亚时代。再到二战后英国仅仅保留了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地区,英国的历史其实一个小国到大国的奋斗史。
风雨平生 冯其庸口述自传因为大环境影响,目前自传类图书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难得,是不是真的值得一读,就见仁见智。本书为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先生口述,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录音后转换成文;经传主五次修改、最终定稿,并附加大量彩色、黑白图片。本书文笔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一部韵味悠长的口述自传,更是一幅真实再现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的历史长卷。
怎么说呢,商务出版社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都齐了,封面不错,封底让人恨不得撕下来。
真心希望出版社可以重视一下这个问题,虽然说现在的书都一般都是塑封的,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但是也不用印在封底啊。
冯其庸,1924年生,江苏无锡人,教授,知名学者,红学家。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红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主要著述,除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尚涉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其文章、专著、诗词、评批、文献加工整理,以及书信、收藏、绘画、摄影等,均收入三十五卷本《瓜饭楼丛稿》和十五卷本《瓜饭楼外集》。
至于书中的内容,就等大家自己看了自行判断吧。
珍珠在蒙古帝国:草原、海洋与欧亚交流网络这是一本有关政治,历史和贸易的书。虽然珍珠对于我们的印象是珍贵,可是在历史观念中珍珠真的不是一个重点,可能珍珠的药用价值反而更受重视。
从封面我们就能看出蒙古时期对珍珠的爱,这个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清朝的朝珠。珍珠的特别之处,最吸引人类的特质是它的光泽、反射率与透明度。这些独特的光学性质与珍珠的晶体结构和球状外观相关。晶体结构本身散射光,而球状外观使其反射的光芒看起来像是从珍珠内部发出的。
比如这个投机取巧的桥段,就是利用了珍珠的特性。而从珍珠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住对这种物质的“珍视”。
珍珠的贸易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交易物之一,作者托马斯·爱尔森检视了珍珠作为奢侈品和政治投资对于蒙古帝国的重要性(从帝国1206年建立,历经前所未有的扩张,到1370年分裂和衰落),由此追溯北方草原地区与南方海洋之间形形色色的文化和商业往来。
在本书中,爱尔森首先聚焦于珍珠的获取、呈现、再分配和政治上的重要性,以此显示形成如此广大的游牧帝国的过程中,如何要求对于尊贵商品的大量积聚、管理和移动,以及这一进程如何导致一种大陆性规模的新消费制度的生成。
元史因为其特殊性,研究者偏少,关于这方面的著作也不多,这本透过珍珠贸易来了解元史的书值得一看。
混知漫画·漫画中外历史对照最后说一本漫画,来自二混子的团队。按照时间线,精选200个历史课本知识点与重大历史事件做成一本书。
而且是一本非常长的书!
这个长可不只是5000年的事件长度,更是物理意义上的长。
“奏折”的方式展开,足足有五米长,从良渚文化到新中国成立,从苏美尔文明到北约成立,有着时间的上下对照,让我们对历史能有更立体的感知。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不错的读物。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