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送上飞机的那一刻,没人想到,这位年过八旬的前总统,竟然成了菲律宾政坛最危险的“火药桶”。不是因为他还有多少权力,而是因为他“太能撬动人心”。一封口信,一句“我想死在祖国”,就足以让菲律宾街头烽烟四起,军队按兵不动,政坛重新洗牌。马尼拉的街头,这些天不太平。标语、叫喊、抗议人群层层叠叠,像极了几十年前老马科斯政权快要崩塌时的景象。不同的是,这一次被送上“断头台”的,不是现任总统,而是前总统杜特尔特,一个在菲律宾拥有极高支持率的老人。
马科斯政府动用警方,配合国际刑事法院,把杜特尔特秘密送往海牙。消息一出,舆论炸锅。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老杜的女儿,亲自站出来,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对全世界说: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国家。这封信像火星落进了干柴堆,一瞬间点燃了民意。支持老杜的人不干了,军方也开始沉默不语。马科斯紧急下令军队“不得妄动”,背后藏着的,是他对局势彻底失控的恐惧。动老杜,引爆军心民意马科斯政府为什么敢动杜特尔特?有人说是因为国际压力,有人说是为了剿灭政敌。但更现实的解释是:他想彻底清场。问题是,动谁都可以,唯独不能动杜特尔特。这个人虽然卸任了,但在菲律宾的号召力还在。他的“铁血禁毒”虽然饱受争议,但在菲律宾底层民众心中,他是唯一敢动真格的总统。
一送他出国,火一下就点着了。街头的抗议越演越烈,老百姓喊着“把他还回来”,军方则开始“消极服从”。这不是普通的抗议,这是对马科斯政权合法性的集体质疑。军队是菲律宾政治的命门。历史上,老马科斯就是被军方抛弃后,仓皇逃亡。如今的小马科斯面对的,是一样的剧本,演员换了,剧情一样紧张。莎拉出手,信件传情也传威老杜虽然人在海牙,但他没有沉默。他通过莎拉这把“亲情传声筒”,把自己的声音传到国际社会。“我想死在祖国”,这句话听上去像是老人的哀求,但实际上,是一记重拳。它不仅打在马科斯的脸上,也打在国际刑事法院的脸上。莎拉的表态,不只是女儿的心情,更是副总统的政治宣言。她站出来,不是喊口号,而是释放一个信号——老杜不会认罪,家族不会低头,这场斗争不会结束。更妙的是,她这一招,还成功把舆论推到了国际层面。
国际刑事法院要不要继续审?舆论怎么平衡?菲律宾国内怎么稳?这一连串问题,全抛给了马科斯。而他,正在左右为难。马科斯找后手,军方却不听话眼看风向不对,马科斯开始“找后路”。他一边让军队“别乱来”,一边在内部调动人事,试图稳住权力根基。但效果并不理想。军方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他们没有公开造反,但也没有表忠心。有人分析,这不是马科斯政府“稳”,而是军队在观望。观望什么?观望谁能掌握未来的菲律宾。
而老杜家族,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深知军方是突破口。老杜的大儿子保罗公开放话:“如果父亲在海牙出事,我们会考虑非常手段”。这话听着像威胁,但背后透露的,是他们有这个能力。菲律宾政坛,就是这么现实:谁能掌握军队,谁就能稳住江山。这事儿要真说起来,不是法律问题,是权力问题。马科斯想一招清除政敌,结果把自己送上了火线。这不是政治斗争,这是赌博。老杜不是什么圣人,但他在菲律宾的影响力,确实不是马科斯能轻易撼动的。动他之前,得先看看自己有没有稳住军队的底气。莎拉这一招“传信”,不是在卖惨,而是在亮牌。她把老杜的意志摊在台面上,也把马科斯置于聚光灯下。局势走到今天,不是谁能赢的问题,而是谁输得起。菲律宾的这场“输不起的游戏”,才刚刚开始。这局不是马科斯输,是他自己把牌打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