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心还是假意?
文/衡茂
刘备白帝城托孤,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本人观点:刘备在白帝城是真心托孤,同时也给诸葛亮挖了一个坑。
首先来看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率领荆州兵马主力攻取樊城。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襄阳是曹魏重镇,不容有失,于是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救援曹仁,并以于禁为首督率七军(即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军队)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关羽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放水淹了七军,生擒于禁、庞德。然而,正当关羽进攻曹魏,激战正酣,收获颇丰,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刻,孙吴断然破坏蜀吴联盟协议,派兵偷袭、侵占了关羽的荆州大本营。从而导致了剧情反转,关羽败走麦城,功败垂成,被背信弃义的孙吴卑鄙的杀害。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南部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以给兄弟关羽报仇为理由和借口,挥兵东征孙吴孙权,发动夷陵之战。虽然诸葛亮等人是极力阻止,说现在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曹魏,收拾孙吴还不是时候。 但是刘备在张飞的怂恿下,头脑一热,在准备不充分、不冷静的情况下,就贸然发兵。刘备大军气势强劲,孙权见势不妙,就向刘备求和,表示愿意归还夺取的荆州之地,遭到刘备的断然拒绝。孙权求和不成后,无奈之下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统率三军,背水一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队的攻势。于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政权继关羽丢失荆州之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借着为给兄弟关羽报仇的理由,也算是师出有名。本想携蜀汉大军,期望一举扫平江东孙吴势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充实自己的实力。谁知道被陆逊火烧连营,惨遭失败,算得上全军覆没,蜀汉精英尽失。幸好诸葛亮事先安排,在赵云的接应下,刘备才得以解围,狼狈的逃到了白帝城。出征之前,信心满满的刘备,当此大败,恼羞成怒,急火攻心,一病不起。自觉时日不多了,于是派遣使者到成都,召集留守大本营的诸葛亮、李严等大臣到白帝城接受遗命。诸葛亮受令后,带领众人星夜兼程赶到白帝城,接受刘备托孤。
刘备是绝顶聪明的人,仁义的美名,广为人知,从而汇集了众多仁人志士在其麾下,进而成就了一番霸业。刘备深知,蜀汉政权,看似风平浪静,一致对外。其实内部是暗流涌动,东洲派、荆州派、益州派互相较劲。虽然表面上是荆州派占据了上风,但这是基于刘备带领的荆州派和东洲派,强龙压住了地头蛇,强行打压益州派的结果。然而被打压的益州本土派对外来的荆州派和东洲派,从心底里并不服气,并不认同和支持刘备匡复汉室的一统大业。稍有不慎,好不容易建立的蜀汉政权就会分崩离析,功败垂成。他也知道凭刘禅的才能,无力武力值还是治国谋略,都是不能服众的,根本不能平衡荆州派、东洲派和益州派三方势力,更是没有能力完成匡复汉室的一统大业。要想让刘禅在蜀汉政权的地位稳固,只有真心真意找几个文治武功和攻伐谋略出众,让众人信服而且忠心耿耿的能人与武将辅佐,才能成就一番。放眼刘备身边,这样的人才,首当其冲者,非诸葛亮莫属。于是当着风尘仆仆,一众从成都赶来的文臣武将的面,刘备首先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要他们(包括刘禅)当场拜诸葛亮为相父,以父亲之礼对待。
接着,刘备又声情并茂,老泪纵横的对诸葛亮说:“我有幸得到丞相的相助才成就了帝业,然而我这个人太重情义,做事太冲动,缺乏冷静,分不清轻重。心里光想着给兄弟关羽报仇,没有采纳丞相之言做好准备,就着急忙慌的领军找江东孙吴算账。要是当时趁着孙吴求和,愿意归还窃取的荆州之地,见好就收,也不至于到此地步。如今大败,丢掉了大家伙辛辛苦苦一起打拼,集赞起来的家业老本。我有错,我悔过,羞愧难当,但是悔恨莫及。现在我命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曹丕在丞相面前就是一个棒槌,丞相的才能甩曹丕十条街也不止。孙权在丞相面前就是一个渣渣,根本不值得一提。以丞相的才能和谋略,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了却我的生平大愿。刘禅生性软弱,丞相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觉得真的不可辅佐,则请丞相自立为成都王,只是希望你继续完成我未完成的匡复汉室的事业。”
诸葛亮听罢刘备此言,顿时手脚无措。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一听刘备当着众人的面这么说,就知道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刘备让自己的儿子拜自己为相父,如果自己取而代之,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自己辛辛苦苦竖立起来的贤相美名,岂不是化为乌有,自己扇自己的脸吗。于是深情满面的跪拜在地,当场表态:“陛下之言,让我诚惶诚恐。我即使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陛下的知遇知恩。陛下请放心,我怎么敢不尽全力,以尽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我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同时继续完成你没有完成的事业”。
于是乎,聪明绝顶的刘备真心真意的托孤,同时也挖了一个坑。同样聪明绝顶诸葛亮,却不得不跳进去,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事事亲力亲为,积劳成疾,累倒在北伐途中。
作者简介:
衡茂,四川盐亭人,情感咨询师。专注情感话题交流,情感文章创作、诗词创作、三国文化研究。
西凌诗社成员、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会员、绵阳西蜀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白云寺诗书画院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