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吃抗凝药,会不会缩短寿命?” 这可能是许多患者心中的疑问。有人担心长期用药会“伤肝肾”,还有人以为一旦吃上抗凝药,就意味着进入“倒计时”。
但事实恰恰相反——吃抗凝药的人,可能比不吃的人活得更久! 这听起来像个玩笑,但科学研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血栓,才是“隐形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而其中最危险的一环,就是血栓。
想象一下,你的血管就像一条水管,长期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就像水管里沉积的污垢,久而久之,管道变窄,甚至完全堵塞。
一旦血栓脱落,进入大脑或心脏,就可能瞬间引发中风或心梗,导致致命后果。
抗凝药物,就是用来防止“管道”被血块堵住的。如果你曾因房颤、深静脉血栓等问题被医生开了抗凝药,恭喜你!你正在减少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不是在“减少寿命”。
一个惊人的数字:抗凝药能降低30%-50%的死亡风险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服用抗凝药的房颤患者,中风风险降低了64%,全因死亡率降低了26%。 换句话说,不吃抗凝药的人,才是“拿命在赌”!
另一项针对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研究表明,坚持服药的人,五年生存率比未服药者高出近50%。这意味着,抗凝药不是在“耗命”,而是在“续命”。
停药,才是真正的危险有些人觉得自己“没啥感觉”,就擅自停药,这才是最危险的决定。抗凝药的作用是让血液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一旦停药,血栓可能迅速反弹,导致严重后果。
最典型的例子是房颤患者——这类人群的血栓风险极高,但症状往往不明显。
很多人以为“没事了”就停药,但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停用抗凝药后,90天内中风风险飙升至原来的5倍!
也就是说,停药三个月,你的中风风险可能翻几番,甚至直接危及生命。
有人因为抗凝药出血而去世?这是真的吗?的确,抗凝药的副作用之一是出血风险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因此发生严重出血。
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更安全的新型抗凝药,降低了出血风险,同时保持抗血栓的效果。
一项针对30万名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规范化抗凝治疗的人,比未接受治疗的人更长寿。
只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绝大多数人都能安全服用抗凝药,而不是“吃药等死”。
如何安全服用抗凝药,真正“延长寿命”?1. 定期检查:部分抗凝药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如INR值),以确保剂量合适,既防止血栓,也避免出血风险。
2. 避免随意停药: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否则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栓反弹,危及生命。
3. 注意饮食:某些食物(如大量绿叶蔬菜)可能影响抗凝药的效果,医生会告诉你如何搭配饮食。
4. 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或外伤:抗凝药并不会让你“血流不止”,但严重外伤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所以要注意安全。
抗凝药,不是“毒药”,而是“救命钥匙”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服用抗凝药,别再害怕它会“伤身”或“折寿”——科学早已证明,它能帮助你活得更久、更健康。 真正危险的,是该吃药却不吃,或者随意停药。
那么,现在你还会害怕抗凝药吗?或者,你会更加珍惜这份帮助你远离血栓的“生命保护伞”?
参考文献:
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23
2. 《柳叶刀》: 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