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航天的奠基人和领路人,钱学森的感情生活同样堪称完美!

睿昊聊历史 2023-06-11 02:40:09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太多的科学家们为这个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崇敬缅怀。比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中国气象之父”竺可桢、“中国核工业之父”钱三强……,他们都无愧于“民族脊梁”的殊荣。

钱学森

今天,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着重讲述钱学森同志光辉绚烂的一生,尤其是他与妻子蒋英那段神仙眷侣般的激情燃烧岁月。为了抵制抄袭和复制,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是吴越王钱镠的第33世孙。他的父亲名叫钱均夫,是一位思想开明和追求进步的民主人士;他的母亲名叫章兰娟,是一名知书识礼和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欺瞒哄骗和软硬兼施下,已经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经隆裕太后同意,清廷无奈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历史从此进入到了民国时期。

宣统退位以后,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却并没有终结。在此背景下,钱均夫继续在教育领域从事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宣传,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少年钱学森。难怪,他在回忆中多次表示:“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

得益于父亲钱均夫和母亲章兰娟的潜移默化,钱学森自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学习,成为了所有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完成中学课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轻松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主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钱学森入学后,竟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因而每次上课都选择坐在最后一排。不过,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过人的天赋,他每次考试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属于显而易见的学霸型人物。

早在1901年时,慈禧太后为了能让八国联军早日退兵,竟然派遣李鸿章和奕劻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从关税收入中支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按照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史称为“庚子赔款”。

1907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进一步侵占中国市场和提升国际形象,率先同意退还“庚子赔款”并且获得了国会的批准。不过,对于退赔款的用途却有着严格限定,除绝大部分用于兴建清华大学外,剩余部分则被设立为奖学金,专门吸引优秀青年赴美接受西方教育。

从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参加了“第七届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奖学金资格考试”,但成绩却并不理想。由于只有区区20个名额,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都会云集于此,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钱学森的多科成绩都不错,航空工程科甚至还获得了87分的最高分。但是,他原本最擅长的数学竟然大失水准,出现了生平唯一的一次不及格。

赴美留学资格考试虽然按照总成绩排名,但每科成绩必须及格,钱学森似乎错失了这次机会。不过,命运在冥冥之中却格外垂青他,格外眷顾他。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先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直接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作为此次考试的负责人,他敏锐地发现了钱学森在航空工程方面的天赋,而这一领域在国内依然空白,遂决定破格推荐入读美国麻省理工的航空系。

进入美国麻省理工以后,钱学森感受到了明显的歧视,几乎没人认为中国人可以在尖端领域取得成绩。为了让所有的怀疑者都闭嘴,他投入全部精力去从事学业,竟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便取得了硕士学位。

从麻省理工毕业后,钱学森考入加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还成为了当时航空理论权威专家冯·卡门的得意弟子。他不仅协助老师完成了许多的科研课题,而且还共同创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成绩面前,钱学森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再接再厉又提出了航空领域和火箭领域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尤其是,他的“薄壳体稳定性研究”论文彻底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从此开始与自己的老师冯·卡门比肩。

取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进入麻省理工任教,成为建校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不过,由于加州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更加精深,他还是回到那里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

1934年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在东普鲁士病逝,希特勒终于攫取了最高权力,驾驶着德国战车义无反顾地进入到法西斯独裁统治。为了彻底推翻《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他开始积极扩军备战,终于通过闪击波兰发起了二战。

战争初期,希特勒凭借自身实力和英法妥协,迅速横扫了整个欧洲大陆。不过,由于入侵苏联而导致战争陷入了僵持,纳粹德国开始格外关注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军事化,秘密研制了V-2型火箭希望扭转战局。

1944年9月,希特勒下令V-2型火箭空袭伦敦,立即就造成了同盟国的恐慌。不过,由于这款新型武器尚不完善,在安全性、杀伤力和精准度等方面都严重不足,经常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

横空出世的V-2型火箭明显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美国政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该武器的重要性,因而选择倾尽国力去推进“曼哈顿计划”。在此背景下,火箭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军事化明显滞后于德国。

1945年4月,在美国的默许下,苏军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率先攻入了柏林,俘虏了一大批的德国顶尖专家。之后,他们将纳粹多年以来的研究成果都转交于苏联,很快就发射了一枚射程达到600公里的火箭。

美国终于如梦方醒,强烈感受到自己在常规武器方面的劣势。为了赶超苏联,国会拨付巨资给国防部成立了火箭喷气推进实验室,下设了材料、结构、弹道和喷气四个小组,钱学森被任命为喷气小组的组长。

随着事业的不断成功,已经三十多岁的钱学森却依旧孑然一身,由于母亲章兰娟早已过世,父亲钱均夫不得不多次催促儿子。为此,多次要求他回国探亲,实则为了促成婚事。

钱学森是家中的独子,母亲章兰娟一直都想生个女儿却未能如愿,只好把蒋百里的三女儿过继过来抚养。蒋英被改名为“钱学英”,可没过两个月就哭闹不止,不吃不喝非要回家,过继之事也只能作罢。

在钱学森留学美国期间,蒋英也前往了德国留学,就读于柏林音乐学院。白天,她忙于练声、弹琴和外语;晚上,她沉迷于交响乐、歌剧和话剧。若干年后,还这样回忆:

当我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时,这儿也想听,那儿也想听,什么都感兴趣,仿佛掉到了音乐的海洋里,像海涛一样阵阵向我冲来。

期间,蒋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都屡获大奖。1946年底,她带着动人的歌声和美好的憧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一所音乐院校任教。

1947年时,钱学森回国探望自己的父亲,立即被要求参加相亲。在钱父的要求下,蒋英积极牵线搭桥做起了红娘,安排了两次相亲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频繁的接触中,钱学森和蒋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发现自己竟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媒人”。为了不错失姻缘,少言寡语的他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含蓄地询问“你跟我去美国好吗?”,竟然成功抱得美人归。

1947年9月,钱学森和蒋英的婚礼如期举行,两人在黄浦江畔的和平饭店正式结为了夫妻。婚后,她跟随他前往美国生活,还主动放弃了歌唱事业专心照顾丈夫,接连诞下了一对可爱的儿女。

在加州理工攻读航空理论博士期间,钱学森得到了恩师冯·卡门的大力提携,经常带着参加学术交流和社交活动。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走哪都带着妻子蒋英。对此,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这样回忆:

久而久之,我们全都爱上了钱太太。

伴随着“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政界和军界都趋于更加保守,甚至公开抨击白宫“和稀泥的行径无异于纵容共产主义势力渗透”。受此影响,杜鲁门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展现自己的强硬立场,要求对所有的外籍留美人员都进行一次“忠诚度”的甄别和测试。

经过相关部门的排查,加州理工化学系的苏联籍研究员威因·鲍姆被证实是一名间谍,一直在为母国刺探军事技术和情报。由于钱学森和此人的走动频繁,自然也遭到了中情局的秘密监视和公开侦讯。

最终,钱学森不仅被证实没有间谍行径,而且还被证实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在中情局的调查报告中,他被狠狠地夸赞了一顿,时任海军次长的丹尼·金布尔更是这样表示:

无论钱学森走到哪里,都足以抵得上五个陆战师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政治遏制、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胁的敌视政策,导致双边关系陷入冷战对峙状态。于是,作为掌握高精尖技术的科学家,钱学森也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五角大楼禁止他接触任何的科研项目,甚至还遭到了软禁。

在每个难熬的夜晚,当孩子们入睡之后,夫妻两人都会悄悄地欣赏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的交响曲。渐渐的,钱学森和蒋英都萌生了回国报效的强烈愿望。

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钱学森放弃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期许,否则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也许并不是杨振宁。而且,还有在美国的社会地位,还有每月2000美元的工资和1600美元的津贴,更有每年5万美元的科研奖金和美国绿卡。

由于高估了美国的所谓“民主自由”,过于乐观的钱学森没做太多铺垫就向所在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明确表示将要回国。可是,政府和军方都以各种理由阻挠,甚至不惜动用司法手段来限制离境。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态度,钱学森公开向媒体谴责了白宫和五角大楼的“过河拆桥”。在声明中,他语气异常强硬地表示:

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我都对这个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而且引以为荣。但是,如今最初“受欢迎”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唯一绅士一点的事情就是离开这里。

1950年4月,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两个孩子准备登船离境,再次被美国司法部门强行扣押15天。得知他被捕的消息后,冯·卡门联络多名学者向移民局提出抗议,最终交纳1.5万美元的保释金后才得以回家。

由于不能参加任何与科研相关的工作,钱学森和蒋英的生活非常窘迫。而且,移民局还要求他们按时汇报自己的行程,否则将会面临再次羁押。

1955年6月,钱学森终于等到了一次机会,看报纸时偶然得知自己的长辈陈叔通现如今是中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是父亲钱均夫和岳父蒋百里的老师,更是自己从小就非常崇敬的长辈,于是冒险去信求助。

得知钱学森的处境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准备在日内瓦召开的全球会议期间与美国协商。经过我方代表王炳南和美方代表约翰逊的多次会谈,中美两国就钱学森回国一事终于达成协议,以释放美军在朝鲜战场被俘的11名飞行员作为交换。

1955年9月,钱学森和蒋英以及两个孩子终于登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踏上了回归的旅程。为了警惕美国或台湾可能的破坏和暗杀,我国政府还以钱父的名义发去了一封“中途切勿下船”的电报。

钱学森一家四口经香港抵达了上海,拜见了自己的父亲钱均夫后赶到了北京。陈毅副总理亲自设宴接待,还邀请了多名科学家作陪,真诚欢迎他能够回到祖国。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为了准确了解我国的科研现状,钱学森马不停蹄开始四处调研。当抵达哈尔滨时,国防部长彭德怀还指示陈赓全程陪同,毫无保留地提供一切资料和数据。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后,钱学森刚回到北京就接到了彭德怀的电话,要求立即汇报相关的内容。只不过,由于他尚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二人只能在病房中见面。

回国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早已经触动了钱学森的内心,立志要提升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因此,他满怀信心地向彭德怀立下军令状:

美国从研制导弹到搞出第一枚,前后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国家可以更快一些,有五到八年的时间就有可能实现。

经彭德怀汇报,伟人也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欣喜的消息,还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亲自接见了钱学森。刚一见面时,他就亲切而又幽默地表示:

学森同志,我们盼了你好久啊。听说美国人把你比作5个师,我看你对我们来说比5个师的力量可大多了!

钱学森感谢祖国为自己回归所做出的努力,也坦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就现状中的薄弱之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最后,他明确提出了发展火箭技术的时间节点,这才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有了这样的论断:

我们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自己的原子弹。

1956年7月,军委秘密成立了专门负责火箭技术研究的国防部五局,也被称为“导弹管理局”,钱学森开启了中国导弹从无到有的历程。由于他在研究基地一呆就是几个月,而且根据保密制度又不能对家里人讲,使得蒋英非常担心。半年时间没有丈夫的音讯,她还急得跑到单位去询问:

钱学森到底去哪里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了?

这起事件被戏称为“蒋英寻夫”,在高层领导人中间传为了笑谈。大家纷纷称赞钱学森不仅专业理论高深,而且保密意识很强,就连妻子都“密不透风”。

1958年9月,伴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进步,钱学森郑重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很快就获得了组织的批准。若干年以后,他对这段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在建国十周年前,我被接纳为党的一员,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之后,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副院长,后来又担任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副部长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始终都致力于导弹领域和火箭领域的研发工作。为了培养青年骨干力量,他还将孔祥言、李颐黎、朱毅麟和褚桂柏都招入麾下,倾囊相授自己的专业知识。

三年困难时期,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科技专家们的充沛精力,国家想尽办法予以特殊照顾。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工委主任的聂荣臻元帅亲自批示,要求专门调拨一些猪肉补充营养。

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连续多日从事实验太过劳累,就开小灶做了一碗红烧肉。谁知,向来都和颜悦色的他竟然端了回来,还非常生气地批评:

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就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还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

正是在许许多多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无私奉献下,中国的科研水平才会一日千里。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

1991年,已经80岁的钱学森终于退休颐养天年,中国航天在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出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而开启了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同年10月,国家隆重召开了“两弹一星”表彰大会,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的奖章。在盛大的颁奖仪式上,他郑重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感谢:

我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但我老伴干什么的就需要解释一下,她主要是从事古典艺术歌曲的教学。我今天获奖,不会忘记老伴几十年来给予的理解和支持!

凭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钱学森成为了里程碑式的人物,成为了所有航天工作者的偶像。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从太空归来后亲自登门拜访了钱老,当面向这位“领航人”致敬。

从此以后,历次成功返回地球的航天员都要前去探望前钱老,感谢他为中国航天做出的不朽贡献,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传承。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中国航天的象征,成为了中国航天的名片。​

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愧疚,钱学森退休后极少公开露面,经常陪她一起听音乐和看照片。清晨时分,附近的邻居总会看到两人相伴散步,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感。

2009年10月31日上午,98岁的钱学森在北京病逝,蒋英面容悲戚地接待探望人员却不肯落泪。最后,当大家都劝她休息一会时,还拉着亡夫的手不肯离开,贴着脸轻声说道:

学森,学森,你好好休息吧。

按照钱学森的遗愿,他的灵堂布置非常简单,但国家领导人却悉数到场送别。除了覆盖党旗外,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的海陆空三军仪仗队还抬棺,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在钱学森逝世的当天,《今日美国》发表了题为“中国98岁航空之父去世”的专题报道,盛赞他奠定了美国的航天业和中国的航天业。俄罗斯《真理报》也发表了题为“中国航空事业奠基人去世”的评论员文章,充分肯定了他的学术地位和历史地位。​

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蒋英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3岁,距离丈夫钱学森过世不足三年的时间。面对病床前的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她在弥留之际却平静地表示:

我该走了,你们不要悲伤,我要去那边陪他了,他一定很孤单!

钱学森和蒋英

或许,钱学森和蒋英会在天堂重新唱起生平最爱的那首《燕双飞》,续写不老的爱情故事。​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