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公民手中的大量武器在你的国家是很正常的,甚至有时是优先考虑的。政府本身也力图武装被占领地区的平民,以便激活地下活动或游击队的行动。但随着和平生活的到来,这些武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武器。
武装的孩子们,甚至不仅仅是孩子们最近我去了一趟加尔东堡,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我阅读了当地作者写的关于战争时期的作品。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尤里·伊万诺夫的小说《火葬场的舞蹈》,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书中详细描述了战争突然结束时的情景。13到15岁的战斗队员们从殡葬队员变回了孩子,开始上学。他写到,每个男孩都有武器。在1945年秋季的每个星期,课堂上都会进行一次“解除武装”。孩子们的手枪和弹药会被收走。直到1946年新年,才成功地消除了孩子们普遍的武装。
而这些只是孩子们。成年人手中有多少武器呢?在曾经发生过战斗的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武器。
在我家乡的耶尔茨,尽管德国人只占领了大约10天,但直到今天,家里的阁楼和地下室偶尔还能找到一把手枪,甚至是一挺机枪。最近一个我知道的例子是:几年前,一位朋友在修理父母家的屋顶时,在阁楼上找到了一把包裹在油布里的德国瓦尔特手枪。是的,他把它交给了警方。
此外,还有很多故事是关于老兵们回家时,试图带回一些能打的武器。顺便说一句,这并不容易,因为政府会监控,确保战士们回家时没有武器,但显然任何禁令都是可以绕过的。
在许多家庭中,都有这样的故事:爷爷从战场带回了一把帕拉贝鲁姆手枪,奶奶后来把它藏起来,免得爷爷喝醉了惹麻烦。直到现在,全家人还在四处寻找它。
那么,苏联公民手中的这些武器最终都发生了什么呢?首先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公民非法持有武器开始于1943年。随着被占领地区的解放,机关开始从公民手中收缴武器。特别是因为,德国人在撤退时,试图组织由苏联的逃兵和合作者组成的匪帮,并为他们提供武器,以便他们在解放后在苏联军队后方行动。
1943年2月,成立了战利品旅,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收集敌人武器并将其送往再加工。战争期间,战利品旅共收集了257,000挺机枪、300万支步枪和大约20亿发步枪子弹。
此后,解除民众武装的工作持续了多年。值得注意的是,从1980年3月10日到5月25日,在莫斯科奥运会前夕,KGB开展了“武器库”行动,期间共从民众手中收缴了:
“由国家安全机关、KGB特别部门联合检察院和内务部门共同执行的行动中,收缴了民众的6905件火器,其中包括25挺机枪、146支自动步枪、1676支步枪和卡宾枪、828支手枪和左轮枪、1750支小口径枪支、2480支截短枪和自制的膛线枪。”
如上所述,这些武器中的大部分是自战争时期起就一直由民众保管的。
如果总体谈论苏联公民手中的武器命运,可以总结出三种主要的情景。
交给警察局/被收缴大部分武器要么被交给了警察,要么被执法机关收缴。尤其是对于自愿交出武器的人,他们会免于任何责任,有时甚至能获得奖励。否则,持有火器是有可能被判刑的——根据当时的法律,刑期从三年到八年不等。
在那个时候,人们有一种方法可以合法携带武器。我曾多次听过这样的传闻。为了避免责任,人们会写一份声明:我,某某某,携带手枪前往警察局交枪,日期,签名。然后,如果被警察拦下,就出示这份纸条,并告诉警察,自己正是要去警察局交枪。 但这不过是城市传说罢了。
落入犯罪分子手中另一种武器的去向是落入了犯罪分子的手中。就像警察一样,犯罪分子也试图将武器掌握在自己手中。大家都知道90年代的动荡局面,但实际上50年代也有动荡。当时,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境内充斥着大量的匪帮,许多匪帮武装往往使用的是战争遗留的武器。在这里可以提到著名的“黑猫”匪帮,它的故事成为了小说《仁慈时代》的基础,并且被改编成了电影《会面地点不可更改》。还有电影《53年的冷夏》,在其中这些匪帮成员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这里,武器的命运各不相同,有些最终还是回到了警察局,有些则沉入了河底或藏匿在地下室。而有些武器在90年代时开始重新浮出水面,并被“兄弟会”们重新装备使用。
为了防万一还有一种命运是将武器藏起来,“以防万一”或“以防出事”。这些都是口耳相传的故事,几乎成了民间传说,但这类故事却很多。在我所在的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样的故事:在某个地方埋着一把手枪/步枪/手榴弹/刺刀。而知道具体埋藏地点的,只有曾经是前线老兵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