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螺,顶只鹅",这句老话在江南水乡已经流传了百十年。道尽了清明时节田螺的肥美。站在青石板铺就的水产市场里,望着箩筐里堆成小山的田螺,隔壁家的王大爷叼着烟斗笑道:"会挑的选金疙瘩,不会挑的捡泥巴坨。"这话糙理不糙,清明前后正是田螺肉质最饱满的黄金期,但若不会挑选,买回家的可能只是空壳或泥腥味重的次品。
别看田螺小小的一个,它的营养特别丰富,蛋白质含量比鸡蛋还高出3成,钙质更是牛奶的2倍。老话说"三月田螺四月蚌",清明时节的田螺经过整个冬季的蛰伏,肉质紧实弹牙,用牙签轻轻一挑,螺旋状的嫩肉裹着汁水在舌尖打转,既有河鲜的清爽,又带着泥土的醇厚。所以这个时候正是吃田螺的好时节,不过很多朋友以为买田螺挑大的买就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买田螺别只会挑大,还要看这5点,挑出来的田螺肉厚好吃,无泥腥味!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个,看外壳要透亮
老渔民常说"青壳螺,金不换"。优质好吃的田螺外壳颜色呈现为青中透亮,就好是像涂了一层清漆一样,这种田螺多半是生长在水流清澈的活水中。若发现螺壳颜色呈现为发白发乌,多半是长期泡在死水潭里的"老油条"。在挑选时,可以用拇指轻擦螺壳,要是能留下淡淡的青痕才是新鲜货,那些怎么擦都不掉色的,可能是商贩处理过的陈年旧货。
第二个,闻气味要清新
在购买田螺时,可以把螺蛳拿起来凑近鼻尖,闻一闻,清新水草味里带着淡淡腥香才算合格。要是闻到类似烂泥塘的腐臭味,赶紧放下箩筐——这种田螺十有八九是从臭水沟捞上来的。有个小诀窍:抓把田螺在手里焐半分钟再闻,新鲜田螺会透出类似海带的鲜味,不新鲜的则会散发令人皱眉的酸馊味。
第三个,摸手感要坠手
在手指捏住螺尾轻轻摇晃,能感觉到沉甸甸的坠手感,说明螺壳内部有货。若是轻飘飘像捏着空核桃,多半是商贩掺的"空心萝卜"。还可以试着用指甲刮螺厣(螺口的盖片),紧闭难动且刮过有白痕的,才是活力十足的"小鲜肉"。那些厣片松动的,可能在运输途中就失去活力,不新鲜了。
第四个,挑个头要适中
江浙人最爱"田螺娘",个头如拇指盖大小,壳薄肉嫩易入味;两广地区偏好"石螺仔",壳厚肉紧耐翻炒。很多人觉得田螺个头大就是好,实际上是被别人误导了。挑选市场里常见的是杂交改良品种,时记住"宁选中不选大":1.5-2厘米的田螺肉质最平衡,超过3厘米的往往肉质粗糙如嚼橡皮。特别注意避开外壳有裂纹或凸起的畸形螺,这些可能是污染水域的"受害者"。
第五个,问产地要仔细
有经验的人,会在挑选田螺的时候,询问一下摊主一句"哪里来的螺?"。阳澄湖、太湖流域的清水螺肉质纯净,湘江、珠江流域的田螺则要警惕重金属污染。有个冷知识:观察田螺吐出的黏液,清亮如蛋清的优于浑浊发黄的。买回家养在清水盆,滴几滴香油促其吐沙,两小时后水仍清澈的方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