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突然对俄罗斯输气方案强硬说"不"?这正是中国的聪明之处

吕喆有话说 2025-04-18 11:04:52

就在不少人以为 “中俄哈天然气管道项目” 基本敲定时,中方给出了否定答案。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最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通过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是不现实的。这一果断表态不禁让人深思:自 “西伯利亚力量 - 2” 天然气管道项目提出以来,已经至少有6个年头了,中方为何在此时对俄罗斯输气方案强硬说 “不”呢?其实,这正是中国的聪明之处。

俄罗斯推进中俄哈天然气管道不难理解。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出口锐减,急需开拓新市场,中国自然成为理想合作方。目前,中俄之间只有 “西伯利亚力量一号” 在稳定供气,而 “西伯利亚力量二号” 因涉及蒙古、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于是俄方想出一条 “抄近路” 的方案 —— 借助中亚已有的中哈管线网络,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

此方案对俄罗斯来说,成本低、见效快;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同样好处多多,既能获得可观的过境费和基础设施投资,又能在中俄之间提升自己的战略地位。因此,俄罗斯的这一想法率先得到了哈方的支持。但中俄哈天然气项目事关三国,只有俄哈同意显然不够,关键的决定权,在中国手里。此次张大使的表态,无疑给了准信:这个想法 “基本不现实”。

张大使指出,从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存在两个现实性问题”:其一,现有管道满负荷运行。中国从中亚进口天然气,主要依靠贯穿哈萨克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A、B、C 三线与西气东输主干网已运力饱和,无法承载俄罗斯新增输气需求。其二,新建管道难度大。新建管道不仅距离远,还涉及巨额资金、漫长回报周期、复杂协调机制等问题,且中国自身天然气资源丰富,没必要耗费巨大代价助力俄罗斯。

这两个现实问题,俄罗斯目前都解决不了。事实上,这并不是中方第一次对中俄天然气合作提出 “现实考量”。在 “西伯利亚力量二号” 项目谈判中,中方也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开工时间表。虽然俄方一再表达积极态度,甚至总统普京亲自力推,但中方的表态始终谨慎 —— 项目要 “可持续、市场化、互利共赢”,言外之意就是:不急,有更优化的选择。

而这次张大使说得更加直接,甚至可以说是 “打预防针”。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这是非常理性的态度: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讲究的是 “多元化、可控性、高性价比”,并不愿意被某一国 “捆绑”。再加上国内天然气产量不断提升、LNG 进口渠道日益多元,中国完全有底气 “慢慢谈、不着急”。

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但这种伙伴关系不是 “你有难我必救”,而是 “互利共赢”。从大国博弈的角度看,中国始终坚持 “以我为主” 的节奏,不会因为俄罗斯的急迫就草率上马一个代价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项目。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和明确表态告诉俄罗斯 —— 这个 “绕道方案”,咱们恐怕要缓一缓,甚至可以说,可能性很小,而这背后彰显的正是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深思熟虑、精明审慎的智慧 。

12 阅读:5979
评论列表
  • 2025-04-20 07:13

    任何途径第三国的管道运输方案均属扯淡!免谈!

  • 2025-04-19 00:06

    减少用气量才是最佳方案。沼气,拉圾造气,木煤气,工业酒精,都是好燃料。

  • 2025-04-19 07:08

    这就是中国人的高朋之处

  • 2025-04-20 07:23

    說白了,管道只能走中俄兩國,不經過第三國,建設費用各自負責,才合我意。

  • 2025-04-19 08:35

    当今世界什么最强,有能源而且有核弹

  • 2025-04-21 13:13

    先把海参崴归还中国再谈

  • 2025-04-19 14:18

    不是文中所说的原因。而是两种方案都是经过第三国,俄罗斯的心思并不光明,想一鱼多吃,其中包括可以拿捏我国,中国不上这个当。

吕喆有话说

简介:没错,我就是吕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