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适逢抗战胜利40周年,广西电影制片厂筹拍《血战台儿庄》,将闻名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画卷,直令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
作为大陆第一部反映国民党正面战场重大战役的影片,《血战台儿庄》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
彼时,拍摄这样一部影片,对于广西电影制片厂这样一个实力并不强的小厂来说,风险并不小,但广西电影制片厂领导还是决定冒一次险,并为此派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主任陈敦德北上,向八一电影制片厂请求,借调导演杨光远来执导影片的拍摄,最终得到了八一厂的同意。
导演定下来了,接下来,便是定演员了。
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像《血战台儿庄》这样有着浓厚纪实色彩的历史战争题材影片,演员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演员与角色不贴合,站不住脚,那其他的一切恐都是徒劳。
如若形不像,观众不认,神不像,观众不信。这就要求影片的主人公,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
经过一番认真的选择,一大半剧中人物的特型演员定了下来,由赵恒多出演蒋介石,初国良出演张自忠,宋广汉出演孙连仲,刘春祥出演韩复渠等,但这之外,作为台儿庄战役主要指挥官的李宗仁选角却迟迟没定下来。
而就在杨光远为此伤神,头疼不已之时,却收到了一封来自青岛话剧团的自荐信。
来信人,名叫邵宏来。
邵宏来出生于1933年,是江苏人,1949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属于是科班生,从上戏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过演播员和演员。
1956年青岛话剧团成立时,邵宏来主动申请去了青岛话剧团当导演,后有机会进入到汇集年青优秀演员的师资进修表演训练班,并被选中,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南昌起义》中饰演了历史名人陈独秀一角,自此步入电影行业。
1985年,《血战台儿庄》筹拍,听说李宗仁的人选迟迟未定,邵宏来于是毛遂自荐,给导演杨光远写了一封信。
不久,邵宏来即收到了导演邀他面谈的通知,而就是初次面谈,杨光远便当场拍板,定了用邵宏来来演李宗仁。
原来,就在试妆时,化妆师起先按照李宗仁当副总统时的肖像给邵宏来造了型,而邵宏来看后便道:“我身上文人气质较重,这个造型是个军人形象,与我的气质不搭。”
说话间,他又拿出一张李宗仁在台儿庄前线和蒋介石以及白崇禧的合影,示意化妆师按照这张照片中李宗仁平头的造型来试试。
结果,这次造型一出来,一众人异口同声道:“别找了,就他了! ”
如此,《血战台儿庄》李宗仁的选角落到了邵宏来身上。
紧接着,邵宏来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人物塑造工作,这一年,他52岁,刚刚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对于能接演李宗仁,可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
毕竟几十年的演戏经验都在话剧舞台,他尤其担心,自己作为话剧演员的习惯会影响到电影中人物的塑造。
而导演杨光远却对他信心满满:“你的气质很接近这个人物,你无需表演啊!”
导演的这一番话,给了邵宏来很大鼓励,令他放下了心理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塑造李宗仁这个艺术形象的工作中。
都说人物塑造,细节决定成败。为此,邵宏来做了大量的功课,在外部塑性上,他尤其注重渲染李宗仁这个新桂系首脑人物纯朴、随和的一面,留短头发,穿与士兵一样的灰军服,在气质上,则张扬他风尘仆仆、谈吐不凡、热诚儒雅的“将军风度”。
在展现人物心态神态上,邵宏来则翻阅了大量史料,并走访了许多当年与李宗仁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细心探究李宗仁的内心世界。
在他看来,生活中的李宗仁,其貌不扬,行伍出身,文化不多,一生戎马,以服从为军人之天职。他陪同蒋介石出巡,侍立左右,执礼甚恭,像个随从副官。他深谙“兵克在和”之道,对待从属幕僚不摆架子,以和为贵。他不善辞令,还有点口讷,却附庸风雅,善于社交,抗战以后,当了代总统,步入政治舞台。由此,可以想象,这样一位争雄称霸式的人物,心灵深处是一块多色调的天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邵宏来终于使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李宗仁跃然银幕。
曾长期担任李宗仁秘书、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程思远看了影片,直接惊呼:“德公还魂了!”
1985年夏末,李宗仁的儿子李幼邻从美国飞回大陆,一下飞机就向前来迎接自己的陈敦德提出:“我先不去宾馆,现在就带我看《血战台儿庄》。”
当时,电影其实并未制作完成,还处于没有音乐合成的毛片阶段,但李幼邻坚持要看,结果看了不到十分钟,他便已经泪流满面。
他紧紧握着邵宏来的手,连声道:“太像我爸爸了!”
最后观影结束,他又哽咽地对电影的主创人员道:“爸爸形象的塑造,朴素自然,真实可信,谢谢你们!”
1986年,《血战台儿庄》正式上映,邵宏来凭借在影片中真实到位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观众纷纷直呼,“这分明就是德公在世”,“差点以为是李宗仁本人出演的”,“这根本不像演员在演戏,就是用穿越镜在照历史重现”。
后来,邵宏来又相继在《百色起义》、《开国大典》、《决战之后》等多部影片中饰演李宗仁这一角色,成为了扮演李宗仁的特型演员“专业户”。
如此,天命年后,邵宏来好运纷至,两次中国电影“金鸡”奖入围提名,又曾因导演13集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荣获“飞天”、“金鹰”奖。
1989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建国四十年来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工作者”称号。
2017年7月19日,邵宏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如今,斯人已逝,但邵宏来的名字连同他的表演艺术,已然深深走进了亿万观众心里。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